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看了一眼墻上的掛歷,原來已經(jīng)來到了立秋節(jié)氣。立秋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的關注,即使在現(xiàn)在,人們對它的說法也相當之多,其中很多人有提到今年立秋的一個特殊性,說今年是晚立秋,而且還是母秋,說的是秋后還會持續(xù)的炎熱,那么這個是否有道理呢?有沒有科學依據(jù)呢?
晚立秋和母秋,預示秋后很炎熱?
先來說說什么是晚立秋和母秋,民間說的晚立秋,有兩種說法,如果立秋在六月,就是早立秋,如果立秋在七月就是晚立秋,還有如果立秋在12點之前就早立秋,在12點之后就是晚立秋,時間如果是單數(shù)就是公秋,如果是雙數(shù)就是母秋。
今年立秋的具體時間是閏六月十四,8月7日13時51分19秒,從時間來看,今年母秋還有晚立秋,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公秋爽,母秋熱。這是民間最為常見的一個說法。
那么它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們要明白一個概念,立秋的時間,和后續(xù)天氣的溫度,它是沒有必然聯(lián)系的,就好比三伏天啥時候最熱一樣,它可以是初伏,也可以是中伏,甚至還可以是末伏,而立秋之后熱不熱,它是受到副熱帶高壓,還有地區(qū),以及大氣環(huán)流等多種因素的影
響,和啥時候立秋以及具體的一個時間,沒有絲毫關系。
至于立秋之后,天氣會不會特別的炎熱,或者說持續(xù)的炎熱,我們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而不是看這些所謂的農(nóng)諺預兆,因為它本質上,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jù)。
雖然立秋不能判斷后續(xù)天氣是否炎熱,但是在飲食方面,還是值得我們去了解的,立秋啃秋,咬秋的習俗由來已久,而且它確實存在科學道理,因為夏季天氣悶熱,人容易虧空,這個時候,天氣轉換,合理的飲食,能夠讓我們更加的舒坦,這確實是實實在在可以感受到的。
老傳統(tǒng)要“咬秋”,老人說“5樣端上桌,福氣迎進門”,記得給家人吃,那么這個5樣是什么呢?
第一樣:黃瓜
立秋到了之后,主要是吃一些含水量比較高的菜,比如黃瓜,吃下去之后,能夠補充維C,而且含水量非常的高,可以起到護膚補水的一個作用,還能去掉暑氣,吃的時候,搭配這雞蛋一起,增加其營養(yǎng),風味層次也更好。
第二樣:茄子
茄子也是這個時候的時令菜,它有很多品種,單就按照顏色,可以分為紫色、花色還有綠色茄子,每一種口感都不一樣,一般來講綠色的更加軟,紫色花青素含量最高,花色的茄子,更適合蒸著吃。
第三樣:桃子
到了立秋,還可以選擇吃點桃子,它營養(yǎng)非常的高,老話就有立秋桃,賽密糖,說的就是這個時候的桃子,清甜脆爽,而且民間也一直認為,吃桃子可以延年益壽,它富含多種維生素還有礦物質,而且水果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把它涼拌制作成美味的菜肴,也是相當?shù)拈_胃。
第四樣:西瓜
當然立秋節(jié)氣的主角,我個人認為一定是西瓜,它的含水量很高,而且富含鉀元素,這個時候太比較的燥熱,吃上一塊西瓜,整個人也會更加的舒坦,以天氣比較的炎熱的時候,其大量的糖分,可以讓我們保持精力充沛,整個人,也會變得更加精神。
第五樣:豆角
在此時還可以選擇吃點豆角,它有祛濕的一個作用,而且長豆角,比較長,象征著長壽,值得一提的是其鈣元素,還有其纖維素,非常的多,能夠很好的保護我們的腸胃健康,在立秋的時候,多吃了還可以緩解秋乏。
雖然立秋的早晚不能判斷后續(xù)是否炎熱,但是立秋到了之后,飲食確實是需要改變,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迎接秋天的到來,所以在飲食上,大家一定要注意,多吃一點瓜,還有時令菜,這樣才能更好的迎接秋天的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