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話題。特朗普今年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剛生效沒多久,哥倫比亞大學的薩克斯教授卻爆出驚人觀點:他這波猛如虎的操作,不僅壓制不了中國,反而可能給中國送上價值10年的發(fā)展紅利!
我們先來看看特朗普到底做了什么。今年初,特朗普把這份法案當作頭等大事。他稱這是"美國復興的核心計劃",為此押上了大量政治資本。為了讓法案通過,特朗普團隊在國會拼命爭取。當時共和黨在國會只有微弱優(yōu)勢。法案在眾議院投票時差點失敗,最后勉強過關。參議院投票更緊張,雙方票數完全持平,最后要靠副總統投下關鍵一票才通過。
特朗普本人也全力宣傳。他到處演講,說這個法案"將改變中美競爭格局"。他甚至放話:"中國的好日子到頭了"。然而,現實卻給了特朗普一個響亮的耳光。仔細看這個剛生效的法案,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但件件埋雷:
第一件事是減稅。法案給富人和大企業(yè)減了1.5萬億美元的稅。聽起來不錯對吧?但問題是,政府錢不夠用了,就開始削減普通老百姓的醫(yī)保和福利。這就導致美國社會越來越分裂,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第二件事是砍科研經費。為了省錢,特朗普政府把新能源、5G這些未來科技的研發(fā)經費都砍了。就在同一時期,中國在這些領域的投入反而增加了30%。
第三件事是退出氣候協議。特朗普覺得環(huán)保太花錢,就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結果歐洲國家轉頭就和中國簽了一大堆綠色技術合作協議。
重點來了,為什么說這個法案可能“助攻”中國?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是讓出賽道。當美國減少綠色技術投入時,中國正在新能源領域全力發(fā)展。比如中國電動車掌握了電池核心技術,太陽能產業(yè)占了全球70%產能。美國一退縮,等于把市場讓給了中國。其二是人才流動。美國社會因為減稅和福利削減產生矛盾,科研投入又減少,可能導致科技人才外流。中國近幾年不斷完善人才政策,正好抓住這個機會。最后是盟友轉向。歐洲國家不滿美國環(huán)保政策。今年德國、法國都和中國簽了技術合作協議。美國留下的空缺,正被中國快速填補。
可能有人要問:中國"白撿10年紅利",這個數字是怎么算出來的?經濟學家們算了三筆賬:
第一筆是研發(fā)賬。因為美國減弱競爭,中國節(jié)省了約3000億美元研發(fā)費用。這些錢本來要和美國硬拼技術,現在可以花在其他地方;
第二筆是市場賬。在新能源、5G等領域,中國企業(yè)的全球市場份額平均增長了22%。這些市場原本屬于美國企業(yè);
第三筆是時間賬。專家估計在電動車領域,中國領先優(yōu)勢從3年擴大到7年。太陽能領域領先更多。綜合來看,中國獲得了約10年的發(fā)展優(yōu)勢。
薩克斯教授打了個生動比方:"特朗普像籃球場上的替補隊員,拼命打球卻把分都送給了對手。"英國《金融時報》說得更直接:"這是美國納稅人出錢給中國買加速卡。"
現在回頭看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真是充滿了諷刺。他本來想壓制中國發(fā)展,結果一頓操作下來,反而幫中國掃清了競爭對手,送上了發(fā)展大禮包。這個故事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國家發(fā)展就像長跑比賽。光想著絆倒對手,自己也可能摔跤。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才是真正的取勝之道。
參考資料:《杰弗里·薩克斯:美國無法強迫中國,還送了份“大而美”的禮物》觀察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