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上觀新聞報道,最近這段時間,國際舞臺上的核威懾大戲愈演愈烈。一方揮舞著“核大棒”,試圖用強硬姿態(tài)迫使對手讓步;另一方則冷靜回應,明確表示核戰(zhàn)爭沒有贏家,誰也別想靠核訛詐占到便宜。這便是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緊張對峙,而普京對特朗普的嚴肅提醒,更是讓這場博弈的火藥味濃得化不開。
美方將核威懾掛載嘴邊后果無法預測(資料圖)
美國方面似乎把核威懾當成了談判桌上的籌碼。他們一邊在輿論上放狠話,一邊在軍事部署上動作頻頻。有消息稱,美方直接下令讓兩艘核潛艇進入俄羅斯周邊海域,還放出話來,說自己已經(jīng)做好了應對核戰(zhàn)爭的“一切準備”。這種雙管齊下的方式,明擺著是想通過展示核武實力,給俄羅斯施加壓力。在俄烏沖突和中東局勢錯綜復雜的當下,這樣的舉動無疑是在本就緊張的局勢上火上澆油。
面對這樣的挑釁,普京的回應卻顯得格外冷靜。他通過發(fā)言人傳遞出清晰的信號:核戰(zhàn)爭可不是鬧著玩的,容不得半點輕率。言下之意很明顯,俄羅斯作為核大國,根本不吃核訛詐這一套。要知道,俄羅斯的核實力可不比美國差,真要是逼到份上,誰也別想全身而退。這種冷靜背后,是對核戰(zhàn)爭后果的清醒認知,也是對自身實力的絕對自信。
這場核威懾交鋒的背后,是美俄之間核軍控條約的崩塌?!吨袑l約》曾是冷戰(zhàn)后核軍控的重要支柱,可美國在2019年單方面退約,之后還在歐洲和亞太地區(qū)部署中程導彈,這無疑直接威脅到了俄羅斯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也宣布不再受《中導條約》約束,這標志著美俄之間的核軍控框架進一步瓦解。
俄羅斯的反制可不止停留在口頭和條約層面,而是實打實的“三位一體”威懾強化。軍事上,像“伊斯坎德爾”系統(tǒng)這樣的中短程導彈部署可能會提上日程,其射程足以覆蓋歐洲與亞太的美軍基地,讓美方的軍事部署不再那么肆無忌憚。外交上,俄羅斯把退出條約的責任推給美國,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畢竟誰先破壞規(guī)則,大家都看在眼里。戰(zhàn)略上,俄羅斯劃下明確的“核紅線”,警告任何對俄本土的中程導彈攻擊都可能引發(fā)核反擊,這可不是嚇唬人,而是實實在在的底線。
雖然雙方劍拔弩張,但在核戰(zhàn)陰影下,外交博弈仍在繼續(xù),對話與對抗處于一種微妙的平衡中。美俄高層還是保持著最低限度的溝通,通過通話來試探對方的底線,避免出現(xiàn)“擦槍走火”的意外。不過,這種對話離和解還差得遠,更像是一種危機管控手段。畢竟,雙方現(xiàn)在的信任度低得可憐,誰也不敢輕易相信對方的表態(tài)。
俄羅斯“亞爾斯”洲際戰(zhàn)略導彈系統(tǒng)(資料圖)
而且,第三方議題也成了美俄核博弈的籌碼。在伊朗核問題上,特朗普催促伊朗盡快決定核計劃,普京則以調(diào)解者的姿態(tài)介入,想借此提升自己的話語權。在烏克蘭局勢中,“核設施保護”“臟彈指控”等爭議不斷,俄羅斯還把美國在烏生物實驗室和核廢料處理問題聯(lián)系起來,指控美方制造核擴散風險,從道德層面進行反制。這些看似不相關的地區(qū)議題,其實都成了美俄較量的戰(zhàn)場。
可能有人會覺得,核戰(zhàn)爭離我們很遙遠,但事實上,其威脅真實存在。從技術層面看,美俄各自擁有約4000枚核彈頭,還有各種先進的投送工具,像高超音速導彈、核潛艇、洲際彈道導彈等。一旦核戰(zhàn)爭爆發(fā),“相互確保摧毀”就會成為現(xiàn)實,雙方的核心城市和軍事設施會在短時間內(nèi)癱瘓,就算是有限的核沖突,也可能因為誤判引發(fā)連鎖反應,導致全球核冬天,到時候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從政治和道義層面來說,核戰(zhàn)爭也沒有贏家。俄羅斯的核戰(zhàn)略是以“報復性打擊”為基礎的,意思就是如果本土遭到核攻擊,必然會進行無差別反擊,這種“同歸于盡”的威懾邏輯,讓任何一方都不敢輕易按下核按鈕。而且,國際社會對核擴散零容忍,誰先使用核武器,都會遭到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道義譴責,就算是美國也承擔不起這樣的后果。普京的提醒,其實是在告訴特朗普,別犯政治短視的錯誤,核戰(zhàn)爭的后果誰都承受不起。
如今,冷戰(zhàn)時期的軍控體系正在崩塌,新的安全框架亟待建立?!吨袑l約》失效,《新削減戰(zhàn)略武器條約》也面臨危機,這暴露了傳統(tǒng)核軍控機制的脆弱。國際社會必須行動起來,建立涵蓋高超音速武器、網(wǎng)絡核指揮系統(tǒng)等新興技術的多邊協(xié)議,避免美俄核競賽拖垮全球安全架構。聯(lián)合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也該發(fā)揮作用,推動核透明化和危機熱線常態(tài)化,降低誤判風險。
大國之間更應該重新認識自己的責任,摒棄“零和博弈”的思維,追求“共同安全”。普京和特朗普的交鋒,本質(zhì)上是兩種核戰(zhàn)略的對抗,俄羅斯堅持“威懾防御”,美國推行“先發(fā)制人”。但歷史已經(jīng)證明,在核時代,大國的安全是相互依存的,任何單邊主義的冒險行為都可能引發(fā)無法預料的后果。
俄軍“伊斯坎德爾”戰(zhàn)術導彈(資料圖)
所以說,普京對特朗普的提醒,不只是美俄之間的策略宣示,更是對全人類的警示。在核戰(zhàn)爭面前,沒有勝利者,只有輸家。美俄作為擁有全球90%核彈頭的超級大國,必須承擔起避免沖突的首要責任。國際社會也該以此為契機,推動建立更嚴格的核軍控機制和危機管控框架,讓“核大棒”永遠只是威懾工具,而不是實戰(zhàn)選項。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守護好文明的底線,讓“末日時鐘”遠離午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