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張定有 通訊員 王碩/文圖
漫步南陽市宛城區(qū)瓦店鎮(zhèn)的村頭巷尾,文明新風撲面而來。文化墻上移風易俗故事鮮活生動,議事會上鄰里共商節(jié)儉之道,積分超市里村民用“文明分”兌換實惠……2025年以來,宛城區(qū)瓦店鎮(zhèn)瓦北社區(qū)、瓦南社區(qū)、來莊村各出妙招,以特色宣傳載體激活文明鄉(xiāng)風建設“一池春水”,讓移風易俗從“紙上倡導”變?yōu)椤奥涞貙嵺`”。
瓦北社區(qū):墻繪“會說話” 廣場“聚人氣”
“你看這墻上畫的‘婚事新辦’故事,比光講大道理明白多啦!”傍晚時分,瓦北社區(qū)居民王大媽帶著孫子在文化墻前駐足,彩繪里的節(jié)儉故事成了她教育孩子的“活教材”。
“老黨員講的節(jié)儉辦喜事案例,比我們苦口婆心勸說管用!”社區(qū)干部笑著說。依托文化廣場,社區(qū)每月結合“黨日活動”開“文明新風故事會”,邀請鄉(xiāng)賢、老黨員分享身邊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5場戲曲、快板等文藝演出輪番登場,把文明理念唱進群眾心里。今年以來,10余場集中宣傳活動吸引800多人參與,“飯后遛彎看墻繪,茶余飯后議新風”成了社區(qū)新時尚。
瓦南社區(qū):理事會“劃紅線” 議事會“解心結”
“彩禮不超5萬、宴席不超15桌、喪事周期3天內”——這是瓦南社區(qū)紅白理事會立下的“硬規(guī)矩”。由老黨員、鄉(xiāng)賢、退休干部組成的理事會,既是紅白事的“監(jiān)督員”,也是群眾的“貼心人”。
村民張某原本想給兒子辦場“風光”婚禮,理事會成員找上門:“辦20桌宴席得花3萬多元,簡約點辦,省下的錢給小兩口添臺家電多實在!”一筆經濟賬算下來,張某改辦了“簡約婚禮+家庭小聚”。今年以來,理事會介入指導12起紅白事,勸退3次超標準宴席,幫群眾省下近10萬元。
每月開一次的“新風議事會”更是解決了不少“老大難”。彩禮攀比、人情負擔重等問題擺上臺面,大伙你一言我一語商量對策,再難的“心結”也能解開。如今,社區(qū)大操大辦現(xiàn)象少了25%,群眾滿意度高達98%,“辦事不鋪張,鄰里更和睦”成了共識。
來莊村:積分“兌實惠” 榜樣“樹標桿”
“攢了120分,換了桶食用油和兩袋洗衣粉!”來莊村村民李大姐拿著積分卡,在“文明超市”兌到了生活用品,笑得合不攏嘴。
村里的《文明新風積分管理辦法》把婚事新辦、孝老愛親等12類行為都變成了“可兌換的積分”。村民做了好事能積分,積分能換日用品,1200分累計積分、0.6萬元兌換商品,讓“文明有甜頭”看得見摸得著。
每月“道德評議日”上,由村“兩委”、黨員和群眾代表組成的評議組,給村民的文明行為“打分”;評出來的“移風易俗好榜樣”,張榜公示在“鄉(xiāng)村光榮榜”上。村民李某“零彩禮”嫁女的事跡上榜后,5戶家庭主動降低彩禮,“學榜樣、攢積分、爭先進”在村里蔚然成風。
從文化陣地“活”起來,到制度保障“實”起來,再到激勵機制“動”起來,瓦店鎮(zhèn)用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參與的方式,讓移風易俗走深走實,讓文明鄉(xiāng)風在更多村莊落地生根,開出幸?;ā?/p>
【編審:趙勇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