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鵬媽媽住北京豪宅仍做腹透!滿頭白發(fā)包餃子,鄭敏一句話戳中婆媳真相
演唱會后臺的監(jiān)控畫面里,60多歲的老太太正踮腳夠櫥柜頂層的面粉,滿頭白發(fā)在暖光燈下閃著銀光,可手里搟面杖掄得比年輕人還利索。這是岳云鵬北京演唱會慶功宴前的一幕——他媽媽非要親手包餃子,說"孩子們大老遠來,得吃口熱乎的"。
姐姐們特意從河南老家趕來,五姐舉著手機拍視頻,鏡頭掃過客廳時,眼尖的網(wǎng)友直接炸了:這挑高,這紅木家具,果然跟五年前《向往的生活》里露的一角對上了,北京四環(huán)內的豪宅實錘。
但老太太身上那件洗得發(fā)白的碎花襖,愣是跟這豪宅有點"不搭"。
她是典型的農(nóng)村老太太,摳了一輩子。早年跟丈夫起早貪黑蒸饅頭,為了七個孩子,兩天兩夜沒合眼是常事,有次累得把左手伸進壓面機,四個手指頭至今是扁的。
爸爸推著獨輪車走街串巷賣饅頭,一賣就是20年。冬天手凍裂得流血,就揣懷里焐焐接著推。岳云鵬14歲輟學要去北京,爸爸紅著眼問"留家里賣饅頭不行嗎",少年梗著脖子搖頭,沒看見身后媽媽偷偷抹淚。
后來他成了相聲演員,媽媽卻得了重病,一度說不出話。 最讓人意外的是鄭敏。按理說婆婆常年住家里,婆媳倆早該有摩擦,可五姐發(fā)視頻時特意配文:"感謝弟妹,把咱媽照顧得比親閨女還上心。"鄭敏自己也說過:"媽愛吃面食,我每天早上五點起來揉面,她吃得香,我就開心。" 這年頭,多少人跟婆婆同住三天就想逃?鄭敏愣是把日子過成了樣板間。老太太的降壓藥分裝在小格子盒里,老花鏡永遠擺在餐桌固定位置,連姐姐們帶來的土特產(chǎn),鄭敏都按"媽愛吃的""孩子們愛吃的"分類放好。 可老太太骨子里還是那個農(nóng)村媽。閨女們接她回河南住,她會蹲在院子里摘豆角,說"城里菜太貴";岳云鵬帶她去看海,她盯著翻涌的浪花半天,突然冒一句:"這水要是引到咱村澆地,麥子能多收兩畝。" 一句話讓岳云鵬紅了眼。他想起小時候家里窮,媽媽為了省電費,晚上九點就催孩子們睡覺;想起爸爸走那年,他抱著墓碑哭"還沒讓您住上帶地暖的房子";想起現(xiàn)在豪宅里的地暖,媽媽頭兩年愣是舍不得開,直到管子凍裂才松口。 慶功宴上,老太太把一盤餃子推到鄭敏面前,"你多吃點,帶孩子累"。鄭敏夾起一個咬下去,突然笑了:"媽,您又忘了放鹽。"老太太也笑,皺紋里全是褶子:"老了老了,記性不如從前了。" 網(wǎng)友說這場景比電視劇還暖。是啊,哪有什么完美家庭?不過是有人愿意彎腰揉面,有人愿意包容淡餃子,有人把"摳門"的習慣藏進紅木沙發(fā)的縫隙里,卻把"愛"擺在餐桌正中央。 老太太的四個手指頭至今是扁的??涩F(xiàn)在,那雙手能捏出全家人愛吃的餃子形狀。 她看大海第一反應:澆地多好啊??赊D頭看見鄭敏給她披外套,又笑得像個孩子。 爸爸賣饅頭一賣就是20年。要是他還在,會不會蹲在豪宅的廚房門口,邊抽煙邊說"咱老婆子,終于熬出頭了"? 岳云鵬在臺上唱《如果有個直達天堂的電梯》時,臺下姐姐們舉著燈牌哭成一片。而后臺廚房里,他媽媽正把剛出鍋的饅頭掰開,往里面夾鄭敏炒的醬菜——就像小時候,她往岳云鵬書包里塞饅頭那樣,一點沒變。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