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國家大劇院打造的原創(chuàng)交響合唱音樂會《豐收中國》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迎來世界首演。這場以“三農”為題材的鴻篇巨制,以恢弘的交響語言與深情的合唱藝術,為觀眾呈上了一場震撼心靈的視聽盛宴。
長期研究“三農”發(fā)展的長賦為音樂會作品作詞、著名作曲家孟衛(wèi)東譜曲,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jiān)呂嘉執(zhí)棒國家大劇院歌劇演員隊、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北京愛樂合唱團、中國愛樂樂團,青年導演黎劍波攜手國內諸優(yōu)秀舞臺藝術家,特邀藝術家唐國強及一眾聲樂名家聯(lián)袂呈現(xiàn)。
隨著深沉莊重的交響之聲緩緩奏起,混聲合唱《耕織圖》將觀眾帶入了古老農耕文明的意境之中。
音樂會以“根·魂·韻·夢”四樂章結構,融合交響樂、混聲合唱、童聲合唱、京韻大鼓等多元形式,在管弦樂構筑的交響樂語言上,融入琵琶、竹笛等民族樂器,全景式展現(xiàn)中華農耕文明的歷史縱深與新時代鄉(xiāng)村振興的壯麗圖景。
隨著唐國強驚喜亮相,以鏗鏘朗誦開啟各個樂章,一眾聲樂名家接續(xù)上臺傾情獻唱。女高音黃華麗實力演繹《中國飯碗》,男高音馬小明以清亮的音色唱出農民豐收的喜氣洋洋,大劇院合唱團領唱馬敏、蔡俊,男中音張揚,京韻大鼓非遺傳承人李想,女高音龔爽,男高音王沖,女高音徐晶晶,以精湛的技藝與豐沛的情感,獻上對“三農”的深情禮贊。
《豐收中國》描繪了從農耕文明、重農固本、豐收之日到鄉(xiāng)村振興,從歷史縱深到未來想象的完整敘事,以藝術的方式展現(xiàn)中華農耕文明。特別是唱詞創(chuàng)作上不乏“清平樂”“沁園春”等曲牌,講究詩詞格律,工整押韻,朗朗上口,讓《豐收中國》成為了音樂性與文學性俱佳的交響合唱。
“中華文明,肇始農耕;生生不息,源遠流長”。音樂會以《耕織圖》結尾,呼應序曲,完成“傳統(tǒng)、現(xiàn)代、未來”的三重時空縫合。隨著高亢的尾音收束,全場掌聲雷動。在觀演結束后的隨訪中,觀眾紛紛表達了對音樂會的共鳴。
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糧農機構原代表廣德福先生在觀演后興奮地表示,“國家大劇院舉辦以‘三農’為主題的音樂會,開創(chuàng)了歷史先河,可見大劇院的家國情懷、對中國‘三農’的感情和文化自覺。今天整個節(jié)目編排,無論獨唱朗誦合唱都有很高的藝術水準,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非常強?!?/p>
現(xiàn)場還有十余位北京“三農”代表受邀觀演。有機蔬菜種植農場主理人代表劉雪萍表示,“對我而言這是一場觸及心靈的音樂會?!辈絽^(qū)流村鎮(zhèn)古將村黨支部支部委員姚美麗表示:“音樂會聽完之后覺得特別好,大氣磅礴,富有大國氣象。有一首唱到“中國飯碗是老百姓的天”,我覺得這首歌對我很有觸動,覺得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要浪費?!?/p>
攝影:劉方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編輯/劉忠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