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據來自社交媒體X賬號發(fā)布的圖片顯示,正在日本訪問停靠在橫須賀港的美國海軍“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邁克爾·蒙蘇爾”號(DDG-1001),其艦體銹跡斑斑的跡象,引發(fā)了防務觀察人士的關注和眾多軍迷的冷嘲熱諷。
DDG-1000型,滿載排水量1.5萬噸,是美國海軍乃至全球范圍內現役噸位最大的導彈驅逐艦。但其艦體表面有些損壞的情況,復合材料有大面積的變色和腐蝕條紋。
這是極其不尋常的跡象,表明這艘艦上的美國海軍官兵,對這款大型水面作戰(zhàn)艦艇的日常維護和保養(yǎng),存在明顯不足的跡象等問題,在許多軍迷看來這也符合美軍官兵平常的那種懶散和松懈的表象。
“邁克爾·蒙蘇爾”號,艦體有大面積變色和腐蝕痕跡,以這般邋里邋遢的艦容艦貌,外訪并靠泊在盟國的軍港,看起來確實有損美國海軍的形象。
以至于有日本網友發(fā)帖稱,這艘船看起來更像是 “博物館里的老古董”,而非全球最先進的軍艦。甚至有日本網友質疑這樣的艦體狀態(tài),讓這艘萬噸艦只是否還具備隱身能力,能不能躲避雷達的探測。
對于眾多網友的對“邁克爾·蒙蘇爾”號驅逐艦的質疑,美國海軍似乎有意淡化了這些擔憂,解釋稱照片中看到的變色和條紋,是該艦在海上長時間作業(yè)的結果。
腐蝕和污漬,是軍艦經常暴露于海水鹽水、紫外線輻射、港口污染物、系纜系統(tǒng)摩擦以及其他任務等所導致,對于這艘艦在海上航行而言是正常的,但不會影響該艦的性能。
“朱姆沃爾特” 級驅逐艦,是冷戰(zhàn)結束以后,在“由海向陸”打擊理論指導下誕下的產物,當初就采用 “最低船員”的設計理念,萬噸級的海上龐然大物,包括軍官、士官和水兵在內的艦員卻只有175人,其中,有28人負責飛行任務的勤務人員。
萬噸級別的導彈驅逐艦,就其噸位而言,妥妥的就是二戰(zhàn)時期的重型巡洋艦了。不包括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勤務人員的147名艦員們,在實際操控該艦的過程中,確實很難有富余人手,去進行日常較為繁瑣的除銹等維護工作了。
況且,當下美國海軍的維護保養(yǎng)體系也存在問題,據美國政府問責局報告曾指出,海軍維修船廠積壓大量工作,船塢嚴重不足,且人手短缺,缺員上萬人。
不僅美國海軍的“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而且現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等主戰(zhàn)艦艇,在外訪盟國的港口或執(zhí)行護航和巡巡任務時,也常被網友拍攝到艦體銹跡斑斑的現象。
在艦體維護上出現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海軍的艦容艦貌和艦上官兵的精神風貌而且,也讓外界對美國海軍的維護能力和主戰(zhàn)艦艇的隱身性能產生了相當的質疑。
美國海軍現役體量最大的導彈驅逐艦,不乏從甲板延伸到水線的長條痕跡。即便高聳的艦體中部,也出現多處外表剝落、露出內部被腐蝕部位,這般網友眼中的“凄慘”景象,讓其隱身屬性就因為脆弱的表層結構損傷而大幅削減。
據此,有防務觀察人士表示,艦容不整潔的海軍作戰(zhàn)艦艇,體現出美國 “帝國過勞” 的特征。當下,美國的全球承諾和霸主的地位,或許已超出其經濟和軍事實力所能支撐的極限,難怪華盛頓要對所有與其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qū)征收高額的關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