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典型的外族王朝,滿清自問鼎中原之日起,就對關內氣候表現(xiàn)出極不適應。哪怕幾代人慢慢熟悉,依舊渴望在京師附近擁有一處避暑圣地,順便用來強化對草原地區(qū)的及時響應。
于是,大名鼎鼎的承德避暑山莊孕育而生。從康熙下令開工,到乾隆時期擴建至極限,再到后來的陰謀制定中心,這座夏宮實際上見證著滿清王朝興衰榮辱。
外族王朝的標配
避暑山莊的前世就是忽必烈的元上都
事實上,建設避暑山莊的思維并非滿人首創(chuàng),而是典型外族征服帝國的結構性標配。早在1256年,忽必烈就命劉秉忠到灤河邊建設元上都,作為重心逐步南移的必要過度。后來又將首府搬遷至燕京,原先的行在就自動轉變?yōu)橄亩?。不僅作為草原貴胄們的避暑圣地,更是君主聯(lián)絡草原故地的核心紐帶。
然而,這類曠野宮城往往難以擴大為真正中心,也就缺乏吸引普通定居者的區(qū)位紅利。忽必烈多次推出免稅政策來吸引人口,最后還是默認其中的大部回遷內地求生。以至于到王朝末年,紅巾軍一路燒殺擄掠至門口,幾乎沒有遇到什么像樣抵抗。后來的朱元璋曾計劃利用其遺址駐軍,還是被篡位者朱棣下令撤除。
今天的元上都遺址
相比之下,滿清因入關之初的財政窘迫,沒有立即開建類似項目。每當夏日炎炎,八旗貴胄們就會選擇去西苑或南苑暫避熱浪??滴趸实蹫楦纳茥l件,又派人到更遠處建造暢春園與澄心園,終究是不能緩解多少氣溫難題??紤]到他前期關心的要務,主要是分布在南方的三藩和鄭氏集團,也就不方便經(jīng)常跑回盛京故地度假。直至1683年拿下臺灣,終于有心思將目標重新轉回北方。
此后,清軍的主戰(zhàn)場由亞熱帶季風區(qū)調整至蠻荒塞外。先是1685-86年的兩次雅克薩之戰(zhàn),繼而又同西北方的準格爾汗國爆發(fā)沖突,漸漸感覺到需要一個更靠前沿的臨時指揮部。同時,以喀爾克為首的東蒙古各部,成為拒止強敵的緩沖地帶。遠在京師的皇帝務必與他們保持密切聯(lián)系,迅速獲悉可能存在的背叛行為,并及時調配資源予以關鍵馳援。加之蒙古王公們擔心南下感染瘟疫,就只能選一處折中地點相會。
來自準格爾汗國的威脅讓清廷把目光聚焦于草原
起初,康熙的做法相當實誠。經(jīng)常親自赴塞外北巡,落腳于多爾袞留下的喀喇河屯行宮。后來考慮到位置過于靠南,規(guī)模不夠大氣,風景也相當普通,便決心重修一座嶄新的夏宮替代。1701年,他從喜峰口趕往木蘭圍場,回程途中在喀喇河屯行宮附近的武烈河谷扎營。當即意識到那里的風景蔚然深秀,而且周圍沒有居民、墓地打攪,便決定在此開新宮。
兩年后,避暑山莊正式開工。僅僅是初期的疏湖堆山工作,就需要清廷調來直隸、山東、山西民夫30000-500000人輪番上陣。另有八旗工兵和綠營兵專司采木、運石、修路,最多一次就出旗兵2500人。某些石料能就地開采,但專用的漢白玉、曲陽青石必需從北京房山輸送。那些用于支撐宮殿、廟宇的楠木,自然是從遙遠的四川永寧和湖廣辰州砍伐。而且規(guī)格極高,每根都要唱10-15m、直徑60cm以上。僅由通州到熱河的230公里官道,沿途便有47座遞運所、11 處木廠和9處灰廠。
避暑山莊的位置由康熙在北巡途中親自挑選
即便耗費相當國力,康熙時代的避暑山莊仍舊只是一個雛形。比如以湖區(qū)為土方調配中心,挖湖120萬m3,再利用這些土石頭堆筑如意洲等六座人工島,以及及西岸的成片假山。接著在武烈河上游筑七道攔水壩,引河水入湖,又設暗溝穿宮墻泄洪。最后才是36棟正宮,確保接見蒙古王公等外交活動的正常推進。
公元1713年,避暑山莊第一期大功告成。康熙親自命名其中“三十六景”,還專門為某些喜歡的區(qū)域題詩。至于更加奢華的宮殿區(qū),則幾乎是按紫禁城結構,原封不動的復刻過來。外圍還有多座寺廟,采用蒙古或西藏風格,滿足外交活動間隙的宗教加成。
17世紀 畫家冷枚所繪避暑山莊圖
十全老人的瘋狂
由于過度繁忙雍正的大部分娛樂時間都留在圓明園
公元1722年,雍正繼位后接過整座避暑山莊。由于生性謹慎、提倡克制,整個夏宮沒有任何擴建增補,僅對湖區(qū)駁岸、宮墻及廟宇進行歲修。只留下一套完善的《熱河園庭現(xiàn)行則例》,為日后乾隆帝大肆擴建奠定制度框架。
果然,后者在1741年開啟避暑山莊第二期工程,陸續(xù)忙活到1792年才宣告收尾。其主旨在于仿照蘇州園林風格,把江南的獅子林、金山寺、六和塔等名勝都復制入園。乾隆還刻意模仿皇爺爺事跡,一共完成自己的“新三十六景”,同樣是親自題詞命名。
乾隆擴大后的避暑山莊規(guī)模遠超康熙時期
此外,正宮東側要擴建勤政殿,增設四知書屋,形成“聽政—燕寢—書齋”的完備功能鏈。湖區(qū)面積增大到60萬m3,增筑煙雨樓等20余組景點,還首次引入太湖石與黃石掇山技藝。
至于外圍的寺廟區(qū),將一口氣同步開工11座廟宇。其中重點,莫過于仿布達拉宮的普陀宗乘之廟,以及仿扎什倫布寺的須彌福壽之廟。簡而言之,就是參照京師腳跟前的圓明園,將帝國治下的人文奇觀都納入其中,甚至是更進一步。每當君王置身其中,就會產(chǎn)生自己能縱覽九州的至尊豪邁。而且距木蘭圍場不遠,策馬即可享受草原風情,向一眾蒙古王公展現(xiàn)天子風采。
乾隆在避暑山莊萬樹園宴請杜爾伯特部首領
當然,如此鋪張奢靡的代價相當高昂。據(jù)后世學者估算,這些工程前后征用民夫約100萬人次,消耗木材20萬株、石料12萬m3、磚瓦3300萬塊、黃金30000兩、銅110公噸。直接花費的料銀就多達1000-1200萬兩。
若考慮到間接運費、力役折價和地方攤派等花銷,則可以再翻一番至2 000–2500萬兩,相當于乾隆中期全國年財政收入的 1/3!
為確保避暑山莊的正常運轉,清廷在周圍設置道路、倉庫、兵站,乃至僅供達官貴胄居住的小型驛站宮殿。熱河附近的100多座皇莊,每年進奉2萬石糧食、30萬束馬草、1200萬斤燒柴。至于豬、羊、雞鴨、蔬菜、野味、奶制品供應,全都按照“莊頭冊”進行攤派。
乾隆擴建避暑山莊的部分花銷
陰謀與衰敗
19世紀的避暑山莊地圖
公元1799年,嘉慶帝終于熬死長壽老爹,完全執(zhí)掌帝國朝政??嘤谇叭肆粝绿澘者^于碩大,根本無法靠抄家和珅等特殊措施彌補,滿清王朝正式由巔峰墜落至下降周期。避暑山莊隨之沉寂,偶爾才有機會重現(xiàn)往日榮光。直至道光皇帝繼位,不再巡行塞外,還將文物集中于正宮,陸續(xù)撤運回北京。
此后40年,避暑山莊完全處于空置狀態(tài),連日常維護經(jīng)費都難以獲取。偌大的園區(qū)很快原形畢露,出現(xiàn)多處建筑損壞、倒塌景象。
避暑山莊的偏遠位置使其躲過圓明園的結局
在此期間,清廷遭遇嚴重內憂外患,被迫簽署《南京條約》,繼而又與太平天國和英法聯(lián)軍展開激戰(zhàn)。咸豐皇帝眼看京師陷落,才想起北面有個避暑山莊可供躲避,再次啟用這座落魄夏都。不僅僅是出于安全考慮,更是能在輿論上敷衍過去。豈料抵達后就臥床不起,成為死在那里唯一君主。
于是,避暑山莊開啟自己的第三階段,見證一個女人完成驚天密謀。隨著年幼的同治帝繼位,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與恭親王奕?合謀,在辛酉政變中肅清顧命八大臣勢力。巧合的是,這場權斗的武力擔當,正是出生蒙古八旗的名將曾格林沁。
避暑山莊也是慈禧崛起的地方
可惜,風波本身不過是避暑山莊的回光返照。從同治帝時代起,清廷正式下令停止修葺避暑山莊和周圍寺廟,任由其在來自蒙古高原的勁風吹拂下塌廢。
彼時,愛新覺羅皇族雖霸占高位,源自關外的葉赫那拉氏仍掌握相當話語權,但軍政事務已不可避免的旁落至漢臣手中。曾經(jīng)的外族征服帝國,正加速喪失對許多邊疆區(qū)的穩(wěn)固壓制,反而對內地、南方沿海依賴加深。
南方漢臣崛起與北方避暑山莊破敗正好呈反比
正因如此,象征聯(lián)通關內外的避暑山莊完成歷史使命,進一步淪為遺址廢墟。之后的日子里,它將在民國地方派、日本侵略軍、偽滿洲國當局和新中國之間多次易手。殘存文物完全流散,大部分建筑徹底毀壞。
哪怕在70年代迎來全面整修,又在90年代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至今仍是相當重要的旅游資源,但舊時盛況早就難以重續(xù)......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