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1955年之際,我國進行了第一次授銜儀式,當時主席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彭老總和羅榮桓負責但是這可不是一件輕松的差事,要根據(jù)標準和要求嚴格評選。
在他們評定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天兩位就向主席反映了一件棘手的事情。
在我黨中有近三千名老紅軍不符合標準,他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一、軍銜代表榮譽
人們常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1955年之際的授銜大會對于將士們來說就是他們的榮譽時刻。
大家可能說了早在1949年之際新中國就成立了,為什么對于將軍們的嘉賞卻到6年之后才進行呢?
其實早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主席就已經(jīng)開始對于授銜之事著手操辦了,但是當時新中國有500多萬名士兵,但是授銜的人數(shù)卻有限,這項任務之艱巨相信大家也可以想象到。
并且評選的過程一定要公平公正,哪些人的資歷以及戰(zhàn)功可以當將軍、哪些人可以當元帥都是要經(jīng)過層層篩選的,當時為了可以更加準確的得出各位將軍的貢獻,中央專門成立一個調(diào)查小組對各位將軍的生平事跡進行調(diào)研。
由此也可見,授銜一事是十分的認真以及嚴謹?shù)摹?/strong>
其實按道理來說在戰(zhàn)爭的時候就一個對于各大軍隊建立完善的軍銜制度,因為這樣既方便對于軍隊的直接把控還可以方便直接管理。
但是回想抗戰(zhàn)的這么多年以來,我黨根本就沒有時間以及精力去進行這種事情,就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也沒有立刻就辦,一直在對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進行修復與完善。
評定軍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剛剛聽到主席安排的彭羅二人還在心中嘀咕主席怎么將這種簡單的差事交給了他們。
但是當他們正在開始行動起來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哪有這么簡單,任何的評選不公正都有可能對將軍們造成影響,任何的戰(zhàn)功沒有了解到都有可能會對評選產(chǎn)生嚴重后果。
這邊授銜工作剛剛開始步入正軌,那邊朝鮮傳來求救信號,美國操縱聯(lián)合國軍對朝鮮出兵,并且嚴重損害了我國的領土完整!
保家衛(wèi)國,刻不容緩!于是黨中央決定暫緩授銜一事,先出兵朝鮮。
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束之后,彭老總也從朝鮮回來了,于是組織又將授銜一事重新啟動。
并且這個時候我國與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lián)的關系也十分友好,之后的授銜中有一部分也吸取蘇聯(lián)方面。
最后將授銜等級分為了6個級別19個等級,盡可能的讓將士們得到公平公正的軍銜。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就在這個時候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當年為國征戰(zhàn)的老紅軍們怎么辦?
可以說要是授銜他們按照要求其實是不符合的,但是大多都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的甚至從剛開始的土地革命之時一直到現(xiàn)在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當時的硬性規(guī)定中是說評選軍銜必須從“才、德、資”這三個方面,但是這三千老紅軍大多都是當時普通的窮苦百姓,可以說是有點文化沒有。
二、工農(nóng)紅軍的建立
說到這就不得提起當年的工農(nóng)紅軍的建立。紅軍就是之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
在老蔣發(fā)動“四一二政變”之后大肆殘害愛國人士和我黨人員。
為了挽救革命以及對老蔣麾下的國民黨軍進行反抗,于是我黨發(fā)動了“武昌起義”。在次月毛主席又發(fā)動了秋收起義。
當時主席發(fā)動的秋收起義打的旗號就是——工農(nóng)革命軍。
但是由于當時的時局混亂并且各地的革命名稱有不同,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稱。在兩個月之后我黨又發(fā)動了“黃麻起義”。
這場起義被統(tǒng)稱為“農(nóng)民自衛(wèi)軍”,也就是在這次起義成功之后當?shù)氐陌傩沼H切的將我黨稱為“紅軍”也是在這個時候第一次有了“紅軍”這一稱謂。
在次月,就由葉挺、葉劍英等人發(fā)動了“廣州起義”,在廣州起義中是第一次用“紅軍”這個稱號。
在此之后的革命武裝斗爭中用的都是“紅軍”的稱號。
在井岡山會師之后,正式更名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軍”在這之后所有的革命武裝都奉命更改為“紅軍”。
其實最開始的紅軍就是接受過革命思想熏陶的,他們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以及軍事知識。就如同當時領導起義的毛主席、葉挺、葉劍英等人。
但是之后我軍無論到達那個地方都會剿滅當?shù)氐姆磩觿萘?,就這樣讓許多普通的老百姓在我黨身上看到了希望于是便自發(fā)要加入我軍的隊伍中來。
也說了他們就是普通的百姓,在那個年代吃飯都是問題更不用說學習,所以之后加入的百姓們大多都文化水平不高有很多甚至都大字不識一個。
所以他們肯定沒有辦法當隊伍的指揮層,就這樣即使是很早加入我軍隊伍中的紅軍戰(zhàn)士們,他們大多都是普通的士兵,沒有一官半職。
他們其中有的人資歷十分深甚至超過了之后授銜的一些將士們,但是他們直到新中國成立都一直是普通的士兵。
但是我軍的授銜標準是按照當時世界的主流來規(guī)劃的制度,但是如果這樣的話我軍至少有3000多名老紅軍不符合標準。
三、兩難問題,主席特批
但是對于這3000名為新中國建立為安定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老兵,卻因為自己的文化導致自己不能參與授銜,這顯然不是很合理。
雖然說固守規(guī)章制度是對的,但制度之外還有人心。當時的軍委同志們也意識到了這個棘手的問題于是他們向上級反映。
一天彭老總與羅榮桓元帥拿著一沓名單走進了主席的辦公室。他們決定讓主席決定這個兩難的問題。
當主席聽到這一問題之后,態(tài)度異常的堅定,主席表示:如果這些為了革命事業(yè)拋頭顱灑熱血的老紅軍們到頭來連一個軍銜都拿不到,那么這個授銜還有何意義呢?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最早之前跟隨主席的紅軍一共多達三萬余人,但是在經(jīng)歷了多年的抗戰(zhàn)之后所剩的紅軍戰(zhàn)士就只有這3000人左右。
當初他們跟著主席走南闖北,現(xiàn)在卻因為制度原因不能授銜,主席說什么也不讓這些老兵們受這個委屈。
于是經(jīng)過主席與周總理共同的商議決定:紅軍不下校!
結語
對于主席的這一決定全黨上下無一異議,對于這些老紅軍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軍銜更是對他們這么多年來革命事業(yè)的肯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