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萬人苦等多年,8年心血即將開花結(jié)果,《731》本該在7月31日這個特殊日子與大家見面。
作者-彤
哪想到一個穿鮮亮襯衫的中年男子,居然在鏡頭前笑得一臉得意,宣布是他讓這部 當這個舉報者的底細被扒出來后,大家才明白:難怪他敢這么狂!可真正讓人心寒的,不是他一個人的瘋狂,而是這背后暴露的深層問題。 500萬人的心血,毀在一個人手里 說起這事兒,真是讓人氣不打一處來。 7月31日,本來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500萬觀眾標記想看,影迷們翹首以盼。 可就在上映前夜,所有購票鏈接突然消失,宣傳海報被悄悄撤下,就像這部電影從來沒存在過一樣。8年籌備的心血,竟然在最后一刻化為泡影。 導演為了這部電影,可是下了血本。 十多年前就有這個想法,光是前期調(diào)研就花了3年時間。 他像個老學究一樣,扎進哈爾濱圖書館翻遍了上百萬字的史料,從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記錄到幸存者的親口述說,每個細節(jié)都要摳得清清楚楚,甚至跑到日本搜集資料,面對那些不友善的目光。 731遺址博物館的館長金成民,都被請來當歷史顧問。 這份權(quán)威性,本該讓電影的真實性不容置疑。 劇組在黑龍江安達市的歷史遺址上實景拍攝,連道具服裝都根據(jù)老照片一比一復刻。 姜武、王志文、李乃文這些實力派演員,為了角色甘愿在低溫下拍攝。 那些殘酷的歷史畫面,讓演員們在片場多次崩潰痛哭。 拍攝期間,劇組甚至接到過不明勢力的威脅電話,但這些都沒能阻止電影的誕生。 去年導演拿到公映龍標時,還在社交平臺激動地宣布這個消息。 可就在大家滿懷期待的時候,舉報來了。 一開始大家還以為是日本方面或者某些不明真相的人在搗鬼。 結(jié)果萬萬沒想到,跳出來的竟是一個中國人,而且還洋洋得意地炫耀自己的"戰(zhàn)果"。 這個中年男子穿著鮮亮的襯衫,臉上掛著志得意滿的神情,在鏡頭前輕飄飄地宣布:電影"停播"了。 仿佛那不是承載著萬眾期待的作品,而是他個人秀的戰(zhàn)利品。 他把拍電影說成是"吃飽了撐的",把那段沉重的歷史一句"過去的就過去了"輕松帶過。 更狂妄的是,他還信誓旦旦地預言:"再過個十年八年也不可能上映"。 這張"為你好"的嘴臉,騙了多少人 這個舉報者的底細一扒出來,大家瞬間就明白了。 原來這貨來頭不小。自稱畢業(yè)于985名校,還說跟某知名汽車品牌老板是校友,自己是什么"專業(yè)的電力技術(shù)老師"。 這些自我包裝的"背景",真假無從考證,卻成了他挑戰(zhàn)公眾情感的底氣。 翻看他過往的視頻,總能發(fā)現(xiàn)他對各類社會熱點語出驚人。 前陣子東北大學生不幸離世,他冷漠地評價"閻王爺收你沒辦法"。 批判福耀科技大學時,又斷言其"百年名校終究難以實現(xiàn)",只會"喊口號"。這種人的觀點往往站不住腳,言辭卻異常鏗鏘有力。 他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說電影血腥不適合觀看。 這份看似高尚的"保護",字里行間卻盡是挑釁。 仔細想想,這邏輯有多荒謬?孩子們現(xiàn)在有糖吃有動畫片看,就不該知道祖輩被當成實驗品的歷史? 這話翻譯過來就是:反正疼的不是我,你們也別惦記了。 更諷刺的是,這人還敢拍視頻炫耀,畫面里他神采飛揚。 說自己能阻止十年八年,最好讓這部電影永遠爛在庫里。 可他忘了,那些歷史不是"死人的事"。 731部隊拿活人做實驗的時候,最小的受害者才幾個月大。 他們把活人綁在金屬床上,用高溫活活烘烤,眼睜睜看著一個生命被榨干水分,變成一具干尸。 只為了精確地記錄下"人體約70%是水"這個我們現(xiàn)在都知道的常識。 更讓人憤恨的是那個令人發(fā)指的"母愛實驗"。日本人為了探究母親是否會犧牲孩子保全自己,不斷讓房間加溫。 房間里的溫度顯然無法被忍受,可母親始終牢牢抱緊孩子,盡可能為孩子阻擋著惡魔般的高溫。 而房間外的"研究員",就如同牲畜般觀察著,他們眼中只有數(shù)據(jù),沒有生命。 這對母子犯了什么錯?要忍受如此暴行? 什么都沒有,他們只是萬千中國人中的普通一對,就被日本人抓進731部隊里,淪為實驗的"工具"。 更可恨的是,戰(zhàn)爭結(jié)束后,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軍官,大多竟然逃脫了審判。 大搖大擺地回到日本,有些人甚至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醫(yī)生或老師。 而被他們殘害的生命,就那么化作了東北土地上的一捧塵土,甚至連名字都沒能留下。 把孩子養(yǎng)成"玻璃心",到底害了誰 說句心里話,這事兒讓我想到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 如今的小孩,一個個就像是溫室里的花朵。 說不得、打不得,幾乎沒有什么受挫能力,家長一個個將其寵愛得無法無天。 面對血腥的歷史畫面,這些沒受過挫折的孩子確實會感到不適。 可這就能成為遺忘歷史的理由嗎? 德國對納粹歷史的反思教育從小學就開始,他們沒有因為"保護孩子"就回避歷史。 相反,正是這種直面歷史的勇氣,讓德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 再看看日本,右翼勢力篡改教科書,否認南京大屠殺,美化侵略歷史。 這種做法遭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卻還有人要向他們"學習"? 那個舉報者最愛說的"中日友好",到底是多么荒誕的詞匯。 難道自家經(jīng)受了燒殺搶掠后,時隔多年就要對著施暴者"笑臉相迎"? 這根本不可能,有骨氣的中國人,從來不會對著日本人點頭哈腰,就像從小在書本里學到的那句"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一樣,中國人的血脈覺醒,永遠和時間無關(guān)。 現(xiàn)在的孩子都覺得當下的生活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就該享受著生活給予的饋贈。 又何曾思考到先輩們的奮戰(zhàn)犧牲? 我們寄希望于"少年強、則國強",所以對這群少年而言,更應該熟記那段屈辱的歷史。 文字的力量遠不如親眼所見來得有沖擊感,這就是為什么《731》這樣的電影如此重要。 它不是要宣揚仇恨,而是要讓后人銘記,以史為鑒,讓罪惡不再重演。 可那些打著"保護"旗號的人,實際上是在剝奪孩子面對真實、獲得成長的權(quán)利。 這種以"愛之名"行"害之實"的行為,比直接的仇恨更可怕。 因為它消解的是民族的精神脊梁。 30萬人的南京大屠殺、血染一座城的悲涼,可憐的慰安婦、慘無人道的境遇,都在提醒我們要銘記歷史! 真正的愛,從來不是讓孩子閉上眼睛 說到底,這場爭論的本質(zhì)不是要不要保護孩子。 而是什么才是真正的保護?真正的保護,從來不是把孩子養(yǎng)成溫室花朵,而是給他們面對風雨的勇氣。 歷史就是民族的藥箱,里面裝的不是仇恨,是教訓。知道731部隊做了什么,不是要去找日本人算賬,是要知道:落后就要挨打,軟弱就會被欺負。 網(wǎng)絡(luò)上那兩萬多條罵聲,對著四千個贊,像一記響亮的耳光。 這說明什么?說明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心是明亮的。 他們知道什么該守,什么該拼,什么死也不能丟。 8月1日,在網(wǎng)友們自發(fā)舉報的合力下,那個挑釁的視頻最終被迫下架。 這位舉報者見勢不妙,很快又發(fā)布了一條道歉視頻。 然而,他的道歉并沒能平息眾怒,評論區(qū)里依舊是罵聲一片。公眾這份毫不掩飾的不原諒,或許正是對歷史最原始、也最堅定的捍衛(wèi)。 各界人士也紛紛發(fā)聲。 部分家長表示支持適度保護但反對完全屏蔽,影視從業(yè)者聯(lián)名呼吁給歷史題材更多空間。退伍軍人團體發(fā)聲支持電影上映,部分教師表示應該在專業(yè)指導下讓學生了解歷史。 這些理性的聲音告訴我們,如何平衡歷史教育與心理保護,已經(jīng)成為教育界的熱議話題。 民族記憶傳承方式的現(xiàn)代化轉(zhuǎn)型,引發(fā)了廣泛的學術(shù)討論,歷史題材文藝作品的社會責任邊界,成為了新的爭議焦點。 真為孩子好,就該讓他們看看這部電影。 告訴他們,爺爺輩受過的苦,不是為了讓你忘,是為了讓你記得,記得什么該守,什么該拼,什么死也不能丟。 那個舉報者最好搞清楚,阻止一部電影上映,擋不住歷史。 你能刪視頻,能舉報電影,可你抹不掉哈爾濱的罪證陳列館。 抹不掉國際法庭的判決書,抹不掉骨頭里的記憶。 《731》最終能否與公眾見面,至今仍是個未知數(shù)。但它所掀起的這場巨大波瀾,已經(jīng)超越了一部電影本身。 它像一面鏡子,迫使整個社會去直視:我們該如何面對歷史的傷疤? 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創(chuàng)新,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guān)注。 如何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成長,這是我們這代人必須回答的問題。 歷史需要被重視,吾輩須自強。只有這樣,才能將那些欺負過中國的人,永遠踩在腳下! 結(jié)語 歷史不是用來遺忘的安眠藥,而是讓人清醒的鏡子。那些打著"保護"旗號的人,實際上是在剝奪孩子面對真實、獲得成長的機會。 說句心里話,《731》的遭遇可能只是開始。當"玻璃心"教育碰上歷史責任時,我們需要的不是逃避,而是更有智慧的教育方式。真正的保護,從來不是把孩子養(yǎng)成溫室花朵。 你覺得歷史教育應該怎么平衡保護與傳承?面對這樣的爭議,咱們每個人又該站在哪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