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多的令人驚異的事物,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多的非筆墨所能形容的巨大業(yè)績。
兩千多年前,西方的 “歷史學之父”希羅多德如此稱贊埃及。作為五大文明發(fā)源地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神秘的古埃及始終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伴隨著象形文字的釋讀,19世紀的歐洲人一度狂熱地迷戀古埃及文明,英國、法國、德國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埃及學研究。歐洲人曾經(jīng)相信,古埃及木乃伊可以入藥,有的商人做起了倒賣木乃伊的生意,有的游客旅游回國時也要帶上一具木乃伊(或木乃伊的一部分)。英國的Thomas Cook旅行社則因為埃及游的線路賺得盆滿缽滿。
意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藏
古代埃及文物貓木乃伊
1912年,泰坦尼克號沉沒,倫敦盛傳各種謠言,有人說大英博物館有一具木乃伊失蹤,它跑到船上才導致悲劇的發(fā)生。寫《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作家柯南·道爾,也認為船難和木乃伊脫不了關系。此后圖坦卡蒙陵墓的神秘“詛咒”之說沸沸揚揚,更是為這個古老的國度增加了特別的色彩。
時至今日,在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的旅行榜單中,埃及常常上榜,成為最受推薦的目的地之一。而上海博物館2024年的“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作為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規(guī)模、亞洲最高等級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火爆一時。打開小紅書搜索埃及,則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埃及旅游防騙攻略/被坑經(jīng)歷。即便會遇到很多“one dollar”的叫喚,依然有無數(shù)人對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度興致勃勃。
埃及景點阿布辛貝神廟
眺望時空另一頭的神秘文明,人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或許只是起點。如果我們走進古文明的深處,穿過神廟、沙漠與河流,走到“人”的身邊,便會意識到人的本性在幾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并沒有發(fā)生多大的變化。
正如英國劇作家蕭伯納在《愷撒與克婁巴特拉》中,借古埃及太陽神之口說:“兩千年前的人與你們毫無區(qū)別,他們像你們一樣說話和生活,并不比你們差也不比你們強,不比你們聰明也不比你們愚蠢?!?/p>
翻閱古埃及的莎草紙,古埃及的父親們也會給兒子“畫餅”,鼓勵孩子學習讀寫知識,成為書吏,奮力“上岸”:
一個書吏不管擔任什么官職,
他絕不會受窮挨餓。
讓別人豐衣足食是他的職責,
他自己怎會缺衣少食?
而底層人也如此辛苦,一種古埃及版的“手??谕!保?/p>
他的手和胳膊必須不住地活動,
如同蜜蜂一樣,手腳靜止嘴就斷了吃喝。
關于官員應該如何對待民眾,古埃及人這樣說:
假如你擔任領導職務,
應當耐心傾聽訴求者的話語。
不要打斷或者駁斥他,
讓他傾訴原先想說的話。
假如你身居高職,
負責許多人的事務,
那么你應該盡力做正確的事情。
他們也會以神之名來勸人為善、謙遜:
不要苛待一個在別人的田間地頭拾麥穗的寡婦,
傾聽她的苦衷。
不要漠視一個外來乞討的人,
給予他,比給你自己的人還要多一倍,
神喜歡一個善待貧者的人,
遠勝過喜歡一個巴結富豪的人。
不要因為你的學識而驕傲自大,
你應當向智者同時也要向普通人請教。
從來沒有人到達學問的終點,
也沒有哪個工匠的手藝無比的精湛。
至理名言通常比寶石更加難尋,
但它有時卻出自一個磨房女之口。
面對人生在世這樣的大課題,及時行樂、尋求work-life balance,這是今日許多人的心態(tài),古埃及人也有相似的表達:
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你就要跟隨你的心,
不要勞作得超出必需的程度;
不要縮短閑暇的時光,
減少享受的時間會激怒神。
不要把時間過分地花費在日常事務上,
只要能養(yǎng)家糊口就已經(jīng)到了極限。
有了財富就要享用它,
財富對憂郁的人毫無價值。
而墜入愛河的男女,陷入相思病的心情更是古今相通,放進現(xiàn)代的戀愛腦話語體系里也不違和:
每當我想起你,
我的心怦怦亂跳;
它逃離了它應在的位置,
使得我無法理智地行動:
我無法穿衣服,
圍巾也沒有戴在合適的地方;
我的眼睛沒有描畫,
我的身體沒有涂抹油膏。
只要我想起他,
它就對我說“不要猶豫,快去那里!”
整整七天沒有見到我的妹妹,
我的身體被病魔纏繞;
所有的肢體重如石頭,
我的軀體已經(jīng)不屬于我。
醫(yī)生們來來去去,
他們的藥方毫無療效,
巫師也頻頻搖頭。
他們都不知道我的病因,
說一聲“她來了”就會讓我活蹦亂跳。
她的名字會讓我頓時站立,
我的心將充滿生機。
我的妹妹勝過任何處方,
我的妹妹強過所有的藥物。
她的到來就是我的護身符,
瞥見她就是有了靈丹妙藥。
她的眼神會讓我年輕,
她的聲音會讓我強壯。
擁抱她能夠驅(qū)逐我的病痛,
她離開我已經(jīng)足足七天。
面對糟糕的時代,在《一個厭世者與其靈魂之間的對話》中,作者因無法忍受倫理道德淪喪和法律被踐踏,決定自殺,他用一連串的反問控訴人世間的不公平和人心的邪惡:
我能夠向誰訴說?
兄弟之間相互爭斗,今天的朋友不知互愛;
我能夠向誰訴說?
人心貪得無厭,人人搶奪同伴的財物;
我能夠向誰訴說?
和善與相讓不復存在,沒有人再有廉恥之心;
我能夠向誰訴說?
作孽的人原來引起人們的憤怒,而現(xiàn)在卻能逗得大家大笑;
我能夠向誰訴說?
昔日安分的人成了盜賊,他們連自己的伙伴也不放過;
我能夠向誰訴說?
昔日的罪犯,人們現(xiàn)在把他們當作密友,曾經(jīng)同甘共苦的兄弟卻互相成了仇敵;
我能夠向誰訴說?
沒有人記得昨天,曾經(jīng)幫助過他人的人得不到幫助;
我能夠向誰訴說?
兄弟之間無情無義,他們試圖與陌生人建立感情;
我能夠向誰訴說?
人們表情漠然,他們對兄弟伸出的求援的手視而不見;
我能夠向誰訴說?
人們心里只有自己,值得信賴的人已無處可尋;
我能夠向誰訴說?
沒有人主持正義,邪惡之徒在整個國家里橫行霸道;
我能夠向誰訴說?
沒有人能指望有知己,人們只得向過路人傾訴苦楚;
我能夠向誰訴說?
沒有人能夠露出笑容,曾經(jīng)與他為伴的人已經(jīng)不在;
我能夠向誰訴說?
悲痛把我壓得無法喘氣,但卻沒有一個知心的人可以述說;
我能夠向誰訴說?
人世充滿了罪惡,何年何月才是盡頭?
以上古埃及的一手文獻和資料,引自金壽福教授的新書《古埃及文明》。
金壽福教授,任教于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擔任埃及研究中心主任,專研埃及學四十余年。
2000年,他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獲得埃及學博士學位,師從著名埃及學家和文化史家揚·阿斯曼。在國外出版專著一部,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在國內(nèi)《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世界歷史》等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曾赴美國布朗大學、埃及開羅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美國駐以色列考古研究所等機構進行學術研究。
他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可以直接閱讀古埃及圣書體的學者,他翻譯的古埃及《亡靈書》,更是漢語世界首次從古埃及圣書體直譯的版本。
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展覽文物
古埃及《亡靈書》部分特寫
此外,他還曾參與日本早稻田大學考古隊對底比斯阿蒙荷太普三世墓挖掘整理工作,參加海德堡大學赴埃及盧克索官吏墓發(fā)掘工作。2012年,金教授獲得埃及政府頒發(fā)的埃中文化交流貢獻獎狀和獎章。2018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埃及文物部組成的中埃聯(lián)合考古隊開始了在埃及的工作,金教授也參與了中埃聯(lián)合考古隊對盧克索孟圖神廟的發(fā)掘工作。
這本《古埃及文明》,便是金教授寫給大家的埃及文明通識讀本。金教授希望,借助古埃及人留下的豐富文字、圖畫與實物,帶領讀者重新認識一個更為真切的古埃及,重構古埃及人的生命旅程。
從文明的興起、國家起源與制度,到經(jīng)濟、宗教信仰、神話與神明、來世觀念、墓葬習俗,再到象形文字和文學、神廟與金字塔等代表性建筑……通過古埃及人的家信、情書、藥方、職業(yè)指南、贊美詩等,我們得以直接觸碰他們真實可感的日常生活。
“讓古埃及人作為生命體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而不是讓讀者面對一具具木乃伊?!?/strong>
在歷史的盡頭,金字塔之下,尼羅河之畔,生活著的仍然是鮮活可感的人。金教授曾經(jīng)在《世界歷史評論》2022年秋季號扉頁上的獻詞中說:“我們應當設法感知以往人物的體溫,盡最大可能辨認其模樣并重構其生命旅程及支撐和約束這些不盡相同的旅程的社會、經(jīng)濟和自然環(huán)境,一句話,做有溫度的研究。”
【新書推薦】
《古埃及文明》
作者:金壽福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1
-End-
編輯:夏光??
了解更多請關注
新浪微博:浦睿文化
微信公眾號:浦睿文化
豆瓣:浦睿文化 / 巨鹿村
小紅書:浦睿文化??????????
抖音:浦睿文化
B站:上海浦睿文化
加入「浦睿生活館」
獲取更多新書資訊
參與浦睿福利活動
添加浦睿君個人微信(prwh2011)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