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9記錄頻道《生活的減法》曾報道過一個88平米的家,里面只有床板、洗衣機、桌椅等六套家具,一眼望去空空如也;
你敢信這是一個年輕女孩的家嗎?
喬桑是一個專業(yè)能力超強的銷售人員,收入非??捎^。
曾經,她也經歷過“物欲爆棚”的生活,像每一個年輕女孩那樣消費、打扮、逛街、玩樂。
但現(xiàn)在,她已經過上了一種完全低消費、低物欲的生活。
最初斷舍離的契機,是她辭掉工作回到老家石家莊,從父母那邊將自己衣服鞋子和日常生活用品搬來這個88平米的小家時。
喬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衣服太多了,當衣柜被衣服塞滿時,它的樣子與自己想象中的模樣差距太大。
于是她只留下了幾件最常穿的衣服,玄關擺上三雙鞋子。衣柜和玄關柜變得很空的時候,她才覺得這個場景“對味了”。
舍棄掉衣服和鞋子之后,喬桑的斷舍離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她將家變得無比空曠,連床都是一張薄床板加上一張床墊。
而后,喬桑又開始嘗試“不消費主義”,每天計劃在盡量省錢的情況下生活。
她會把朋友家里多余的牙膏和牙刷拿回來接著用、將他們吃不完的雞蛋拿回家、也會和朋友交換一些物資;
她拎著網兜去菜市場買菜,專門詢問老板有沒有那種長得不好看有點蔫、根本沒人要的菜,可不可以送給她;
遇上“一分錢”公交活動,她會高興地走上20分鐘去公交站,因為這樣既省錢又鍛煉了身體。
有人指責她占了朋友的便宜,有人說她本末倒置浪費時間。
可喬桑卻認為,自己是在回收他人無法利用的資源;而走路的那段時間,恰好滿足了當天的運動量,不用再專門空出來時間健身。
喬桑的極簡生活,讓很多人為之羨慕,也同樣有很多人并不理解。
這樣的生活,不會感覺孤獨恐懼嗎?不會失去安全感嗎?不會覺得人生沒有任何意義嗎?
囤積是人類的生存策略
其實,“斷舍離”和極簡生活至今仍是一種小眾獨特生活方式的原因,正是因為其違背了大多數(shù)人群的生存邏輯。
在進化過程中,“存儲”意味著明天有了保障,那時的環(huán)境不確定性太大,囤積的驅動力就會非常強。
當今時代也是如此,我們討厭具有不確定性的生活,并發(fā)展出了以“占有”為行為準則的、對抗不確定性的生存哲學:
明天或許是不安全的,所以我今天要將明天的準備提前做好。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在童年時期經歷過創(chuàng)傷或者未解決的矛盾的人群;
他們很難在正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獲得安全感,于是只能通過“買買買”和“堆堆堆”來填補缺失的安全感。
如果一定要讓他們斷舍離,很可能就會觸發(fā)他們心中的焦慮感和負面情緒體驗。
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斷舍離和極簡生活,普通人需要對抗的只是“消費主義陷阱”和“過度囤積障礙”。
因為物品就像是信息,當你的大腦需要不斷篩選信息、處理信息時,就會消耗大量本不必要的認知資源。
如果你要給自己一種安寧、穩(wěn)定的生活,不如試試給自己的大腦“降噪”。
控制感轉化
可能會有人說:“我沒辦法丟掉什么東西,我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有用,怎么辦?”
誠然,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囤積癖好。
有人看不得家里缺少食物,一定會及時補充各種肉蛋奶蔬菜水果,這就導致之前的吃不完,新買的也不能及時吃,吃到嘴里的都是不新鮮的。
有人看不得扔衣服,認為衣服只要沒破都是可以穿的,就算不好看也能蔽體,不可以說扔就扔;
這就導致衣柜里塞得滿滿當當,很多衣服四五年也沒穿過一次,但就是舍不得扔。
這樣的行為在本質上,其實就是個體無法從其他渠道獲得安全感和控制感,于是用囤積來進行替代。
但斷舍離的人群卻反其道而行之,通過“控制空間”獲得了掌控感——一件衣服要不要丟、一張桌子要不要買,都由自己說了算。
更高級一些的,就像開頭案例中的女孩喬桑一樣,用大量對紙質書的閱讀來獲取生活樂趣和意義,這就是經典的次級控制。
在心理學的控制發(fā)展理論中,初級控制指的是個體傾向于改變外部環(huán)境以適應自我需求的企圖;
而次級控制指的是在初級控制失敗之后,個體轉向自身,通過自我調節(jié)來維持心理平衡的行為。
如果寄托于外部帶來的安全感和控制感,那么我們遲早會掉入消費主義陷阱之中,不斷用外物來填補自身。
但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了真正適合自己的高級志趣,外部環(huán)境也就沒有那么的重要了。
如何實行“斷舍離”?
極簡主義并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去除掉雜亂無章的環(huán)境和氛圍、離開無窮無盡的物欲,也能夠為我們減輕壓力和焦慮感。
過渡至極簡主義生活,需要循序漸進的策略和態(tài)度的調整:
1、首先從小處著手,清理某一個類別或者某一個區(qū)域的物品;
2、評估物品價值,根據(jù)近年來的使用頻率、未來使用概率、在其身上傾注的情緒價值等等,來決定這件物品的去留;
3、保持一進一出原則,當你添置了一件新的物品,就舍棄一件同類別的舊的物品,避免被無用的東西擠占空間;
4、遵循“30天購物法”,當你想買一件非生活用品,可以先等待30天,30天之后你覺得自己仍然喜歡或者仍然需要,再繼續(xù)購買;
5、設定物品上限,如衣柜里只能有30件衣服,首飾盒子里只能有10件飾品,鞋子不能超過5雙等等;
6、控制信息輸入,清理掉手機上多余的app,只留下必需的軟件,避免碎片化的信息和過量的消費主義推送來到面前,消耗掉注意力。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里,我們身處其中,不可避免地將會受到影響。
如果你曾用衣服填滿房間、食物填滿冰箱、垃圾填滿陽臺,卻無論如何都填不滿那個沒有安全感的自己。
或許你所需要的不是控制明天,而是控制當下,控制一個你所想要的生活。
-The End - 作者-專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lián)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