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位人,上一秒剛拒絕了中方“九三閱兵”的邀請,下一秒就坐上了前往白宮的飛機。
相信我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他是誰。
沒錯,就是現任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
中國在9月3日舉辦抗戰(zhàn)勝利紀念活動,邀請了不少國家領導人,韓國這次沒去,官方說法是"行程沖突",但明眼人都懂:這就是在躲著中國。
要知道,中國可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去年兩國生意往來超過3600億美元,按理說,這么大的金主,面子總要給的。
韓國選擇與美國合作主要有幾個現實考量:韓國的軍事安全高度依賴美國,因為戰(zhàn)時指揮權仍由美方掌控,加上朝鮮導彈威脅首爾的安全壓力,韓國難以承擔與美國對抗的后果。
美國在半導體行業(yè)的主導地位使韓國企業(yè)處境艱難,拜登政府施壓韓國加入限制對華芯片出口的聯盟,但三星和SK海力士已在中國投入大量資金,面臨進退維谷的局面。
同時韓國國內對華政策存在政治敏感性,保守派曾猛烈抨擊文在寅政府的對華立場,若李在明參加中國閱兵式必將招致強烈政治抨擊。
年輕人覺得中國更重要(畢竟關系到就業(yè)和錢包),中老年人更信任美國(怕朝鮮打過來),李在明這一波操作,年輕人罵他"跪舔美國",保守派卻夸他"硬氣"。
最搞笑的是朝鮮的反應,這邊李在明剛到美國,那邊金與正就試射導彈,還嘲諷說:"有些人覺得白宮的咖啡比半島和平更香。"
在中美之間當"夾心餅干"的不止韓國,澳大利亞之前跟著美國反華,結果葡萄酒、煤炭賣不動了,菲律賓一邊讓美國駐軍,一邊跟中國保證"不會用來打你",這些小國的套路都一樣:嘴上喊站美國,實際偷偷看中國臉色。
但韓國特別慘,因為頭上還懸著朝鮮這把刀,萬一中美真打起來,韓國選哪邊都是死:選美國,朝鮮可能發(fā)瘋,選中國,美國第一個收拾它。
韓國近期在半導體領域對華限制措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16年"薩德"事件時中國對韓國文化產品和旅游業(yè)的制裁,這次不過是把制裁范圍從文娛產業(yè)升級到了高科技領域。
韓國政府始終存在戰(zhàn)略矛盾:一方面希望維持對華經貿合作獲取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又試圖通過配合美國的技術封鎖來鞏固韓美同盟。
在當前中美博弈持續(xù)加劇的背景下,韓國這種"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騎墻策略越來越難以維系,就像考試時既要抄襲左邊又要偷看右邊,但最終必須獨立作答。
看看人家新加坡就聰明多了,李顯龍從來不說"支持美國"或者"支持中國",而是兩邊做生意,悶聲發(fā)大財,反觀韓國,整天被國內政治斗爭綁架,政策變來變去。
短期來看,韓國還能繼續(xù)"裝糊涂",但長遠來看,它必須想清楚:到底是要中國的市場,還是要美國的安全?這個選擇題,早晚得做,現在的左右搖擺,只會讓韓國越來越被動,畢竟在大國博弈的牌桌上,小國最好的策略不是選邊站,而是學會自己出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