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始于甜蜜聯(lián)姻的地產投資,最終淪為保險巨頭長達七年的噩夢。
“收益率往下走,產業(yè)園、寫字樓、高端綜合體等,因為是長期的資產,對保險資金是非常好的匹配?!?/p>
在2019年業(yè)績發(fā)布會上,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如此解釋公司重倉華夏幸福的邏輯。
5年后,平安人壽宣布計劃減持華夏幸福最多3%股權,這場被寄予厚望的戰(zhàn)略投資已虧損超過90%。
8月8日的公告顯示,平安系將在9月1日至11月30日期間出售價值約2.5億元的股份。
曾經描繪的產融結合美好圖景,如今變成金融圈口耳相傳的“投資巨坑”。
截至2024年末,中國平安對華夏幸福的風險敞口累計高達540億元,而這家房企的市值僅剩下85億元。
“平安系”減持背后的雙重困局
平安的減持計劃帶著壯士斷腕的決絕。公告明確表示,9月1日起的三個月內,將通過大宗交易(不超過2%)和集中競價(不超過1%)兩種方式減持。
根據華夏幸福2025年8月8日公告,平安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平安資管合計持股比例為25.1865%。這意味著即便完成減持,平安系仍將持有22%以上股權,穩(wěn)居第一大股東位置。
對于減持原因,平安人壽在公告中僅含糊的表述為“根據自身業(yè)務安排及需要”。業(yè)內觀察人士則指出兩大現實考量:止損需求與償付能力壓力。
目前,華夏幸福仍在債務泥潭中艱難掙扎。公司近期公告顯示,通過設立信托計劃抵償金融債務的金額已達223.48億元,但仍有16.53億元信托份額抵債工作在進行中。
華夏幸福管理層將希望寄托于“保交樓”和“轉型產業(yè)新城服務商”兩大戰(zhàn)略。然而轉型需要資金支持,而持續(xù)虧損和巨額債務令融資渠道基本封閉。
隨著平安系減持公告的發(fā)布,這場持續(xù)七年的資本聯(lián)姻進入清盤階段。平安的產業(yè)地產投資邏輯遭遇嚴峻挑戰(zhàn),而華夏幸福則成為房地產泡沫破裂期的典型樣本。
平安的野心與華夏幸福的墜落
2018年7月,中國平安豪擲137.7億元拿下華夏幸福19.7%股權,這宗交易被譽為地產與金融結合的典范。
實際上,當時的華夏幸福雖已顯露資金鏈緊張跡象,但其產業(yè)新城模式仍吸引著尋求長期穩(wěn)定收益的保險資金。
之后,平安的增持步伐迅猛而堅定。僅隔半年,2019年1月,平安再次掏出42.03億元增持5.69%,將持股比例推高至25.25%。
平安時任高管曾公開表示,看重的是產業(yè)園區(qū)這類“長期資產”與保險資金的匹配性。
然而,當時的風險已經在暗處積聚。2020年,平安養(yǎng)老險相繼發(fā)起三期總計100億元的“九通基業(yè)債券投資計劃”,繼續(xù)為華夏幸福輸血。這種深度捆綁很快顯現災難性后果。
2021年2月1日晚間,華夏幸福發(fā)布公告稱,截至目前,華夏幸福及下屬子公司發(fā)生債務逾期涉及的本息金額為52.55億元,涉及銀行貸款、信托貸款等債務形式,未涉及債券、債務融資工具等產品。
但就在第二天,平安人壽披露受讓10筆另類金融產品,涉及華夏幸福及九通基業(yè),投資金額不超155億元;同日,平安養(yǎng)老險也披露以保險資金受讓相關四筆金融產品,實際簽署合同的關聯(lián)交易金額合計不超29.48億元。
股權關系的戲劇性轉變發(fā)生在2021年9月。因原第一大股東華夏控股所持股權被“強平”,平安人壽被動接盤成為華夏幸福第一大股東。從此,平安從戰(zhàn)略投資者變成了危機接盤者。
540億風險敞口與持續(xù)失血
華夏幸福的財務崩潰速度令人震驚。公司凈利潤從2019年的146億元高峰,驟降至2020年的36.65億元,2021年更巨虧390億元。
盡管其2022年勉強盈利15.88億元,但2023年和2024年再度陷入虧損漩渦,分別虧損60.28億和48.17億。
2025年的前景更加黯淡。華夏幸福預計上半年凈虧損55億至75億元,幾乎追平去年全年虧損額。公司解釋稱:“房地產結轉項目較少,債務存量金額仍然較大,財務費用仍處于高位?!?/p>
平安為此付出的代價觸目驚心:2021年上半年一次性計提減值準備359億元,相當于當期中報營運利潤增幅從18%被拉低至個位數。
2024年三季度,平安養(yǎng)老單季虧損49.51億元,主因仍是計提華夏幸福損失。截至2024年末,中國平安對華夏幸福的累計風險敞口540億元,已計提減值432億元,剩余風險敞口108億元
股價的崩盤更直觀展示了這場災難。平安當初20多元/股的收購成本,如今只剩2.18元/股,市值蒸發(fā)超90%。按當前股價計算,平安此次計劃減持的1.17億股僅值約2.55億元,不到初始投資額的1.5%。
這場“地產+金融”的聯(lián)姻給行業(yè)留下深刻警示。當險資為追求長期收益而重倉單一地產企業(yè)時,資產匹配的理論美好可能難敵行業(yè)系統(tǒng)性風險。而對陷入危機的企業(yè)持續(xù)“輸血”,最終可能擴大創(chuàng)傷而非拯救生命。
隨著減持窗口開啟,平安的退出動作將揭示金融機構處理問題資產的新路徑:是果斷止損還是繼續(xù)守護?華夏幸福的轉型承諾又能否在資金枯竭的現實中兌現?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比這場失敗的投資本身更具行業(yè)價值。
房產|樓市|企業(yè)|人物|項目
石頭侃房已入駐全媒體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