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的綠皮車廂靜臥稻浪之畔,飄散著咖啡香;飛馳的球迷專列滿載歡呼,串聯起城鄉(xiāng)賽場……在無錫,冰冷的軌道正被賦予前所未有的溫度與活力。
這里,車廂變身懷舊地標,觀光列車穿行地質奇觀,主題專列演繹城市美學,交通樞紐涌動自然風情。無錫正以創(chuàng)新為筆,以軌道為線,在江南大地上繪制一幅由車廂和鐵軌、自然景觀與地域文化深度交融的“文商旅融合新圖景”。
軌道上的“地質方舟”
在中華賞石園南側坡地,無錫正在打造的“向云端·賞石園”世界觀光列車夢樂園已進入最后裝修階段。
據江蘇向云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敏峰介紹,項目主要包括“向云端”號多國列車核心區(qū)、帳篷營地、幻光森林、無動力親子樂園、巢屋造景區(qū)、林間特色民宿區(qū)等區(qū)域,其中“向云端”號多國列車由八節(jié)長20米的列車車廂組成,每節(jié)車廂都仿真世界知名觀光列車設計。
“登上列車,穿梭其中,仿佛開啟了一場環(huán)球文化之旅。游客能沉浸式體驗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笔Y敏峰說。每一節(jié)車廂不僅能觀光,還承載著不同的復合式娛樂場景功能,比如精致咖飲車廂、多功能團建車廂、兒童游樂場車廂等,星空動感魔幻車廂則借助AR、VR技術,讓游客從“異域風情”瞬間帶入“賽博朋克”世界。
這一占地3.5萬平方米的向云端樂園可稱是鐵路軌道、自然景觀、文化IP的三維融合,觀光軌道化身文化敘事軸線,而云端營地則成為激活空域經濟的“新接口”。園區(qū)規(guī)劃遠不止列車體驗,帳篷露營地計劃建造6間LOFT獨棟民宿和20余頂流動帳篷;數字化賦能的“掌上精靈”交互系統(tǒng)通過AR技術實現童話IP互動;青少年拓展基地則融合了研學教育功能,讓地質科普與鄉(xiāng)土記憶共生。
“向云端·賞石園”世界觀光列車現場實景圖。圖片來源/無錫發(fā)布
綠皮火車開進金色稻田
楊巷鎮(zhèn),被譽為無錫的“味稻小鎮(zhèn)”,擁有3萬畝優(yōu)質水稻田,是無錫地區(qū)水稻栽培面積最大的農村集鎮(zhèn)。2021年初,三節(jié)報廢的綠皮火車車廂運抵鄔泉村300畝觀光稻田旁,當地將綠皮車廂改造為游客休閑餐飲空間,開啟了這片土地農旅融合的新篇章。
稻浪翻滾,三節(jié)墨綠色車廂靜臥在連片稻田旁,車廂內咖啡香氣彌漫,游客們臨窗而坐,手捧“稻夢咖啡”,遠眺巨幅稻田畫,軌道上的無錫鄉(xiāng)村正駛向文旅融合的春天。
“稻田畫”是楊巷鎮(zhèn)的第一張旅游名片。稻田為紙、水稻為墨,整幅稻田像一方碩大的油畫布,秧苗以細膩的筆觸點連成線、線構成面,為來來往往的游客展開稻田畫卷。當地在稻田景觀基礎上,相繼開發(fā)了“最美油菜花田”“最美麥田”,建設景觀長廊,將傳統(tǒng)農田轉變?yōu)橛^光景區(qū),進一步促進了當地景觀農業(yè)規(guī)劃縱深發(fā)展。
九月豐收季,“開”進稻田的綠皮火車會成為當地鵝西文化節(jié)最亮眼的風景。農副產品市集、十二花神漢服秀、全羊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環(huán)繞車廂展開,傳統(tǒng)農耕文明與時尚旅游元素在此完美融合。
鄔泉村黨總支書記曹國群感慨道:“10多年前,村級集體經濟在宜興幾乎墊底。通過推進稻米一二三產業(yè)融合,搭乘信息化快車,我們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钡咎镞叺木G皮火車車廂成為這場變革的象征。它們不再奔馳于鐵軌,卻為鄉(xiāng)村旅游注入了“懷舊情懷”,成為連接城市與鄉(xiāng)村、傳統(tǒng)與現代的文化符號。
綠皮車廂改造為咖啡館。圖片來源/無錫市農業(yè)農村局
穿行區(qū)域之間的專列
無錫的軌道創(chuàng)新不止于靜態(tài)展示。2025年夏季,“蘇超”球迷專列在長三角鐵路網上飛馳,成為服務文商體旅融合的流動平臺。截至今年8月初,長三角鐵路已開行12對“蘇超”球迷專列,累計運送球迷超2萬人次。這些專列實現“點對點”運輸,無縫連接城市與承辦賽事的城鎮(zhèn)?!跋噍^于自駕需要提前查路線、找停車場,這種專列服務太方便了?!睙o錫球迷吳先生登上D9556次專列時感慨道。
2025年3月,無錫S1線“云賞櫻”專列緩緩駛出三陽廣場站。車廂內外被粉色櫻花覆蓋,乘客掃描二維碼,黿頭渚、金匱公園等賞櫻勝地的美景便呈現眼前。同時,古運河上的“云賞櫻”主題游船與地鐵專列形成“軌道+水運”雙線聯動。游船配備智能講解系統(tǒng),結合北斗定位,途經清名橋等文化地標時自動觸發(fā)故事講解。一年前,無錫地鐵4號線開行“文化法蘭西”專列。設計融合中法兩國國旗色彩,將法國埃菲爾鐵塔、凱旋門與無錫清名橋、大劇院等標志性建筑元素巧妙融合?!鞍魡褵o錫Boujour Wuxi”的主題貫穿整個車廂,專列精心展示法國與無錫城市建筑和風景相似的趣味對比圖片,向乘客傳遞兩地文化交流的成果。
這些主題專列突破了交通工具的傳統(tǒng)定位,成為展示城市文化、連接城鄉(xiāng)風光的移動藝術空間。
“云賞櫻”地鐵專列。圖片來源/無錫日報
無錫在探索鄉(xiāng)村文商旅融合過程中,形成了多維度創(chuàng)新模式。再利用廢棄設施,如將綠皮火車改造為稻田咖啡館;拓展交通功能,如“蘇超”專列實現點對點運輸服務體育賽事……這些創(chuàng)新實踐突破了傳統(tǒng)交通設施的單一功能,實現“一站多能”的資源高效利用,使軌道交通空間因融入優(yōu)質文化生態(tài)而煥發(fā)新的活力,以文化內涵提升商業(yè)價值,以商業(yè)運營反哺文化傳承,形成可持續(xù)的文商旅融合生態(tài)。當軌道交通成為文化傳播的載體,當廢棄車廂化身懷舊咖啡館,這座江南名城正用軌道承載起發(fā)展新思路。
文/袁昕
資料來源:無錫發(fā)布、宜興發(fā)布、無錫鴻山旅游度假區(qū)、香飄楊巷、無錫日報、江南晚報、無錫地鐵在線、新京報、無錫市農業(yè)農村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