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童趣用心理“游園會”的方式去表達,是不是聽起來就很有趣?日前,程家橋街道社會心理服務站將“走進心靈港灣”主題日活動送進了愛心暑托班,讓孩子們在趣味心理體驗中探索自我、表達情緒與感恩。
根據(jù)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心理“游園會”既要突出趣味性也要兼顧知識性,對此,活動區(qū)域經(jīng)過精心布局方便大家圍坐在一起,面對面的方式更容易激發(fā)孩子們的參與熱情。
現(xiàn)場,心理“游園會”設置了多個活動內(nèi)容,如“心靈面具”:繪出獨特自我,讓孩子們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專屬心情色彩;“情緒漂流瓶”:幫助情緒感受具象化,用五顏六色的彩砂填充心靈感知;“感恩拼貼詩”:傳遞愛與關心,選擇最想表達的語言訴說感恩。
面對多樣的面具形狀與色彩,大家腦洞大開,有的以明亮黃、活力橙為主色調(diào),繪制出陽光面具,表達活潑、友愛的個性;有的用神秘紫搭配夢幻藍勾勒探索面具,象征對未知的好奇……此時,同學們化身“心靈畫師”,一筆一畫,顏色交織、疊加,一個個專屬“心靈面具”不斷誕生。心理咨詢師表示,“心靈面具”是藝術創(chuàng)作,更是同學們對內(nèi)心的一次溫柔審視,讓大家清晰感知“我想成為怎樣的自己”及“我希望如何被他人感知”。
心理咨詢師介紹,“情緒漂流瓶”可以幫助大家學會覺察、感知、表達情緒,用創(chuàng)意留存心境。挑選出自己喜歡的漂流瓶后,孩子們熱情高漲,手持彩砂開啟一次“未知”的具象化情緒表達,如暖色系彩沙層層疊疊鋪滿,讓“快樂”散發(fā)陽光活力;填上清新藍綠沙,詮釋“開心是像海風拂面的自在”;把棕灰黑混雜搖勻,覺得“悲傷就像黑色的旋風”等,補充上貝殼和彩珠的點綴,成為了孩子們專屬的情緒標本?!跋轮芫褪菋寢屔樟?,所以我想做一個幸福漂流瓶給她”“我爸爸之前去過巴黎,所以我想做巴黎鐵塔形狀的漂流瓶給他看”……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分享著彼此的秘密。
“露珠在草尖打秋千,影子跟著我長大,爸爸的肩膀像大山,親情是溫暖港灣?!?活動中,一個學生精心挑選一張明信片和幾句感恩詩句,用心拼貼組成詩詞,并簽上對方的稱呼和自己的名字,傳遞愛與關心。
為探索與家人、朋友的關系,孩子們用拼貼詩承載愛與關心,當他們把感恩卡片帶回家中,就會讓溫暖的親情流淌起來,教會大家以行動傳遞感恩,讓分享成為習慣。
此次“心理游園會”活動,讓孩子們學會以心靈探索為筆、情緒表達為墨、感恩傳遞為紙,在趣味體驗中收獲心靈滋養(yǎng)。
部分圖片來源于程家橋街道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站
撰稿/攝影:閆 漫
編輯:史煥煥
責編:顏文彬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