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面對關節(jié)不適的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風寒。
其實在潮濕悶熱的季節(jié)里,濕熱痹阻帶來的關節(jié)紅腫、僵硬疼痛更折磨人。
這種反復發(fā)作的紅腫灼熱,關節(jié)屈伸不利的痛苦,往往就是濕熱在作祟!
今天,邀請到骨科專家吳文鋒,給大家分享一個方子。
濕熱邪氣來源有內外之分:可能是外界暑濕入侵,也可能是體內滯留的寒濕郁久化熱。
當這些濕熱邪氣盤踞在你的關節(jié)筋骨之處,經絡受阻,氣血運行不暢,反映在身體上就是:
- 關節(jié)、周圍筋肉紅腫發(fā)熱
- 疼痛明顯,觸摸或按壓時加劇
- 肩膀、膝蓋或手指等僵硬,活動不自如
- 多個關節(jié)同時或交替出現(xiàn)不適
如果你出現(xiàn)這些表現(xiàn),尤其是在夏季或雨天癥狀加重,很可能就屬于“濕熱瘀阻證”。
針對這種情況,調理思路應以"清濕熱、通經絡"為核心:
一、暢通筋骨、祛濕除痹
伸筋草:深入筋絡,舒展拘急酸痛,對恢復關節(jié)屈伸有良好作用,兼顧祛濕消腫。
三角風:驅散筋骨間風邪濕氣,緩解腫痛酸脹。
香樟根:行氣活血,氣血通暢則瘀滯不生,對風濕痹痛效果顯著。
飛龍掌血:消腫祛風,是緩解風濕關節(jié)腫脹疼痛的能手。
透骨香:穿透筋骨間的寒濕瘀阻,溫散止痛。
大血藤:清熱解毒,疏通經絡,有效減輕風濕筋骨不適。
二、清除郁熱、祛濕消腫
虎杖:清熱利濕功力強,能深入經絡活血通絡,尤善緩解關節(jié)熱痛不適。
三、顧護根本、避免耗傷
茯苓、澤瀉:健脾利濕,促進身體排濁。
丹皮:清解郁熱,消散瘀腫。
山茱萸、山藥:補益肝腎,固護身體根本,防止化熱傷正。
門診案例分享
50歲張先生,左肩疼痛反復半年,近期癥狀加重:肩周明顯紅腫灼熱,疼痛劇烈,難以抬起手臂,夜間甚至痛醒。右膝關節(jié)也伴隨隱痛腫脹,尤其天氣悶熱潮濕時尤為難耐。身體煩熱,口干口苦。
診見舌質偏紅,苔黃厚膩,脈象濡數(shù)。辨證為濕熱痹阻。開方以基礎方加減治療。
3天后:肩部灼燒感減輕,夜里能睡整覺了。7天后:紅腫明顯消退,能自己抬手梳頭。
15天后:膝蓋腫痛消失,步行半小時不難受。20天后:肩關節(jié)活動靈活度恢復,后續(xù)回訪未復發(fā)。
最后提醒:中醫(yī)強調辨證施治,具體的用藥和治療方案應根據(jù)個人的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不可盲目自行用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