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老爺子雖然已經(jīng)不在江湖,但江湖處處都是他的傳說,而且這傳說的 “含金量” 還在蹭蹭往上漲。他那句“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但做美國的朋友卻是致命的!”
簡直像一把銳利的手術(shù)刀,精準剖析出美國在國際交往中的 “霸道總裁” 本質(zhì)。
如今,特朗普的一系列操作,活生生把這句話演繹成了現(xiàn)實版的 “國際關(guān)系黑色幽默劇”。
美國對瑞士:“姐妹共和國” 的 “背叛”?
特朗普這道對瑞士的 “天價關(guān)稅” 命令一下,國際輿論場瞬間炸了鍋,就像平靜的湖面被扔進了一顆巨型炸彈。瑞士人感覺自己像被最信任的朋友在背后狠狠捅了一刀,滿臉委屈和憤怒。
要知道,長久以來,瑞士和美國那可是 “好得穿一條褲子”,瑞士人甚至覺得自己和美國就像失散多年又重逢的 “姐妹共和國”,親密無間。可這 39% 的關(guān)稅一出臺,瑞士人才如夢初醒,原來在利益面前,所謂的友誼脆弱得如同一張薄紙,一捅就破。
美國為啥突然對瑞士下此狠手?說到底,就是貿(mào)易逆差這個 “惡魔” 在作祟。美國去年從瑞士進口的商品金額,比瑞士從美國買的多了 380 億美元,到了今年上半年,這個逆差更是像吹氣球一樣,膨脹到了 480 億。
在黃金和藥品這兩大關(guān)鍵領(lǐng)域,美國更是被瑞士 “拿捏得死死的”。瑞士作為全球黃金精煉的 “扛把子”,美國市場上近七成的金條都來自瑞士。這幾年全球局勢動蕩不安,貿(mào)易戰(zhàn)的陰云密布,美國人心里慌得一批,紛紛瘋狂搶購黃金避險,這可把瑞士的黃金出口生意推向了高潮,貿(mào)易逆差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
在藥品領(lǐng)域,瑞士的羅氏、諾華等制藥巨頭那可都是全球聞名的 “狠角色”。去年,它們賣給美國的治癌藥、疫苗等救命藥就高達 350 億美元。特朗普一看這數(shù)字,眼睛都紅了,心里那叫一個不平衡,覺得瑞士藥企在美國賺得盆滿缽滿,卻不肯在美國降價或者設(shè)廠,簡直是 “太不地道”。
于是,他大手一揮,關(guān)稅大棒就朝著瑞士狠狠砸了下去。這就好比一個小氣的地主,看到租客在自己地盤上賺了錢,就眼紅得不行,非要提高租金,全然不顧往日的交情。
這一事件,讓基辛格的那句名言再次成為全球熱議的焦點。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對親密盟友瑞士痛下殺手,把所謂的 “友誼”“承諾” 統(tǒng)統(tǒng)拋到了九霄云外。這就像一個渣男,平日里甜言蜜語哄得你團團轉(zhuǎn),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立馬翻臉不認人,露出猙獰的真面目。
瑞士這次算是深刻體會到了,做美國的朋友,真的是 “致命的”,隨時都可能被美國當成 “提款機”,肆意收割。
英偉達 H20 芯片:美國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風向標
這邊美國對瑞士的關(guān)稅風波還在持續(xù)發(fā)酵,那邊美國對英偉達 H20 芯片的態(tài)度卻突然來了個 180 度大轉(zhuǎn)彎,畫風變得讓人猝不及防。
要知道,這款芯片可是英偉達專門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 “縮水版” AI 芯片,今年 4 月的時候,特朗普政府還氣勢洶洶地一紙禁令,把它死死卡住,不讓進入中國市場,那架勢就像是要給中國的 AI 發(fā)展之路設(shè)置一道無法逾越的 “銅墻鐵壁”。
可如今呢,美國卻悄悄給 H20 芯片 “開了綠燈”,放行通過。這一轉(zhuǎn)變,就像六月的天氣,說變就變,讓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美國這是在 “服軟”,在向中國遞出 “橄欖枝”。為啥呢?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原本以為能 “卡脖子” 的這一招,根本行不通,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使不上勁。
連美國商務(wù)部長貝森特都在私下里無奈地承認:華為現(xiàn)在靠著自己的努力,已經(jīng)能造出同等水平的芯片了,再封鎖 H20 芯片還有啥意義呢?純粹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而且,英偉達倉庫里積壓著價值 45 億美元的 H20 芯片賣不出去,這可把美國企業(yè)心疼壞了,就像一堆燙手的山芋,扔也不是,留也不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只能選擇妥協(xié),試圖通過放行芯片,挽回一點經(jīng)濟損失,同時也給中美關(guān)系緩和制造一點機會。
中國對于美國的這種轉(zhuǎn)變,態(tài)度十分明確,那就是 “要談可以,但得拿出誠意來”。就像一個被傷害過的人,面對曾經(jīng)的傷害者想要和好,自然會格外謹慎。美國想安排中美見面談,沒問題,但必須先把 AI 芯片領(lǐng)域的關(guān)鍵限制解禁,尤其是那些對于訓練人工智能至關(guān)重要的高性能核心部件。
目前,這些部件正是華為昇騰芯片的短板所在。中國這一招,可謂是直擊要害,讓美國知道,想要緩和關(guān)系,就不能再耍那些小聰明,必須實實在在地做出改變。
中美會面馬來西亞:一場充滿懸念的 “棋局”
根據(jù)外媒爆料的消息,10 月份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東盟峰會,很有可能成為中美三年來首次會面的舞臺。這一消息傳出,瞬間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大家都像嗅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緊緊盯著這場即將到來的 “大戲”。為啥選在馬來西亞呢?
說起來,這背后還有一段 “小插曲”。特朗普一開始還想擺擺大國總統(tǒng)的架子,提出讓中國 “在東南沿海撤防” 才肯訪華,這無理要求就像一個強盜闖進別人家里,還要求主人把家里的防御設(shè)施都拆掉,簡直荒唐至極。中國自然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一過分要求,特朗普沒辦法,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在第三國馬來西亞進行會面。
特朗普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要和中國見面,說到底,還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他現(xiàn)在急需一場外交上的勝利,來為自己的競選加分。在國內(nèi),他面臨著諸多政治壓力,支持率也有所波動。如果能在國際舞臺上和中國達成一些成果,無疑會讓他在選民面前 “長臉”,增加自己的競選籌碼。就像一個在考試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希望通過在其他方面取得優(yōu)異表現(xiàn),來挽回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心中的形象。
但是,中國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此前,中國已經(jīng)多次明確表態(tài),美方想要和中國談,就必須拿出全部的誠意。這誠意可不是嘴上說說就行,而是要在實際行動中體現(xiàn)出來,比如在關(guān)稅問題、科技封鎖問題等方面做出實質(zhì)性的讓步。
中美之間的這場會面,就像一場高手之間的棋局,每一步都充滿了懸念和挑戰(zhàn)。雙方都在小心翼翼地試探對方的底線,試圖在這場博弈中占據(jù)上風。
從美國對瑞士的 “天價關(guān)稅”,到對英偉達 H20 芯片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再到中美即將在馬來西亞會面,這一系列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種種 “任性” 行為,讓越來越多的國家看清了它的真面目,也讓基辛格的那句預(yù)言愈發(fā)深入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