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據克而瑞研究中心(CRIC)最新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xù)弱復蘇格局,整體“止跌回穩(wěn)”特征明顯。
根據CRIC中國房地產決策咨詢系統(tǒng)提供的圖表數(shù)據(顯示2021年以來的月度成交趨勢),今年前6個月全國商品住宅供應量同比明顯下滑,僅一線城市保持相對高位。在此約束下,新房成交規(guī)?;境制接谌ツ晖谒?,達同比持平狀態(tài)。
這一趨勢反映在110個典型城市監(jiān)測中,新房月度成交量(單位為萬平方米)的藍色柱形顯示小幅波動,環(huán)比和同比折線(分別為橙色和黃色)表明市場環(huán)比小幅增長,但同比持平無顯著提升,多項式趨勢線整體趨穩(wěn)。
城市分化成為上半年樓市的突出特征。克而瑞數(shù)據顯示,在經歷近兩年深度調整后,多數(shù)城市成交已跌至底部,一線城市憑借強大韌性支撐市場。
一方面,一線城市“恒熱”顯著。北京、廣州、深圳上半年成交累計同比均實現(xiàn)正增長,其中深圳和北京增幅超20%,領跑全國;上海雖受高基數(shù)影響成交累計同比微降,但成交規(guī)模仍居高位,高于北京和深圳。
另一方面,二三線城市內部分化加劇。二線城市整體成交與去年持平,但內部點狀復蘇明顯。成都、杭州成交規(guī)模保持高位,合肥和廈門累計同比增速領先,均超15%,帶動部分區(qū)域回溫。然而,三四線城市仍在“探底”,武漢、南京、天津等城市僅維持弱復蘇,累計同比降幅收窄但尚未轉正。CRIC圖表中的同比折線(黃色)突顯了二三線城市的劇烈波動,環(huán)比折線(橙色)則表明其復蘇不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新房、二手房、土地市場構成的“核心生態(tài)鏈”對樓市健康影響深遠。表現(xiàn)突出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重慶、廈門,在房產三大市場均活躍度高:新房和二手房成交互促,土拍市場升溫(上半年土地市場整體縮量但熱度提升)。例如,合肥成為亮點:一二手房成交累計同比漲幅位列典型城市前三,但土拍規(guī)模未進前20,其庫存消化周期不足9個月,凸顯供需壓力。相比之下,部分二三線城市如武漢,一二手房市場復蘇乏力,土地交易低迷,形成“有價無市”局面。
克而瑞指出,供應約束和城市分化是下半年核心議題。盡管整體樓市回暖依賴核心一線城市的“熱度傳導”,但若土地供應持續(xù)減少,可能抑制新房市場預期。報告警示,健康樓市需三者動態(tài)平衡——土地市場塑造新房前景,二手房分流或補充新房需求。2025年下半年,市場預計維持弱復蘇基調,分化為常態(tài),政策支持或聚焦緩解二三線庫存壓力。
責編:李霞
編審:莫 非
監(jiān)制:張立果
出品:城樓網/城樓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