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局勢有點意思,美國突然對印度下狠手,關稅直接飆到50%,印度也不慫,反手就暫停了價值幾十億美元的美國軍購訂單,包括“斯特賴克”裝甲車、“標槍”反坦克導彈和P-8I反潛機。
這波操作,怎么看都像是兩個“塑料盟友”在互相傷害,但問題來了,美國現(xiàn)在狂壓印度,咱們要不要趁機也補一刀?畢竟,回顧歷史,印度每次在中國遇到麻煩時,可從來沒手軟過。
中印洞朗對峙,加勒萬河谷沖突,印度在南海和菲律賓搞聯(lián)合軍演,甚至今年5月印巴沖突時,印度還試圖拉美國介入,給中國制造戰(zhàn)略壓力。
現(xiàn)在輪到印度被美國收拾了,我們是不是該“禮尚往來”?還是說,以德報怨,給印度留條退路?這個問題,值得好好琢磨。
印度現(xiàn)在的外交處境,用四個字形容就是——“左右打臉”,一邊被美國加征50%關稅,經濟受挫;一邊又因為長期依賴俄羅斯能源和武器,被西方貼上“不可靠伙伴”的標簽。
更尷尬的是,莫迪政府原本想在中美之間玩平衡術,結果現(xiàn)在兩頭不討好,美國嫌它不夠聽話,中國嫌它反復橫跳,俄羅斯雖然還在賣它石油,但也救不了它的經濟困境。
印度這些年對中國的態(tài)度,總結起來就是,“趁你病,要你命”,2020年,中國正全力應對疫情,印度卻在邊境搞突襲,導致加勒萬河谷流血沖突。
2024年,美國在臺海、南海頻頻施壓中國,印度立刻湊熱鬧,派軍艦和菲律賓搞聯(lián)合巡航,試圖在南海刷存在感,今年5月印巴沖突時,印度甚至空襲靠近巴基斯坦核設施的軍事基地,差點引發(fā)核危機,逼得美國緊急介入調停,這些操作,擺明了就是在中國的戰(zhàn)略軟肋上捅刀子。
現(xiàn)在,輪到印度自己倒霉了,美國突然翻臉,不僅加征關稅,還公開批評印度“資助俄羅斯戰(zhàn)爭”,直接打臉莫迪的“戰(zhàn)略自主”人設。
印度經濟本來就脆弱,制造業(yè)占GDP比重不升反降,失業(yè)率飆升,現(xiàn)在又被美國貿易大棒砸中,盧比匯率直接崩到歷史新低,更諷刺的是,印度之前還指望美國幫它對抗中國,結果美國第一個收拾的就是它。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該不該趁機“補刀”?從現(xiàn)實角度看,印度現(xiàn)在內外交困,如果中國再施壓,比如收緊稀土出口、限制關鍵零部件供應,或者在中印邊境加強軍事部署,確實能讓印度更加難受,但這么做,會不會把印度徹底推向美國?還是說,反而會讓印度認清現(xiàn)實,主動緩和與中國的關系?
其實,印度現(xiàn)在最怕的不是中國的報復,而是被中美同時孤立,美國已經對它失去耐心,如果中國也徹底關上合作大門,印度就真的成了“外交孤兒”。
所以,中國完全可以采取“軟硬兼施”的策略,比如維持部分供應鏈合作,甚至可以重啟中印俄三邊對話,給印度一個臺階下,畢竟,一個被逼到墻角的印度,可能會更瘋狂;而一個有點退路的印度,反而更容易談判。
印度現(xiàn)在的困境,完全是它自己“作”出來的,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國沒必要學美國那樣直接加關稅,但也不能輕易放過它,最好的策略是,讓印度自己意識到,對抗中國沒有出路。
我們可以保持經濟上的適度合作,比如不主動切斷關鍵供應鏈,但同時要在邊境和南海保持強硬,讓印度明白,搞小動作的代價很高。
如果印度聰明的話,它應該趁現(xiàn)在美國翻臉的機會,重新調整對華政策,否則,等美國徹底放棄它,中國也懶得搭理它的時候,印度就真的沒牌可打了。
說到底,國際政治不是小孩子打架,沒必要“你打我一拳,我必須還一腳”,真正的智慧是—讓對手自己意識到,跟你作對,不如跟你合作。
印度如果能想通這一點,或許還能找到一條生路,如果想不通,那就只能繼續(xù)在美中的夾縫里掙扎了。
信息來源:
特朗普對印度關稅翻倍升至50% 印度: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wèi)利益 2025-08-07 10:35·鳳凰衛(wèi)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