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實習生 陳璽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8月5日,從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引入的四件殷商時期珍貴文物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看?見殷商”展覽正式亮相,包括嵌綠松石饕餮紋罍、蛇紋銅鏟、玉鳥刻刀和戈形器,為觀眾帶來更豐富的殷商文化體驗。
據了解,作為配合“5?18”國際博物館日的重要展覽,“看?見殷商”展覽自5月19日開展以來,已從全國各省借調多件典型遺址出土文物。此次新增的四件展品,均出土自河南安陽,其中蛇紋銅鏟、玉鳥刻刀和戈形器出自著名的婦好墓。
8月5日,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看·見殷商”展覽展出的嵌綠松石饕餮紋罍。陳璽煬/攝
策展人高紅清特別介紹了嵌綠松石饕餮紋罍。他提到,器表通體鑄槽,內嵌綠松石,整器工藝精湛,色彩瑰麗,在商代青銅器中實屬罕見。他還指出,殷墟時期的綠松石鑲嵌工藝既有精細、粗糙之別,也有等級高低之分。社會等級越高,其器物鑲嵌的綠松石往往更為精致講究。
8月5日,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看·見殷商”展覽展出的蛇紋銅鏟、玉鳥刻刀和戈形器。陳璽煬/攝
同展柜陳列的蛇紋銅鏟、玉鳥刻刀和戈形器各具特色。與陜西清澗出土的青銅銅鏟不同,蛇紋銅鏟雖具備實用功能,但因其出自婦好墓而更具禮器屬性;玉鳥刻刀是殷商時期刻畫甲骨文的重要工具,與銅刻刀共同承擔著記錄占卜活動的使命;而戈形器的具體用途至今仍待深入研究,為考古探索留下了懸念。
此外,展覽公布了近期展品的“出差”計劃。據悉,從山東省博物館借來的“亞醜”銅鉞將于8月10日結束展覽并歸還,8月12日將迎來該館祖辛方鼎的接力展出;8月31日,來自江西省博物館的雙面銅人像將結束展覽并歸還。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