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聊光緒帝和慈禧太后那點事兒,總繞不開一個憋屈的問題,光緒明明頂著個皇帝的名頭,怎么就被慈禧壓得死死的?從四歲登基起,他就活在這位“親爸爸”的巨大陰影之下,像個被牽著線的木偶。1889年他“親政”了,聽起來總算當(dāng)家作主了?
可現(xiàn)實是,朝廷里稍微重要點的人事任免、軍國大事,沒有慈禧點頭,光緒一個字都算不了數(shù)。整個紫禁城,與其說光緒是皇帝,不如說他是被困在權(quán)力巔峰的囚徒。
慈禧,才是那個掌握著鑰匙,真正發(fā)號施令的人。光緒空有皇帝的龍椅,龍椅背后站著的慈禧,才是帝國運轉(zhuǎn)的軸心。這種局面,對任何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來說,都難以忍受,尤其是當(dāng)他目睹甲午戰(zhàn)敗的屈辱,渴望變法圖強時。
光緒在戊戌年間想盡辦法要掙脫這副枷鎖。他任用康有為、梁啟超這些維新派,大力推行新政,想打造一個新大清??伤娜魏蝿幼?,哪怕只是裁撤幾個衙門,改革科舉考試內(nèi)容,都在動搖慈禧所代表的舊秩序。
那些被觸及利益的頑固派,像蒼蠅嗅到腥味一樣,立刻圍攏在慈禧周圍告狀、哭訴。頤和園成了“反維新指揮部”。光緒的新政,就像在慈禧精心編織的巨大權(quán)力網(wǎng)上撕開一道口子,不僅沒能突破,反而激起了這張網(wǎng)更猛烈的反彈。
他的每一次嘗試,都在提醒慈禧,這個“兒子”不安分了。光緒不是沒想過極端手段,但“弒母奪權(quán)”這個看似痛快的選項,后面拖著三條沉重的鐵鏈,牢牢拴住了他的手。
根基不穩(wěn)的龍椅
第一條鐵鏈,也是最致命的,就是光緒壓根沒有屬于自己的、牢不可破的政治根基。你想想,慈禧經(jīng)營了多少年?從咸豐去世開始垂簾聽政,到現(xiàn)在快四十年了!朝野上下,從掌握人事的軍機大臣,到六部尚書,再到封疆大吏、統(tǒng)兵將領(lǐng),有多少關(guān)鍵位置是她一手提拔、安插的親信?
這形成了一張巨大而緊密的關(guān)系網(wǎng),我們常稱之為“后黨”。這些人對慈禧有著絕對的忠誠度或者利害捆綁。就算光緒想學(xué)朱棣來個“靖難”,喊破喉嚨,他能真正指揮得動誰?
反過來看光緒自己,他除了頭上那頂虛的皇冠,有什么班底?最鐵桿的支持大概就是老師翁同龢了。結(jié)果呢?戊戌變法的風(fēng)剛吹起來,光緒為了推行新政,向慈禧要一點實際權(quán)力,慈禧二話不說,一道懿旨就把翁同龢開缺回籍了!
這等于當(dāng)眾砍掉了光緒最依賴的一只手。其他的所謂“帝黨”人物,像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這幾位軍機章京,還有康有為、梁啟超,要么資歷淺、沒實權(quán),根基極淺;要么本身就是靠光緒“超常規(guī)”提拔上來的新人。
光緒指望靠這些人去對抗龐大的舊官僚系統(tǒng),無異于以卵擊石。他想動慈禧?那他首先要問問滿朝文武答應(yīng)不答應(yīng)。
光緒心里跟明鏡似的,動了慈禧,就等于動了他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來源,朝廷維系運轉(zhuǎn)的基本盤立刻就會崩塌。到時別說推行新政,他這個皇帝能不能坐得穩(wěn),都是天大的問號。
槍桿子不在手
除了在朝堂上根基淺薄,光緒面臨的第二條致命鐵鏈,是他手中沒有掌握可靠的、足以一擊致命的軍事力量。這是所有權(quán)力斗爭中最硬的道理。慈禧深諳此道。
經(jīng)過幾十年的經(jīng)營,她把京城內(nèi)外的核心武力牢牢攥在自己信任的滿族親貴手里。
特別是她的外甥兼心腹榮祿,官拜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京畿地區(qū)的精銳部隊,包括北洋新軍和拱衛(wèi)京師的虎神營、神機營、火器營等滿蒙親兵,基本都由他節(jié)制。
這些部隊只認慈禧和榮祿的手諭,光緒的圣旨,在槍桿子面前,有時候是蒼白的。
反觀光緒這邊,他能倚仗誰?康梁這些書生喊喊口號還行,真要動刀動槍,那是半點譜都沒有。變法期間,光緒確實動過尋求武力支持的念頭。
他試探過小站練兵的袁世凱,甚至有過超擢任用以對抗榮祿的打算。但這正是光緒最大的無奈和最危險的賭注。且不說袁世凱本人的政治立場有多搖擺(事實上他最后確實倒向了慈禧),即便袁有心效忠光緒,他的軍隊當(dāng)時遠在天津小站,而慈禧的勢力在朝堂在宮廷,隨時可以發(fā)動致命一擊。
光緒在京城核心區(qū)域,想直接調(diào)動一支有把握、有力量快速控制整個紫禁城和頤和園、清除所有后黨勢力的忠誠軍隊?想都別想。沒有絕對的軍事優(yōu)勢做后盾,“刺殺”這種高風(fēng)險行動,稍有差池就是滿盤皆輸,光緒連一絲成功的把握都沒有,他又怎么敢把命和國家賭上去?
倫常大山壓頂
除了上面這兩個“硬”的阻礙,壓得光緒喘不過氣來的,還有第三條無形的、卻無比沉重的鐵鏈,宗法制度和倫理綱常的巨大壓力,簡單說,就是“名分”這座大山。
在清朝,特別是經(jīng)過宋明理學(xué)強化后的倫理體系里,“孝道”是維系社會秩序最核心的倫理基石,皇帝作為天下人的表率,更是必須身體力行。
慈禧是誰?表面上是光緒的姨母,但在禮法上,她是光緒的伯母(嫡母)兼養(yǎng)母,是光緒應(yīng)該以“母”相待的皇太后。從光緒被抱進宮登上皇位那天起,慈禧在官方文書和公開場合中,就是光緒“親爸爸”般的存在。他叫慈禧一聲“圣母皇太后”,那是扎扎實實寫在祖宗家法里的。
在這樣一層厚重?zé)o比的倫常外衣包裹下,“弒母”(即使是政治意義上的“母”)這種行為本身的倫理沖擊力,足以毀掉光緒所有的政治合法性和社會基礎(chǔ)。慈禧太后的身份,不僅是實際掌權(quán)者,更是清朝正統(tǒng)和道德的象征之一。
光緒如果真敢動手,無論成功與否,他都立刻會成為整個儒家士大夫階層口誅筆伐的逆子暴君。他試圖推行的維新變法,所依賴的“明君求治”的人設(shè)將瞬間崩塌。
朝野上下,那些原本可能同情變法、甚至不滿慈禧專權(quán)的官員和知識分子,絕大部分也會因為這觸及了他們倫理底線的行為而站到光緒的對立面。
這無異于政治自殺,甚至?xí)?dǎo)致整個王朝統(tǒng)治根基的動搖。光緒想要變法圖強,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讓大清活下去、強起來。但如果背負“弒母”這樣的千古罵名,他的任何改革都將失去道義基礎(chǔ),國家可能陷入更大的混亂。這個代價,他承受不起,大清也承受不起。
囚徒的絕境
所以,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光緒在戊戌變法最激烈的時刻,也曾試圖通過兵諫等手段尋求突破,甚至密諭康有為等人謀劃,但終究只是紙上談兵,無一實現(xiàn)。面對慈禧這座權(quán)力的冰山,他看清了自己無力回天的處境。
根基不穩(wěn)的朝堂,手中無兵的窘迫,以及“孝道”倫理的巨大反噬力量,這三大致命的后果,像三把無形的枷鎖,牢牢鎖死了光緒采取極端手段的任何空間。
他不是沒有血性,也不是不想奪權(quán),而是在嚴酷的現(xiàn)實面前,他連一絲成功的可能都看不到。最終,他寄予厚望的維新變法,在慈禧發(fā)動的政變中徹底失敗。
光緒自己,從“企圖改革”的皇帝,一夜之間變成了被軟禁于瀛臺的囚徒。這結(jié)局,是他個人悲劇,也深刻地說明了,在那個時代,在一個高度成熟的、被嚴密掌控的舊權(quán)力體系面前,沒有足夠?qū)嵙ψ鲋蔚睦硐胫髁x沖動,是多么的脆弱。光緒被囚的瀛臺,何嘗不是他為掙脫枷鎖而奮力掙扎后,落入的那個更大、更堅固的權(quán)力牢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