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終于答應見特朗普,可惜他心儀的談判地點,并沒有選在中國
莫斯科的夜色里,克里姆林宮的燈光依然明亮,普京站在窗前,指尖輕輕敲擊著桌面,目光落在桌上那份剛剛送達的外交文件上,那是特朗普的會晤邀請。
他嘴角微揚,似乎早已預料到這一刻,但眼神里卻閃過一絲難以捉摸的復雜。
就在幾小時前,他的特使剛剛結束與美方的秘密磋商,而此刻,全球媒體已經炸開了鍋:普京終于松口,答應與特朗普見面。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場備受矚目的“普特會”,并沒有如外界猜測的那樣選在北京,而是定在了阿拉斯加一個距離俄羅斯僅88公里的美國飛地。
這場會晤的敲定,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特朗普上臺后,曾放話“24小時解決俄烏沖突”,但半年過去,戰(zhàn)火仍在燃燒。
如今,他急著在選舉年拿出外交成績,而普京則手握戰(zhàn)場優(yōu)勢,不慌不忙,雙方都在試探對方的底線,而談判地點的選擇,更是暗藏玄機。
此前,外界普遍猜測兩人會在9月的北京G20峰會上碰面,畢竟中國作為東道主,能提供一個相對中立的平臺。
但最終,美俄卻提前一個月在阿拉斯加“單聊”,這背后的考量耐人尋味,特朗普顯然不想讓中國在這場博弈中占據(jù)主導權,而普京也未必愿意在北京的聚光燈下被貼上“依賴中國”的標簽。
俄烏沖突打到現(xiàn)在,其實背后站著的早就已經是大國了,特朗普一邊威脅對俄加征“100%關稅”,一邊又私下遞出橄欖枝,這種自相矛盾的操作,連歐洲盟友都看得一頭霧水。
而普京則穩(wěn)坐釣魚臺,一邊在戰(zhàn)場上穩(wěn)步推進,一邊在外交上靈活周旋,他同意會晤,但不代表讓步,俄軍仍在猛攻紅軍城,烏東戰(zhàn)局依舊膠著。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這次直接跳過了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聲稱“普京無需見他,也能和我談”。
這話一出,基輔方面瞬間炸鍋,歐洲各國也坐不住了,德國、法國連夜打電話給澤連斯基,生怕美俄私下達成什么“交易”,把烏克蘭給賣了。
在這場博弈中,中國的態(tài)度頗為微妙,普京在敲定會晤后,第一時間致電北京,向中方通報情況。
北京的外交表態(tài)向來像功夫茶,看似云淡風輕,實則溫度把控精準。"
歡迎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對話"這句話背后,藏著中國式外交智慧的精髓:既不給美俄當裁判,又不讓自己淪為看客。
當西方媒體忙著猜測"中俄聯(lián)盟會不會松動"時,中俄邊境的輸油管道正以每天150萬桶的流量,默默改寫地緣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莫斯科的決策者們最近算賬算得很明白:用人民幣結算的石油貿易不僅能繞開SWIFT的狙擊,還能順手把俄羅斯央行從美元債務的絞索里解救出來。
現(xiàn)在每10桶運往東方的原油里,就有4桶貼著"支付方式:人民幣"的標簽,這個數(shù)字比普京上次見特朗普時翻了一番不止。
難怪克里姆林宮的經濟顧問私下調侃:"我們現(xiàn)在和北京的關系,就像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層,表面可能季節(jié)變化,深處永遠牢固。"
阿拉斯加的會晤現(xiàn)場注定精彩,特朗普需要向選民證明自己仍是那個能讓"敵人"乖乖簽支票的談判鬼才,而普京則把這次會面當作走出外交冷宮的VIP通道。
不過最有意思的觀眾席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那句"希望會晤為和平注入正能量",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你們聊你們的,我的能源協(xié)議和本幣結算可不會等你們談完。
但真正的問題在于:這場會晤能帶來和平嗎?或許,答案早已藏在普京那句意味深長的話里:“距離創(chuàng)造(俄烏和談)條件還差得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