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自古以來就是財富的象征,但你可能不知道,地球上的黃金總量高達40萬億噸,平均每人能分到55萬噸!既然黃金這么多,為什么我們還在為金價上漲發(fā)愁?為什么黃金開采還是這么困難?今天我們就來解開這個看似矛盾的謎團。
科學家估算,地球內(nèi)部確實蘊藏著約40萬億噸黃金,但99%以上都深藏在地核中。這些黃金是在地球形成初期,因密度較大而沉降到地核的,深度達到2900公里以下。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根本不可能開采到地核中的黃金。
我們能夠開采的黃金主要分布在地殼中,儲量約20萬噸。聽起來也不少,但相比總量簡直是九牛一毛。更麻煩的是,這些黃金大多以極其微小的顆粒分散在巖石中,開采成本極高。
目前金礦的平均品位(每噸礦石含金量)僅0.5-5克,也就是說要挖幾百噸礦石才能提煉出1公斤黃金。南非曾經(jīng)有一個超深金礦,深度超過4公里,工人要坐電梯1小時才能到達作業(yè)面,開采成本遠超黃金本身價值。
海水中也含有黃金,總量約2000萬噸,但濃度極低——每噸海水僅含0.000004克。要提取1公斤黃金,需要過濾2.5億噸海水!目前沒有任何技術能經(jīng)濟可行地實現(xiàn)這一點。
小行星帶中有些天體富含貴金屬,比如靈神星(16 Psyche)可能含有價值700萬億美元的金屬。但以現(xiàn)有技術,去小行星采礦的成本遠超收益,短期內(nèi)不現(xiàn)實。
即便只算地殼中的20萬噸黃金,按目前年產(chǎn)量3000噸計算,也還能開采60多年。但現(xiàn)實是,環(huán)保限制越來越嚴:金礦開采會使用氰化物等有毒物質,容易污染環(huán)境,各國監(jiān)管日益嚴格。
且優(yōu)質金礦越來越少:易開采的淺層金礦基本耗盡,新發(fā)現(xiàn)的礦藏多在偏遠或政治不穩(wěn)定地區(qū)。
加上人工合成黃金不劃算:理論上可以用核反應制造黃金,但成本是市場金價的數(shù)百萬倍。
那有人好奇,未來黃金會枯竭嗎?短期內(nèi)不會,但長期來看:
回收技術將更重要:目前全球約1/3黃金來自回收舊首飾和電子廢料。
深海采礦可能突破:海底熱泉附近存在高濃度金礦,但技術尚不成熟。
小行星采礦是終極方案:或許100年后,人類真能從太空帶回大量黃金。
地球確實富含黃金,但絕大部分就像鏡中花、水中月,看得見卻摸不著。正是這種"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的特性,讓黃金保持了它的稀缺性和價值。其實,我們不是缺黃金,而是缺能便宜得到它的方法。
或許未來的某天,科技突破會讓黃金變得像鐵一樣普通,但在此之前,它仍將是人類追逐的永恒財富象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