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國產電影既能感動中國觀眾,又能讓國際社會重新審視歷史,它究竟做對了什么?
這個暑期檔,《南京照相館》用5天破5億票房的成績給出了答案,這部取材于南京大屠殺真實罪證影像的電影,沒有刻意煽情,卻讓無數(shù)觀眾在影院里哭紅了眼。
導演申奧把鏡頭對準了一家不起眼的照相館,在這里,普通人被迫為日軍沖洗照片時,無意間讓大屠殺的鐵證重見天日。
這種以柔克剛的敘事方式,不僅讓歷史變得可觸可感,更在海外定檔消息公布后,讓不少外國網友期待。
影片的故事線簡單卻扎心,郵差阿昌為活命假扮照相館學徒,在沖洗日軍“親善照”的過程中,意外發(fā)現(xiàn)了記錄暴行的底片。
照相館成了亂世中的諾亞方舟,每個人都在求生與良知間掙扎,高葉飾演的毓秀那句我們不是英雄,只是不想變成數(shù)字,道出了普通人在歷史洪流中的真實處境。
特別是,電影對暴行呈現(xiàn)的克制處理,沒有血淋淋的場面,只有暗房里逐漸顯影的屠殺照片,和突然響起的槍聲。
這種留白反而讓殘酷更顯殘酷,有觀眾表示,聽到槍聲時,我下意識捂住了眼睛,但那些畫面早已印在腦子里。
成都某影院展出的58張照片中,有張?zhí)貏e震撼:鏡頭里,日軍笑著把刺刀對準鏡頭,而背景里是被屠殺的平民。
這種強烈的視覺對比,就像電影里親善照與屠殺照的并置,無聲控訴著侵略者的虛偽。
導演申奧在采訪中提到個細節(jié),團隊研究史料時,發(fā)現(xiàn)日軍為掩蓋罪行,會特意拍攝擺拍照片。
電影里王傳君飾演的翻譯官,就負責監(jiān)督這些表演,這種歷史細節(jié)的還原,讓影片的批判更具穿透力。
當國外網友追問為什么總提南京大屠殺時,這些照片就是最有力的回答。
但在上映之后,還是有不少反對者,主要原因還是質疑揭傷疤是否能換來和平,她們忽略了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那就是南京大屠殺不是中國的傷疤,而是全人類的共同記憶。
當年的英雄挺身而出,證明正視歷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就像電影里那個隱喻,底片必須曝光才能顯影,歷史真相同樣需要被看見。
我們紀念南京大屠殺,不是要延續(xù)仇恨,而是要防止有人篡改歷史。
當日本右翼政客參拜靖國神社時,當教科書事件反復發(fā)生時,《南京照相館》選擇用藝術的方式守住真相。
和平不是靠遺忘獲得的,而是建立在對歷史的清醒認知上,那些在暗房里顫抖的手,沖洗出的不只是照片,更是一個民族不滅的記憶。
這部成本不高的小制作,上映三天把全國觀眾虐得死去活來,有人散場后坐在影廳發(fā)呆,有人在電影院爆哭。
更絕的是日本網友看完直接破防,外媒集體開火批評日本政府篡改歷史,這陣仗比電影本身還精彩。
事情得從電影里那個叫吉祥照相館的小樓說起,1937年的南京,一群老百姓躲在這里跟日本人周旋。
他們不是什么大英雄,就是開照相館的老板、唱戲的姑娘、送信的郵差,還有個讓人恨得牙癢的漢奸。
導演申奧最狠的一招,是讓這些普通人面對鏡頭假笑,日軍為了拍宣傳照,拿槍頂著老百姓腦袋逼他們笑。
有個媽媽懷里的孩子突然大哭,日本兵當場把孩子摔死在臺階上,這場戲拍得特別冷靜,沒有煽情音樂沒有慢鏡頭,可每個觀眾都聽見了自己后槽牙咬碎的聲音。
韓國博主說這片子每個畫面都是黑白的,像在給遇難者戴孝,演員們拍完戲集體失眠,演漢奸的王傳君說自己半個月不敢照鏡子。
爭議就這么炸開了,有人說孩子太小不該看這么血腥的,馬上被網友懟回去,當年南京城里的孩子可沒得選。
國外觀眾反應更耐人尋味,那個捐贈南京大屠殺相冊的美國小哥埃文·凱爾,看完電影覺得很震撼。
說到底,我們爭的不是電影該不該拍得這么狠,而是敢不敢直面歷史最疼的那塊疤。
三十萬遇難者不是教科書上的數(shù)字,是三十萬個被摔碎的酒壇子、三十萬件染血的棉襖、三十萬聲沒喊出來的救命。
現(xiàn)在有人問讓孩子看這些會不會太早,可當年挎著炸藥包沖向坦克的少年英雄,有幾個活到了能領退休金的年紀?
當清潔阿姨催著觀眾離場時,那些遲遲不愿起身的人,或許都在想同一個問題,如果我們這代人都不敢看這段歷史,再過三十年,還有誰會記得秦淮河曾經是紅的?
《南京照相館》就這么神奇,它用照相館這個微觀視角拍南京大屠殺,劉昊然演的小郵差在日軍眼皮底下沖洗殺人照片,這設定夠大膽。
可偏偏有人罵它節(jié)奏拖沓,人物突變,更離譜的是,好些差評壓根沒看過電影,就沖著抗日題材四個字就開噴。
電影能火,靠的是真本事,觀眾現(xiàn)場爆哭不是裝的,央視都在不斷推薦這部電影,頻頻夸贊。
那些說電影太溫和沒沖擊力的,怕是沒注意導演怎么處理的,轟炸機掠過時,尸體全是虛焦的影子,就三秒特寫鏡頭,這分寸拿捏得夠巧。
爭議最大的還是差評那批人,有人說劇情像流水賬,照我說,他們想要的可能是《戰(zhàn)狼》式的爽片,但《南京照相館》偏要拍出歷史真實的沉重感。
這讓我想起楊冪那句“為黑而黑并不高級”,現(xiàn)在看簡直神預言,導演申奧被P遺照的黑料還沒消停,電影剛上映就冒出大量一星水軍。
說白了,某些人不是看不懂電影,是打心底抗拒正視這段歷史。
咱們老百姓看電影圖個啥?不就是想被真實的歷史觸動,被小人物的命運打動嗎?
《南京照相館》做到了,它沒把南京大屠殺拍成抗日神劇,也沒搞廉價煽情,而是用照相館里那臺老相機,讓觀眾看見歷史褶皺里的血淚。
那些打差評的,要么是抱著看商業(yè)大片的心態(tài)來接受歷史教育,要么壓根不想接受教育,如果連正視歷史的勇氣都沒有,還談什么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信息來源
《《南京照相館》將在海外上映,導演申奧:希望國際觀眾看到這段故事》——紅星新聞
《捐贈日軍侵華罪行相冊的美國小伙看《南京照相館》哭了:讓歷史不被遺忘,阻止悲劇重演》——九派快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