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訪華日期逐漸明朗,根據香港《南華早報》爆料,其援引消息人士稱,特朗普有意在秋季訪問中國,時間不會定在9月,更可能是在10月或11月之間,也就是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前后。
那這個消息靠不靠譜?目前看,還真有那么點苗頭。首先,特朗普自己就多次表達過希望和中國領導人會面,甚至直接說想“親自來一趟”,這個態(tài)度擺得挺明顯;再加上10月底的APEC峰會就在亞洲,主辦地還是韓國慶州,特朗普順道來趟北京,時間上是說得通的;況且,以特朗普的風格,這種高調“造勢”,向來是他做決策前的慣用手法。
有意思的是,之前還有消息說,中方曾經計劃邀請他參加9月3日的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這場活動規(guī)格非常高,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級別、象征意義都不是一般的活動能比。但根據目前爆料,特朗普應該不會在9月來,可能是因為這個時間點政治信號太敏感,也可能是因為他有意避開過多爭議,把注意力留給10月的APEC這個“大場子”。
一般來說,領導人會晤動身前還得有鋪墊。而根據報道,現在這個鋪墊已經開始動起來了——美國經先一步派出了一個高級商務代表團來北京。從資料來看,這次美國來的人不簡單,是近年來最高級別的一個商業(yè)團隊,由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操盤,帶隊的是聯邦快遞的CEO拉杰什·蘇布拉馬尼亞姆。聯邦快遞在中美貿易圈的地位可不低,這次他領銜來訪,背后肯定有華府的明確授權。
除了他,波音公司也派了高管同行,還有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肖恩·斯坦也在隊伍里。這些人來北京,不可能只是走馬觀花。知情人士透露,他們將和中國官員正式會面,而且話題直接,就是希望重啟商業(yè)對話。
注意,不是寒暄幾句,而是“重啟”——自從今年4月特朗普啟動新一輪關稅戰(zhàn)后,中美之間的商業(yè)溝通基本停擺,現在又派人來“重啟”,這說明一方面,美國這次是真的想談,不是那種走形式的應付;另一方面,也代表特朗普團隊想把這次訪華安排得更周全,不只是一次普通會晤,而是有內容、有成果、有動作的“大事件”。
不僅如此,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表態(tài)也印證了這一點,他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四個字,“相互尊重”,試圖為中美關系定調。當然,這不意味著美國就停止在相關問題上的操弄,就像魯比奧原話說的,“美國當然希望跟中國建立相互尊重的關系,但只要有分歧,就一定會堅持自己的立場。”說白了,美國的這種說法很典型,給人一種“我來談是禮貌,不談也不怕”的既視感,而這正是特朗普政府一直以來的路線——嘴上說合作,骨子里還是要斗。
更重要的是,魯比奧這個人是妥妥的反華政客。他在當國務卿之前,主導過不少對中國強硬的法案,比如制裁某些企業(yè)、限制科技出口等等。所以,他現在站出來給中美關系定調,顯然是提前“劃紅線”,告訴中方:談可以,但別想我們妥協太多。于是,這也讓這次商務代表團的北京之行顯得意義復雜。一方面是美方想修復商業(yè)渠道,推動交流;另一方面,政治層面上又不肯示弱,還要把話說死。
不過話又說回來,中方其實早就習慣了這種節(jié)奏。尤其是在特朗普主導下的美方外交政策,經常是“前腳打雷,后腳放晴”。去年加關稅,今年談合作,明年又可能限制芯片出口,一直在變。中方的應對原則其實很清楚:歡迎來談,但不接受威脅。
更何況,美國現在經濟增長放緩、制造業(yè)數據不好看,如果能在對華貿易上搞點成果,比如增加出口、恢復波音訂單、降低關稅壁壘,對特朗普執(zhí)政幫助不小。因此其代表團這次才會帶著各個企業(yè)一起來,目標非常明確。
中方當然也清楚美方的算盤,但中方自己的節(jié)奏也不會被輕易打亂。中國更關心的是務實合作、平等互利。你來談,行,但你不能想一邊打貿易戰(zhàn),一邊要好處;否則,中方也有反制手段。從稀土管制到新能源限制,中國的底牌不少,不會輕易被忽悠。
現在的關鍵,就是看這次代表團訪華能不能談出實質成果。如果能達成某些共識,比如恢復某些領域的企業(yè)對話、暫停某些關稅,或者推動波音回歸中國市場,那就說明特朗普訪華很有戲??傊乩势涨锛驹L華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它不只是一次訪問,更像是中美關系下一階段怎么走的風向標。不管是合作還是對抗,這趟行程都可能成為轉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