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概從23年開始,傳統(tǒng)油車在網(wǎng)上就開始被各種吊打。
網(wǎng)上有一句有意思的話,叫“吊打誰,你就買誰”,倒也非常有意思,因為后來者總想用超越前者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產(chǎn)品實力,告訴消費者自己是“可選擇”的。
我看了下中國家用車銷量排名,很有意思。
10萬級家用車中,過去12個月銷量最好的車型,分別為朗逸(參數(shù)丨圖片)、秦L、軒逸、海豹06、星越L,銷量分別為32萬、32萬、31萬、28萬、27萬。
被吊打了很多年的朗逸、軒逸,過去12個月的累計銷量為64萬臺。
這是一個非??植赖臄?shù)據(jù),意味著傳統(tǒng)的油車依然很難被超越,真正在消費端,依舊有龐大的用戶群體選擇油車。
當然,電車也蠶食了很多油車的市場份額。
當年強盛時期的朗逸、軒逸累計年銷量至少在80萬臺,現(xiàn)如今雖然在一定意義上還是下滑了,但遠沒有網(wǎng)上說的那么夸張。
價格便宜的電車,還是在一定意義上影響到了油車。
比如說秦L、海豹06這兩臺車,過去12個月的累計銷量也有60萬臺,新能源&油車對壘的局面已經(jīng)形成。
在新能源時代,油車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根本不具備任何競爭力。
比如說,油車需要交購置稅、被限行、油價也高,動力不夠猛等等,在電車面前這些都是缺點,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油車的優(yōu)勢,是電車提供不了的。
穩(wěn)定,油車即便是在壽命的后期,縫縫補補之后依然有很強的工具屬性,用極小的成本,就能恢復(fù)到原廠80%的品質(zhì)。
這是電車做不到的。
自燃概率低,雖然各種數(shù)據(jù)顯示,電車的自燃概率要低于油車,但用戶是不相信的,大多數(shù)自燃的油車都是壽命較長,畢竟油車的保有量實在巨大。
另外,油車的自燃給人提供逃生的機會和時間,電車的自燃基本上都是“爆燃”。
油車群體的畫像,非常簡單,第一次買車、只能買一臺車,他們會優(yōu)先選擇油車,因為油車能夠把工具屬性做的非常好,看得見的穩(wěn)定,對于這些消費者來說就是絕對的吸引力。
他們的月收入不是特別高,所以追求可控之內(nèi)的穩(wěn)定、經(jīng)過驗證的靠譜。
電車雖然也靠譜,但電車對于普通工薪階層來說,試錯成本太高,雖然能節(jié)省油費,但充電也要花錢,而且電車的零部件更換、修復(fù)成本比油車高。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一條油車的輪胎是300塊錢,同尺寸的電車輪胎得400塊。
為什么?因為電車更重,電機扭矩更大,輪胎摩擦程度更強,所以在設(shè)計、生產(chǎn)成本方面,電車的輪胎要比油車高。
其他就不用說了,電車保險更貴,很多零部件維修起來更難,比如說壓縮機、電機、屏幕、充電機等。
當然,很多人買油車,還是因為油車便宜了。
比如說軒逸,入門車型只要6萬多了,配置合適的版本落地只要8萬塊,什么朗逸、寶來、卡羅拉這些車型,挑選一臺配置合適的版本,10萬以內(nèi)足夠用。
電車、油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選擇方向。
選擇電車的用戶群體,購車預(yù)算相對充足,可以接受這種新技術(shù)新產(chǎn)品,對于他們來說,買車的需求不僅僅局限于AB兩點之間的通勤。
他們還要便利性,還要體驗感,這些產(chǎn)品點,的確電車能滿足。
選擇油車的用戶群體,尤其是10萬級的油車群體,他們的需求比較簡單,就是AB兩點通勤,可以不太方便,可以不要新鮮感,他們要的是扎實、看得見的用車生活。
電車未來還會有增長空間,但想要徹底把油車踢出局,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隨著電車需要交稅、油價持續(xù)的低沉,油車的價值還會回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