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劍-100(又稱東風-100)在2019年大閱兵中亮相,舉世震驚:中國竟然研發(fā)出超音速巡航導彈?!
它的最大速度4馬赫(約每秒1360米),巡航速度3馬赫,是全球首款實現(xiàn)全程超音速飛行的陸基巡航導彈;最大射程達3000–4000公里,可覆蓋西太平洋關鍵目標(如關島美軍基地),依托機動發(fā)射車實現(xiàn)快速部署;采用“四重復合制導”(慣性導航+北斗衛(wèi)星+地形匹配+末端光學景象匹配),官方比喻其精度可“擊中法棍面包上停著的蒼蠅”;飛行高度約20–40公里(臨近空間),減少空氣阻力并提升速度;
東風-100導彈采用三級動力系統(tǒng):固體火箭助推加速至2馬赫后,切換亞燃沖壓發(fā)動機維持超音速巡航,末端可滑翔機動;隱身設計降低雷達反射面積與紅外特征,但高速飛行仍易被探測;
而且,在長劍-100服役時(2019年后),中國已量產更先進的高超音速導彈(如東風-17速度10馬赫、東風-26末端速度18馬赫)。后者結合彈道軌跡與機動變軌能力,突防效率遠超巡航模式:高超音速武器(如東風-17)采用乘波體設計,軌跡不可預測,對反導系統(tǒng)形成“降維打擊”;
同時,長劍-100需維持高空飛行,易被現(xiàn)代防空系統(tǒng)(如美軍“標準-6”、俄制S-500)攔截。部隊對抗演練中,它犧牲傳統(tǒng)巡航導彈的低空隱蔽性,突防成功率低于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對比東風-26(射程5000公里+末端18馬赫),長劍-400的威懾力相形見絀;
對于勤儉節(jié)約的我軍而言,東風-100導彈的亞燃沖壓發(fā)動機技術復雜、造價高昂,單枚成本相當于三枚東風-26,性價比低。為了突破攔截系統(tǒng),中國將產能集中于東風-17、鷹擊-21等新一代武器,實現(xiàn)“代差式競爭”;
多家權威媒體引用軍方消息稱,長劍-100于2020年后逐步停產,2023年停產傳聞明確化;2024年珠海航展首次公開展示全部參數(shù),外媒解讀為“技術已解密,可對外展示”;
盡管東風-100導彈體現(xiàn)出中國導彈技術的優(yōu)越性,可是,它的固有缺陷(高空飛行模式)非常明顯、成本高昂,不適合我軍建立全域新質打擊力量的要求。所以,它退出我軍現(xiàn)役情有可原。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