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群體,已經(jīng)走到了進退兩難的懸崖邊,再往前走一小步,就是萬丈深淵!最近幾年,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魔幻的現(xiàn)象,青少年群體得抑郁癥的比重正在大幅增加,全國18歲以下得抑郁癥的孩子超過2800萬,平均才13歲!這是什么概念?每三個抑郁癥患者里,就有一個是青少年。最令人揪心的是高中生群體,簡直就是抑郁癥的重災區(qū),數(shù)據(jù)顯示,接近44%的高中生患有焦慮障礙,39%的人患有睡眠障礙。這些孩子本該在操場上瘋跑,本該享受著熱情洋溢的青春,可現(xiàn)實呢,他們卻連睡覺都成了奢望,一些孩子一天就只能睡5小時,早上6點就要爬起來背書,半夜12點還在刷題,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現(xiàn)在的孩子都太脆弱了,以前大家的生活水平還沒有現(xiàn)在好,也都過得開開心心的,現(xiàn)在的孩子太不知足了。真的是這樣嗎?可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大量抑郁,根本不是孩子的問題。
現(xiàn)在的孩子都在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從娘胎開始,就被父母送上了人生的賽道,永遠會有人在耳邊告訴你,人生處處是競爭,年年都是關鍵期。剛上幼兒園就要開始學拼音,上了一年級,老師直接開始教英語對話,如果沒有提前學,肯定跟不上,三年級要到處打奧數(shù)競賽,每天大量的時間在刷題,連睡覺、喝水都恨不得掐秒表。很多父母,不關心孩子是冷了還是熱了,只關心分數(shù)是多了還是少了,就比如泉州那個10歲的小姑娘,本來考了98分高高興興回家,結果父母劈天蓋臉就是一頓輸出:沒拿到的那兩分丟在哪兒了?孩子當場崩潰,后來確診抑郁癥,才10多歲就把“生活沒意思”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完全不是個例,他們的生活,光是聽都覺得很窒息。學習僅僅是孩子人生要過的第一關,到了高中很多老師都會說一句話:就苦三年,到了大學就好了!事實真的如此嗎,當你以為考進一所大學就能成功上岸的時候,又被現(xiàn)實狠狠抽了個耳光。
現(xiàn)在大學生的就業(yè)率能有多少,真實數(shù)據(jù)很多人都想象不到,就算你無比幸運找到了工作,薪水有一半的概率在5000元以下,還可能要996,不管你接不接受,這就是現(xiàn)實。
我們的孩子怎么會變成這樣?最大的責任在家長,很多成年人自己焦慮,生了孩子后,還要把焦慮傳給下一代,多少獨生子女被全家當做“翻身的希望”,從幼兒園就開始請補習老師,周末全部塞滿興趣班,孩子連出去跑一跑的機會都沒有。
另一個推手是我們對人的評價體制太單一,把有沒有錢定義為成功的唯一標準。除了考名校、進大廠、買房、買車,其他選擇都被當做“不務正業(yè)”,在這種單一的衡量標準下,多少孩子失去了自己,活在了父母的期望里,就像某個985大學生休學時說的那樣:只知道要考名校,完全不知道為啥活著。
這種內(nèi)卷的生活模式正在壓垮我們的下一代,多少家庭壓上了一輩子的財富,青少年的創(chuàng)造力被榨干,得抑郁癥和空心病的比例大幅上升,最后呢,家長和孩子身心俱疲。
我們再不認真反省、再不停止內(nèi)卷,真的就晚了?,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陷入了一個“電影院效應”,假設你去看電影坐在了第一排,當你站起來看電影的時候,第二排就會被迫站起來,同樣的道理,最后就是整個電影院的人都站了起來,只要有人帶頭站起來,最后所有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這就是內(nèi)卷產(chǎn)生的真正原因。
同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同樣是大學生找工作,老板問第一個大學生,人家要5000月薪,第二個人說只要4500,還接受加班,你猜老板會選誰,最后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拿著低工資,都在拼命加班。
現(xiàn)在該怎么辦呢?有人說,要消滅那個第一個站起來看電影的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國家已經(jīng)出手了。
2024年,中央首次提出了 “防止內(nèi)卷式惡性競爭”的口號,甚至把它直接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緊接著,又亮出了三記實錘:
第一錘砸向產(chǎn)業(yè)內(nèi)卷。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專治低價傾銷、惡意欠款,要加快淘汰落后產(chǎn)能,加速產(chǎn)業(yè)升級,做大社會的蛋糕。
第二錘子瞄準了職場加班。今年最火的新聞就是“強制熄燈、趕人下班”!企業(yè)晚上9點必須關燈鎖門,國家督查組全國查加班,還把帶薪休假和消費券掛鉤,你讓員工休息好,政府給你發(fā)補貼。效果立竿見影,某電商企業(yè)試點了雙休制度后,效率反而提升三成,誰說“加班就是效益”,現(xiàn)在看就是歪理。
第三錘直擊教育焦慮。雙減改革已經(jīng)全面鋪開,教育部聯(lián)合17部門搞“心理健康專項行動”,家長學堂覆蓋2100萬家庭。北京上海試點每周一天的“無作業(yè)日”,杭州小學把“學會發(fā)呆”寫進課表,深圳中學開“正念心理課”給學生降壓,最給力的還是吉林,直接把心理健康納入中考加分項,你不是要分數(shù)嗎?好,孩子心態(tài)好照樣加分!
一位抑郁癥女孩的媽媽哭著說:“我推著孩子狂奔十多年,直到她倒下才明白教育是農(nóng)業(yè),不是工業(yè)。每顆種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我們得學會等待?!毕M嗉彝ズ推髽I(yè),能成為守護花期的陽光和雨露,中國幾億孩子的未來,值得我們所有人溫柔相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