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個時代的終結,有時就在一場午睡之間。
1949年春日午后,蔣介石正倚靠在南京郊外別墅的躺椅上小憩,窗外陽光正好,仿佛風雨未曾逼近。
可下一秒,侍衛(wèi)長突然推門而入,臉色鐵青,只吐出一句話——共軍已沖破長江防線。
這一刻,蔣介石睜開眼,也仿佛看清了命運的轉折點。
下野總統(tǒng)的如意算盤
1949年初,三大戰(zhàn)役的硝煙剛剛散去,國民黨政權已經搖搖欲墜。
蔣介石在美國人和桂系軍閥的雙重壓力下,不得不宣布辭去總統(tǒng)職務。
李宗仁這個廣西軍閥頭子,終于如愿以償地當上了代總統(tǒng)。
蔣介石收拾行囊回到浙江奉化老家,表面上是退隱山林,實際上卻在下一盤大棋。
他把國民黨的爛攤子扔給李宗仁,自己則通過多年培植的勢力,繼續(xù)掌控著黨政軍大權。
最讓李宗仁憋屈的是,雖然他名義上是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可黃埔系的將領根本不買他的賬。
蔣介石一個電話,這些人立馬就跑去奉化匯報工作。
李宗仁坐在南京的總統(tǒng)府里,手里握著的權力還不如一個師長實在。
蔣介石的算盤打得精明。
他故意在長江防線上布置的兵力不足,把精銳部隊都調到了上海附近。
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對李宗仁形成軍事威懾,讓他不敢輕舉妄動;二是保護上海的金融中心,方便把金銀財寶轉移到臺灣。
在蔣介石看來,解放軍剛打完三大戰(zhàn)役,元氣大傷,北平和談又剛破裂,想要渡江怎么也得等上半年。
這段時間足夠他完成各種布局了。
可他萬萬沒想到,解放軍的行動會這么迅速,長江防線會這么不堪一擊。
江陰要塞的內幕
江陰要塞是長江防線的咽喉要地,誰控制了這里,誰就掌握了長江中下游的主動權。
蔣介石對這個要塞格外重視,親自挑選了司令官人選。
當時有六個候選人,俞濟時、胡宗南這些心腹都推薦了自己的人。
江陰要塞是個肥缺,油水多,權力大,下面的將領都眼紅得很。
戴戎光這個工兵處的少將處長,看準了機會,偷偷在推薦名單上動了手腳。
他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第一位,還在評語欄里把自己夸得天花亂墜。
什么能征善戰(zhàn)、文武雙全,簡直就是當代諸葛亮。
蔣介石看了材料,覺得這人不錯,大筆一揮就定了。
戴戎光上任后,立馬把工兵處的老部下都調到江陰要塞。
其中就包括炮臺長唐秉琳和守備總隊長吳廣文。
這兩人早就是共產黨的地下黨員,一直在等待時機。
戴戎光對此一無所知,還把他們當心腹使用。
1949年4月,渡江戰(zhàn)役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
唐秉琳和吳廣文開始秘密聯(lián)絡要塞內的進步軍官,準備在關鍵時刻起義。
他們的計劃很周密,連起義后怎么配合解放軍作戰(zhàn)都考慮到了。
長江防線一觸即潰
4月21日,渡江戰(zhàn)役正式打響。
解放軍百萬大軍在千里江防線上同時發(fā)起進攻。
長江北岸,炮聲隆隆,無數船只借著有利的風向,向南岸進發(fā)。
江陰要塞的起義時機到了。
唐秉琳一聲令下,要塞內的起義部隊迅速控制了各個要點。
戴戎光還在司令部里喝茶,就被沖進來的士兵給抓了起來。
他到這時候才明白,自己一直信任的部下竟然是共產黨。
起義成功后,江陰要塞的幾十門重炮調轉炮口,對準了國民黨第21軍的陣地猛烈開火。
本來應該阻擊解放軍的要塞,反而成了攻擊國民黨軍隊的利器。
與此同時,解放軍的渡江部隊只用了半個小時就抵達南岸。
安徽蕪湖的荻港,成了第一個登陸點。
國民黨守軍看到江陰要塞都起義了,士氣一下子就垮了,紛紛潰逃。
安慶的第八綏靖區(qū)部隊聽說前線失利,連仗都不打就撤退到江西九江。
宣城的守軍更是直接放棄抵抗,讓解放軍兵不血刃就占領了城市。
整個長江防線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處倒下,處處崩潰。
午睡驚夢的蔣介石
4月21日中午,蔣介石在奉化溪口的妙高臺別墅里午睡。
他剛審閱了一上午的軍情報告,有些疲倦。
別墅很安靜,只有窗外的鳥鳴聲。
侍衛(wèi)長俞濟時急匆匆地推門而入,把正在做夢的蔣介石驚醒了。
俞濟時是黃埔一期的高材生,跟隨蔣介石多年,深得信任。
他氣喘吁吁地報告:共軍已經突破長江防線,在蕪湖登陸了。
蔣介石一下子從床上坐了起來,身上的羊絨毯子滑落在地。
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長江天塹怎么會這么容易就被突破?他的如意算盤全被打亂了。
俞濟時繼續(xù)匯報:江陰要塞叛變了,守軍一觸即潰,現(xiàn)在共軍正在向縱深推進。
蔣介石的臉色變得鐵青,他知道大勢已去。
長江防線一破,南京就守不住了,整個江南都將落入解放軍手中。
蔣介石再也坐不住了,立刻收拾行裝,在俞濟時的陪同下飛往杭州。
飛機上,他一直在思考接下來該怎么辦。
南京肯定是保不住了,現(xiàn)在只能盡量保住上海,把能帶走的財產都運到臺灣去。
杭州會議的無奈決策
蔣介石到達杭州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
他派人通知李宗仁和何應欽速來杭州商議對策。
會議室里氣氛凝重,京滬杭警備司令湯恩伯已經先到了,正坐立不安地等待著。
湯恩伯手下有國民黨最精銳的部隊,接受過美式訓練,裝備精良。
可現(xiàn)在這些部隊卻被解放軍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
他知道蔣介石肯定要發(fā)火,心里直打鼓。
李宗仁和何應欽趕到后,蔣介石連招呼都沒打,直接開始匯報戰(zhàn)況。
第99軍剛到宣城就發(fā)現(xiàn)城市已經失守,只能退到杭州。
第八綏靖區(qū)的部隊退到了九江。
第54軍的三個團被分割包圍,正在苦戰(zhàn)。
蔣介石越說越氣,拍著桌子罵戴戎光誤國誤民。
他對江陰要塞的失守特別惱火,因為那是他親自批準任命的司令官。
現(xiàn)在出了這么大的紕漏,讓他顏面盡失。
湯恩伯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匯報,說已經派第54軍去反攻江陰,但遭到了猛烈抵抗。
起義部隊的炮火太猛,國民黨軍隊傷亡慘重。
一個副師長都在戰(zhàn)斗中陣亡了。
蔣介石聽完匯報,做出了撤退的決定。
他判斷南京已經守不住了,現(xiàn)在要盡快把部隊撤到上海和杭州。
江陰方向的部隊沿鐵路公路撤退,繞過太湖到上海。
南京的部隊沿京杭線撤到杭州。
李宗仁在會上基本沒說話。
他知道自己這個代總統(tǒng)就是個擺設,真正的決定權還在蔣介石手里。
當蔣介石問他有什么打算時,他只是淡淡地說要去廣州。
既然南京守不住了,他留下也沒用。
會議的最后,蔣介石下令在浙江和江西構筑第二道防線,無論如何要保住上海。
他心里清楚,上海不僅是經濟中心,更是撤退臺灣的跳板。
失去上海,國民黨政權就真的完了。
4月23日凌晨,渡江戰(zhàn)役進行到第三天,華東野戰(zhàn)軍第35軍率先攻入南京城。
這座六朝古都終于迎來了解放。
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就這樣在短短三天內徹底崩潰了。
結語
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人心向背的體現(xiàn)。
蔣介石機關算盡,卻沒想到自己親手挑選的要塞司令官手下竟然有共產黨的地下黨員。
他把精銳部隊用來防備李宗仁,結果長江防線兵力空虛,一擊即潰。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任何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人,終將被歷史所拋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