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空前的“軸心時代”,仿佛從天而降?
沒錯,那個時代東西方同時涌現(xiàn)出了大批的思想者——在中國,老子、孔子、墨子、莊子、孟子……正掀起一場文化覺醒的盛宴;在西方,雅典廣場上的是蘇格拉底、做“思想助產(chǎn)士”的是柏拉圖。他們遙相呼應(yīng),打造了影響后世乃至今天的精神時空。
那個時代,春秋戰(zhàn)國。
亂世磨礪,群星璀璨。
群像史詩,線索紛呈
從盟書赤字到稷下學(xué)宮,從餓死霸主到蝴蝶一夢,《中華》把春秋戰(zhàn)國拍成了精彩紛呈的群像史詩?。幻恳粋€人物手里都握有一個歷史的線索線頭;一抻,每一個都是驚心動魄的故事……
趙鞅在侯馬用五千片玉石寫下最早的效忠協(xié)議,血紅色,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毛筆字,令人觸目驚心。冷玉朱砂加詛咒,禮崩樂壞,借鬼神之名愈演愈烈。
春秋首霸齊桓公竟被佞臣餓死在寢宮,67天無人收尸,一句“吾何面目以見仲父”成最后遺言。
晉法官李離因誤判枉殺一人,拔劍自刎,用血向無辜者歸還公道。用生命質(zhì)疑“權(quán)大還是法大”,亂世中,那是一束法治之光。
仗劍莽夫子路被孔子一句“何須用劍”點(diǎn)化,放下屠刀換上儒服,成為最硬核禮學(xué)守門員。
63歲的子路在衛(wèi)國為救主戰(zhàn)死,死前帽纓被擊斷,他放下長劍先系好冠纓,“君子死而冠不免”——曾經(jīng)仗劍欺人的莽夫,用生命完成最后一次對“禮”的踐行。
孔子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年,打破了自己堅持一生之“禮”,為何?
墨翟十天十夜奔襲千里,用衣帶作城池、木片當(dāng)攻守,真人版桌游連贏九局,一人擊退楚軍,“非攻·兼愛”首次實戰(zhàn)。
莊周夢見蝴蝶,醒來后分不清蝶我,無用之用橫空出世,把躺平寫成高級自由。
孟子在稷下學(xué)宮公開開杠齊宣王:民為貴,君為輕,把民本思想寫成帝王噩夢。
尾聲:群星不散場
當(dāng)稷下學(xué)宮燈火熄滅,思想家化作石刻竹簡青銅與傳說,留下仁義無為兼愛非攻逍遙民本的火種,仍在今天的鍵盤屏幕繼續(xù)燎原。
春秋戰(zhàn)國不是亂世,而是一次文明源代碼的集體開源,我們至今仍生活在他們編譯的世界里……
中華文明史詩·紀(jì)錄片《中華》第二部《刻骨銘心》第三集《知音》北京衛(wèi)視今日21:50分播出,北京新聞頻道22:20重播。
來源: BRTV新聞
編輯:霍天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