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長征》在8月1日“建軍節(jié)”舉辦開機座談會時,不僅闡述了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背景,同時也公布了這部獻禮劇的演員陣容。
當“于和偉飾演毛澤東”、“曹磊飾演周恩來” 公布出來后,大家看評論區(qū)觀眾的第一反應(yīng):“導(dǎo)演太瘋狂了,自以為無所不能。老天爺,于和偉演毛澤東???”
然后又有網(wǎng)友啪啪一番分析,說長征時候的毛澤東才剛40,于和偉都50多歲的人了,再怎么化妝都差點意思,更何況于和偉以前演過不少印象深刻的角色,現(xiàn)在在演毛澤東這位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皞ト恕?,這跨度讓人接受不了啊!
我看著這些評論不由得想起,在當下的主旋律影視劇市場,已經(jīng)很長時間沒有提“特型演員”這個演員特殊群體了。
中國的“特殊造型演員”,是從前蘇聯(lián)引來的概念,當時列寧認為電影是宣傳工具,對于傳播革命思想有一定的政治教育意義。
但是我們國家的國情與前蘇聯(lián)又不同,雖然人民對幾位偉人有極其崇拜的情緒,但是建國后新中國一直提倡“人民史觀” ,也就是說“”將革命貢獻歸屬于普通的指戰(zhàn)員和勞動人民”,沒有強調(diào)領(lǐng)袖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這個情況一直持續(xù)到改革開放后,國家的影視業(yè)迅速發(fā)展,偉人的形象才在影視作品中多了起來,中國的“特殊造型演員”才由此出現(xiàn)。
從目前看中國的“特殊造型演員”雖然才存在幾十年,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最佳“偉人”。
從80年代開始,扮演毛主席的古月、扮演周恩來的王鐵成、扮演鄧小平的盧奇幾乎征服了那個時代的所有人,包括和偉人們打交道的領(lǐng)導(dǎo)層和家屬。
就拿古月老師來說,成為毛澤東的特型演員,是被葉劍英選中的,連主席的女兒李納看到古月后,都抱著他痛哭,因為他的氣質(zhì)、口音、神態(tài)和主席太像了。
自他演了1981年的《西安事變》后,古月版毛澤東就成了“最佳選擇”。
和他同時代的“特殊造型演員” 王鐵成老師也是如此,他扮演的總理,讓鄧穎超也覺得親切,即便身患重癥,也親自寫信慰問。
尤其他主演電影《周恩來》時,那些昔日總理的老部下,當時大多數(shù)正部級、副國級首長老干部都去現(xiàn)場和王鐵成握手。
當時這些老干部們邀請王鐵成吃飯,當時不知道他們身份的王老師和電影的副導(dǎo)演覺得拍攝時間緊張,就婉拒了他們的好意,結(jié)果上級領(lǐng)導(dǎo)知道了這事,批評了副導(dǎo)演,說他們自發(fā)過來探班,是為了總理來的,你一個科級干部,哪來這么大臉?
可見第一批的“特型演員”們和實際中的偉人不光形似,而且還神似,認可度非常高。
后續(xù)飾演“偉人”的有王霙、劉勁、王伍福、唐國強等,尤其是唐國強老師,是我們這一輩最熟悉的特型演員了。
只不過他后期也不再專注于單一的“特型”角色,算是“特型演員”轉(zhuǎn)型期的一個代表。
而在近幾年的主旋律電視劇中,我們對于“偉人”影視劇要求,似乎從“形式”漸漸轉(zhuǎn)變?yōu)椤吧袼啤保热缯f2023年的《問蒼?!?,豆瓣評分沖到9.1,口碑非常高。
在這部電影中飾演毛澤東的就是目前才40+的王仁君,必須要說他將偉人人性化演繹得非常徹底,也是目前從年齡,氣質(zhì)、形象上最適合飾演毛澤東的人選。
可惜這部《偉大的長征》為了《覺醒年代》原班主創(chuàng)和演員的噱頭,選角太刻意了,希望這樣的主旋律電影,還是“獻禮”型主旋律,更要尊重歷史人物,避免娛樂化操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