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講述南京大屠殺的電影《南京照相館》,正在全國上映,讓更多國人了解到曾經(jīng)那段屈辱的歷史。
那么,也有不少小伙伴疑問,在南京大屠殺前,南京南京市民生活怎么樣?他們難道對外部戰(zhàn)爭一點也不關注嗎?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看,在南京大屠殺發(fā)生前,南京城發(fā)生了什么大事!
南京,當時作為國民政府的首都,城市規(guī)劃建設在全國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經(jīng)濟產(chǎn)值除開上海,估計也就南京能夠位居第二了。
1936年,國民政府便針對南京,制訂了規(guī)模龐大的首都建設計劃,包括地產(chǎn)、輕重工業(yè)、教育、交通、商業(yè)等。
當時,為了快速啟動國都改造計劃,還邀請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國內(nèi)建筑師呂彥直,繪制南京新城建設圖紙。
按照首都建設計劃,不僅有現(xiàn)代化的政府辦公地,而且還有新的街道、供水設施、公園、林蔭綠道等,來維持南京城市的美化。
當時,國府高層普遍認為,要把首都建設成全國第一等城市,中國才能在世界上有可以說話的權利,但是沒有強大的國防,何談和列強說話呢?
1936年10月29日,在南京還舉行了首都第一屆國民運動大會,桂永清擔任大會副主席,運動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宣傳抗日,包括體操、軍事等運動科目。
但是,在南京淪陷后,這場聲勢浩大的運動大會,也就戛然而止,帶來的卻是三十萬南京軍民的血淚。
其實,就算是在南京大屠殺前一天,南京城內(nèi)并沒有太大變化,除開原本已經(jīng)撤退的百姓,留下的底層百姓,他們覺得不過是一場可以停戰(zhàn)的戰(zhàn)役罷了。
道路上,行人來回穿梭,商販沿街叫賣,過往的起床川流不息,只是不斷會有軍隊路過,但是也讓南京百姓內(nèi)心十分心安。
在南京市民的眼里,他們覺得南京是國民政府的首都,自然會派遣重兵部署,日本人肯定占不了便宜。
再說了,拿下南京甚至比拿下上海的時間要長得多,其實這就是當時留在南京城內(nèi)老百姓的真實想法,但是很多人也是沒有辦法離開這座城市,畢竟船票太貴了。
他們只能把希望寄托給中國軍隊!
有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表示:
南京大屠殺前,整個城市非常繁榮,街道寬整平坦,水路、鐵路、公路、航運交通十分發(fā)達,各種電力、機械設備工業(yè),在全國屬于一流。
老百姓的生活也過得很好,就算是普通底層百姓,至少還是能夠吃飽喝足,有一輛自行車在當時都算是大戶人家,節(jié)假日一起約著三五好友,游覽玄武湖。
也許,如果沒有南京大屠殺,南京的城市建設,的確是中國乃至亞洲一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