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姐夫打電話給我,他在長沙開飯店,問我強制要給員工交社保的事,怎么規(guī)避呢?飯店利潤本來就不高了,再交社保真的沒錢賺了。
他說廚師4000一個月,長沙最低月工資標準是2200,廚師還能拆成2份最低工資來規(guī)避,但服務員一個月3300,想拆都拆不開。
如果要交社保,長沙最低一個月必須交1060元,這個錢老板不出,服務員不愿意,你不給他們交,萬一他們其中有一個人去勞動仲裁了,那其他人都學會了,最后還要罰款補交。
他問我有什么好辦法沒有,他說看這趨勢感覺很不對勁,他自己明年就不想交社保了,怕老了兌現不了。
最近強制社保政策的消息傳開后,這些小企業(yè)主們都在想破頭,怎么創(chuàng)新去規(guī)避。
現在有很多連鎖餐飲企業(yè)開始招聘退休人員了,老年人突然成了就業(yè)新寵,好處就是不用交社保。
麥當勞很早就開始招聘退休人員,我身邊不少退休的阿姨,一天去上個4小時的班打發(fā)打發(fā)時間。
主要也是因為要規(guī)避社保成本。
這些大公司的風控更加嚴格,一旦入職,社保必須給員工交上。所以,以前他們?yōu)榱耸〕杀?,就經常請兼職,暑期工,以及退休人員。
不過,以前是“錦上添花”,現在味道有點變了,成了企業(yè)“精打細算”規(guī)避社保成本的一招棋。
我們上周一的文章發(fā)了之后,就有海某撈員工留言說,公司打算把員工轉化成鐘點工來節(jié)省社保費。
現在網上流傳的企業(yè)省社保妙招,五花八門。像瑞幸,星巴克等等很多企業(yè)招店員時,有一個強硬要求:店員必須在別的地方有交社保。
騎手們、網約車司機們等靈活就業(yè)人員就注冊個體工商戶,與平臺成為合作關系。
還有一種更奇葩的操作,讓年滿60歲的父親簽勞動合同,實際到崗的是兒子,企業(yè)既規(guī)避社保,又獲得壯勞力,此謂替父從軍。
社保話題已經霸榜一周了,就算是北京樓市出了新政,也沒蓋過這個熱度。
這件事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無論是打工人還是老板都特別抵觸。為什么好好的一件事會演繹出這樣呢。
首先,這件事的由頭大家不買單。
打著“保護勞動者”的旗號,可996、欠薪沒人管,先把手伸進工資條。
這個條例一出,網上有一些餐飲店老板說要雇傭一些退休人員當員工,老年人迎來再就業(yè),現在就業(yè)問題最大的年輕人反而減少了工作機會。真是奇葩現象。
第二,時機不對。
前幾年,京東還經常拿他們給快遞員買社保作為公關宣傳,劉強東說的時候,大家都夸他是良心企業(yè)家。
但是,今年說要給騎手買社保的時候,網上卻吵翻了天。處于經濟下行周期,大家對收入更加敏感了,哪怕少幾百塊,對生活也有明顯影響。
社保其實是用現在換取未來的一個保障,大家連當下的生活可能都沒辦法顧好了,又何談未來呢?
很多人調侃,不是我需要社保,是社保需要我。
第三,不確定性
這兩天廣東醫(yī)保又發(fā)生變化了,普通門診按人頭付費,超額的需要自行承擔。
這里我就不展開,我想說的是,這兩年醫(yī)保也是各種改革,報銷的比例是越來越低了。
之前還提高過劃入統籌的比例,現在又是降低報銷比例...連商業(yè)保險都不敢一年一改,社保卻年年“驚喜”,誰敢信?
最后,就是缺乏公平性。
什么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視同繳納。簡單說,就是現在退休的老人拿到錢更多,以后退休的人能拿多少錢還不確定。
網上有個視頻“我在加班,而我的社保在廣場蹦噠”,年輕人辛辛苦苦在繳社保,而現在一些老年人卻拿著比年輕人打工工資還高的收入,這心里能平衡嗎。
這是代際之間的不公平。
還有,城鄉(xiāng)之間的不公平,城里的老年人拿著幾千上萬的退休金,村里的老人拿著一兩百的退休金。一說退休金漲幅10%,城里的老人漲了1000元,村里了老人漲個10元。
一個農村到城里上班的年輕人,一個月拼死拼活的干活交社保在幫別人養(yǎng)父母,而自己的父母在老家就拿著幾百塊錢的退休金。
社保本來是同舟共濟,現在成了年輕人給既得利益者抬轎。雷不拆,鍋就繼續(xù)炸。
給大家看一下,各國的社保繳費比例,其實看下來我們國家繳費率還是很高的,跟發(fā)達國家的費率差不多。
那么交那么多錢,退休后能拿多少錢呢?有一個關于退休金的衡量標準——養(yǎng)老金替代率,就是退休后每月領的錢占退休前工資的比例。
看了一下數據,中國城鎮(zhèn)的 平均替代率約40%-50%,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金替代率普遍低于30%。
國際上的數據如何的呢?
美國:約40%,低收入者可達50%-60%。 日本:約25%-35%,低收入者較高。 法國:約50%-60%,高收入者較低。 德國:約48%,低收入者較高。 韓國:約40%-50%。 意大利:約60%-70%,高收入者較低。
無論是城鎮(zhèn)還是城鄉(xiāng)的,養(yǎng)老金替代率,我們放在全球來看還是比較低的。
世界銀行組織建議要維持退休前生活水平不下降,養(yǎng)老金替代率不能低于70%。
然而放在全球比較視角下,我國養(yǎng)老保險繳費比例已接近德、法等歐洲高福利國家水平,但養(yǎng)老金實際替代率卻長期徘徊在40%-50%區(qū)間,顯著低于發(fā)達國家50%-60%的平均值。
也就是,大家打工的時候社保壓力跟那些高福利國家差不多,但是領的錢卻比別人家低很多。
社會保障制度的問題,歸根結底是老齡化和少子化疊加出現的社會問題,不是我們國家才有問題,全世界很多發(fā)達國家都面臨過這樣的問題。
在經濟上行期,提出了很好的福利政策,擴張社保覆蓋率,到經濟下行的時候,社會老齡化出現的時候,就開始不斷收縮福利。
比如日本,日本 1973 年給 70 歲以上老人免費醫(yī)療、養(yǎng)老金連年上漲,號稱“福利元年”;
石油危機一來,免費醫(yī)療就取消了,變成了只承擔70%的醫(yī)療費用,后面一路縮:領錢年齡拖到 65 歲、繳費率抬高等等。
去年干脆下令,在日外國人必須參保,51人及以上的企業(yè)還得給兼職員工買養(yǎng)老險(之前是101人以上)。
總之,錢不夠,就全民多交、晚拿、再抽稅。我問了在日本工作的朋友,她說他們的同事都很不想繳社保,但是沒有辦法,只要工作的就得繳,養(yǎng)老交的很多,關鍵是,也不知道幾歲能拿到退休金,退休金能拿多少。
人口老齡化、養(yǎng)老金缺口,是全球難題,但“難”不等于沒有辦法。上面應該多看看,現在的訴求是什么,來減少社會阻力。首先,先把公平性這個問題解決了。
臺灣案例就是現成的教材,之前,臺灣長期實行“軍公教高、工農低”的退休雙軌制。軍公教 18% 優(yōu)惠存款,退休所得是同工齡勞工的 3~5 倍,財政瀕臨破產,年輕人怨氣沖天。
蔡上臺后,一刀砍掉 18% 利率、下調所得替代率、統一延遲到 65 歲退休。不到兩年,制度拉平,農民 65 歲后月領約 8500 元(人民幣)。
我們能學的就是:先把差距砍了。
先逐年下調機關事業(yè)單位與企業(yè)職工之間的待遇倍差,省下來的錢直接補給農民,把每月 200 塊的養(yǎng)老金先拉到 500,再逐步往上加。
要更公平的話,今后養(yǎng)老金調漲一律按“固定金額”而非“百分比”,
無論干部還是農民,每人每月普漲 80 元,既縮小絕對差距,也避免“領導漲 1000、工人漲 100”的輿論爆點。
最后,給 80、90 后留點,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別讓他們交的錢全填前輩的坑。
改革先從“公平”下手,老同志讓渡部分超額紅利,給農民多分一點,也給年輕人多留一點,養(yǎng)老金這口鍋才能繼續(xù)燉下去。
說實話,社保這個話題可大可小。
美國社保已經快有90年的歷史了,隨著社保繳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企業(yè)都啟用零工來降低成本,現在美國臨時工比例高達40.4%。這幾年一直有關于美國社保破產的討論,有機構預言說到2034年就會破產。真是如此,造成的社會影響肯定很大,美國政府的公信力都會崩盤。
同樣,如果我們后面社保繳納成本太高,不知道能拿回來多少退休金,后面,我們的社保體系也很有可能面臨這樣的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