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聯合國人權專家弗朗切斯卡?阿爾巴內塞發(fā)布了一份長達39頁的重要文件,題為《從占領經濟到種族滅絕經濟》,這份文件揭開了隱藏已久的真相。
文件內容措辭嚴厲,指出國際頂尖企業(yè)構建了一個復雜的網絡,深度參與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軍事控制和沖突,并從中獲取巨額收益。
然而這份文件公布尚未滿一個月,美國國務院便迅速作出反應,宣布對阿爾巴內塞實施制裁,凍結其在美國境內的所有資產。
輿論普遍認為,這一舉動背后有佛羅里達州參議員魯比奧的推手,意圖轉移公眾對文件中揭露的嚴重問題的關注,將焦點轉向外交豁免權和程序爭議的爭論。
越是強烈的壓制,反而越激發(fā)外界探究的興趣,這份文件究竟披露了什么內容,竟能讓一個超級大國如此緊張,甚至打破常規(guī)對聯合國獨立專家采取制裁措施?
科技巨頭的隱秘角色
在當今全球科技產業(yè)中,許多耳熟能詳的企業(yè)如亞馬遜與谷歌,早已超越了提供云服務或搜索引擎的范疇,它們的技術與世界各地的軍事沖突緊密交織。
2023年10月,一份深度調查報告曝光了這些科技巨頭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沖突中的深度介入,徹底揭開了它們的神秘面紗。
報告顯示,亞馬遜與谷歌通過“尼姆布斯計劃”這一合作項目,協(xié)助以色列政府構建了一個高度機密的云服務平臺,為以色列多個關鍵機構提供技術支持,涵蓋國防軍、警察和監(jiān)獄系統(tǒng)。
借助這個云平臺,以色列的軍事與情報信息可在完全封閉的網絡中運行,幾乎不受任何外部監(jiān)管。
這并非簡單的商業(yè)合作,而是為以色列政府打造了一個完全獨立且高度安全的技術生態(tài),使其能夠規(guī)避國際調查,并在無外部干擾的情況下實施軍事行動與情報操作。
以色列計算與信息系統(tǒng)中心指揮官拉切利?德姆賓斯基上校曾明確表示,他們所使用的云技術不僅用于數據存儲,更直接服務于軍事與情報任務,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2023年10月為例,當以色列內部的軍事云系統(tǒng)出現運行壓力時,微軟的Azure平臺迅速介入,協(xié)助維持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從而進一步增強了以色列在沖突中的技術優(yōu)勢,使其在戰(zhàn)場上更具主導能力。
微軟等科技巨頭在幕后提供的技術支撐,已經成為現代戰(zhàn)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的技術能力幫助以色列實現快速響應與高效軍事調度。
高科技武器背后的血腥真相
除了亞馬遜與谷歌,另一家名為帕蘭蒂爾的科技公司也深度卷入了這場沖突。帕蘭蒂爾以大數據與情報處理專長著稱,其創(chuàng)始人彼得·蒂爾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之間的密切關系早已廣為人知。
帕蘭蒂爾的核心業(yè)務正是將大數據與先進科技應用于軍事與安全領域。當國際社會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提出質疑時,帕蘭蒂爾并未掩飾其立場,公開表示將全力支持以色列。
在國際法院裁定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可能構成“種族滅絕”后,帕蘭蒂爾的CEO亞歷克斯·卡普并未表現出任何愧疚,反而高調宣傳公司最新開發(fā)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提坦”(Titan)。
他聲稱該系統(tǒng)能“精準”識別并打擊恐怖分子,協(xié)助以色列在戰(zhàn)爭中取得技術優(yōu)勢,但現實情況卻與他的描述大相徑庭。
聯合國婦女署公布的數據顯示,加沙沖突中至少有2.8萬名女性與女孩死于高科技武器襲擊,另有超過100萬女性與女孩正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
所謂“精準”技術,實際上導致了大量平民傷亡。這些科技企業(yè)所宣稱的“高效武器”,并未降低戰(zhàn)爭對平民的傷害,反而加劇了人道災難。
帕蘭蒂爾與其他科技巨頭所追求的,不僅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巨大的市場利益。
這些企業(yè)深知,戰(zhàn)爭不僅帶來動蕩,也創(chuàng)造了對高科技武器的龐大需求。以色列在軍事科技上的投入與應用,早已超越單純的防御,轉而成為主導戰(zhàn)爭的強力工具。
“精準技術”背后暴露的是科技企業(yè)在軍事沖突中的角色與責任,它們的技術不僅影響戰(zhàn)爭進程,更直接決定著無數無辜民眾的生死。
反對軍火商雙重標準,公眾輿論讓企業(yè)無處遁形
隨著科技巨頭日益深入參與全球沖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這種資本驅動的戰(zhàn)爭機制,并發(fā)出抗議。尤其是科技公司的員工,逐漸從內部發(fā)起抵制。
2024年,谷歌內部一名軟件工程師在高層會議中公開表達反對意見:“我是谷歌云的工程師,我拒絕為種族滅絕、種族隔離或監(jiān)視提供技術支持”。
他的發(fā)言震驚全場,也點燃了公司內部的抗議浪潮,成為谷歌及其他科技公司內部反抗運動的導火索。
這場運動迅速擴展,谷歌與亞馬遜的員工自發(fā)組建了名為“拒絕為種族隔離提供技術”的抗議組織,開始在公司內部和外部開展行動,要求企業(yè)終止對戰(zhàn)爭的技術支持。
盡管部分員工面臨被解雇的風險,甚至有人因此失去工作,但這并未壓制他們的聲音,反而吸引了更多同事與社會活動人士加入,推動公眾對科技企業(yè)與戰(zhàn)爭關系的深入討論。
與此同時,社會活動人士也采取更直接而巧妙的方式向科技巨頭與軍火商施壓,他們啟動“種族滅絕貴族”項目,揭露軍火制造商高管與慈善機構之間的關聯。
該項目重點揭露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CEO凱西·沃登的雙重身份。她不僅是全球知名軍火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同時也是“催化劑”組織董事會成員,該組織自稱致力于推動全球女性友好型職場環(huán)境。
然而,她所領導的公司制造的武器卻導致成千上萬名女性死亡,這種強烈的反差引發(fā)了公眾的強烈質疑:她如何能在推動女性權益的同時,又支持制造死亡與災難的企業(yè)?
這種反差促使活動人士加大對企業(yè)的輿論壓力,特別是揭露軍火商在慈善領域的形象包裝。
借助輿論的力量,他們成功促使一些文化活動與媒體機構拒絕與軍火商合作,要求這些公司在表面公益活動與實際商業(yè)利益之間做出抉擇。
這些抗議行動表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清科技企業(yè)與軍火商的“道德雙重標準”已無法繼續(xù)蒙蔽公眾。
這場從企業(yè)內部員工到社會活動家的集體反抗,正是對全球科技產業(yè)與戰(zhàn)爭機器之間利益勾結的強烈回應。
這些來自民間的聲音,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無論是科技公司還是軍火商,它們的行為已不僅是商業(yè)行為,而是與無數無辜生命的消逝緊密相連。
信息來源
環(huán)球時報——美國制裁聯合國巴勒斯坦問題人權專家,歐盟:深感遺憾
新華網——聯合國巴勒斯坦問題人權專家:不會屈服于美國制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