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周總理接見昔日黃埔軍校的同僚和學生,在大合影中,國軍名將杜聿明和王耀武站在了后排,周總理則被擠到了最邊上。
那你知道這張照片拍攝于哪里嗎?照片中的人都是誰嗎?站在中間的老人是誰,有何來頭?為什么能占據中間C位呢?
這張照片拍攝于1960年,在政治協(xié)商會議期間,周總理在北京頤和園接見了昔日在黃埔軍校的同僚和學生,因此才留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仔細觀察照片,你會發(fā)現(xiàn),照片中的17人,可以分為三個小群體,第一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勛,第二是國軍起義將領,第三是國軍被俘將領。
首先,站在前排左側的兩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周總理和陳賡大將,代表的就是新中國開國元勛。黃埔軍校時期,周總理是政治部主任,陳賡是黃埔一期。
國軍起義將領有8人,分別是李奇中,黃埔一期,黃雍,黃埔一期,唐生明,黃埔四期,覃異之,黃埔二期,侯鏡如,黃埔一期。鄭洞國,黃埔一期,張治中,黃埔軍校四期總隊長,邵力子,黃埔軍校秘書長兼政治部副主任。
國軍被俘將領有7人,分別是杜聿明,黃埔一期,周振強,黃埔一期,宋希濂,黃埔一期,鄭庭笈,黃埔五期,王耀武,黃埔三期。周嘉彬,黃埔五期,此人有些特殊,并不是起義將領,也沒有被俘。1949年國軍大潰敗時,他跟隨老蔣撤退到了臺灣,但不久后棄暗投明,幾經輾轉,由海外回國。
介紹完照片中的人物,我們再來聊聊站位。很明顯,除了第二排右側的杜聿明和周振強,國軍將領的站位,基本上是起義將領站第二排,被俘特赦將領站最后一排。
而最前排的五人中,周總理和陳賡大將作為新中國革命元勛的代表,站在了左側。一向為人低調,淡泊名利的周總理,站在了最邊上,將黃埔一期的陳賡大將推到了靠里的位置。
右側的三人中,鄭洞國起義較早,新中國成立后,擔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因此站在了前排。而他旁邊的張治中,在國軍中的地位非常高,與蔣介石是保定軍校的同學,從抗戰(zhàn)時期開始,他一直是蔣介石與我黨談判的首席代表,與周總理結下了很深的情誼。
1949年,他再次作為代表,前往北平與我黨談判,老蔣拒絕和談后,他脫離反動政府,留在北平加入新中國。
站在照片中間C位的老人名叫邵力子,他的革命資歷非常老,早年加入同盟會,是國民黨的元老。
不僅如此,當年在上海,他還參加了陳獨秀創(chuàng)辦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是我黨最早的黨員之一。
后因革命活動的需要,黨組織決定讓其退出共產黨,保留國民黨員身份。此后,邵力子一直秉承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為國共合作,爭取國家和平鞠躬盡瘁,因此被稱為“和平老人”。
作為國共雙方的元老級人物,邵力子站在中間C位,實至名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