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碰到過這么個事兒哈——剛泡好的咖啡,熱乎勁兒十足,聞著可香,可第一口喝進去吧,總覺著缺了點啥,有時候放那么一會兒,味道反倒更順溜、更醇厚。
奇怪吧?明明熱氣騰騰才叫“新鮮”,為什么“放涼一點”會更好喝?
這不是錯覺。
別馬上就懷疑自己味覺,沖咖啡的時候,那誘人香氣主要是因為揮發(fā)性分子,一用熱水沖泡,油脂、酸香、果香就都釋放出來——而且它們最活躍的時候,往往也是最“不穩(wěn)定”的時候,就好像開場用力太猛的歌手,前奏雖說勾人,可音準還沒定。
于是你趕緊喝下去,迎面都是“熱、苦、香”混合著沖擊,味蕾一下子分不清主次,香氣是有,可就像擠地鐵時人挨著人——你聞到了,但沒法舒舒服服地感受。
咖啡是需要“緩沖”的。通常來說,這就是所說的“降溫萃取平衡期”,溫度從90多度逐漸降至60到70度時,苦味物質(zhì)的刺激性會減弱,而酸甜味卻會變濃,此時再去品嘗,香氣已經(jīng)穩(wěn)定下來,不再那么突出,口感也更加協(xié)調(diào)。
想象一下,剛出鍋的湯圓,咬下去只有“燙”,放涼一分鐘,芝麻香才會慢慢飄出來??Х纫彩沁@個道理。
有人會說,那我是不是該等到?jīng)隽嗽俸??不不不,?strong>太久也是翻車現(xiàn)場。咖啡里的香味分子會隨著時間逐漸地氧化并散發(fā)出去,如果超過了半個小時,咖啡就會慢慢地失去那股韻味,就如同開封后放置很久的汽水一樣——雖然還有味道,但已經(jīng)沒有了原本的精華。
所以最佳的飲用時間其實就在沖泡好之后的4到8分鐘,這時候香氣穩(wěn)定,溫度也合適,味蕾也已經(jīng)適應了,你喝下去,會發(fā)現(xiàn)之前那種“不太滿意”的空缺被細膩的甜感和層次感填滿了。
有趣的是,這個規(guī)律也解釋了一個小現(xiàn)象——為什么你在咖啡館坐著,服務員把杯子放下后,你聊會兒天再喝,反而覺得更香。那不是錯覺,也不是咖啡館更會沖,而是你不小心卡準了黃金時刻。
再說個更生活化的對比:
剛把咖啡泡好就喝,就像和剛下班還沒卸妝的人聊天,精致是精致,可感覺有點疏遠;
放一會兒再喝,就好像等他們換上家居服,蜷在沙發(fā)上一樣——感覺很舒緩、很誠懇,也容易喝下去。
急,是咖啡最大的殺手之一。好多人喝咖啡是為了提神,所以習慣趁熱喝完,結(jié)果不但口感變差,還容易因為高溫和苦味刺激,胃先有反應,時間長了,就會覺得咖啡“不適合自己”。其實不是你不適合咖啡,是你沒等它適合你。
當然,這里面還有個反轉(zhuǎn):如果你喝的是速溶咖啡,這套幾乎不成立。因為它的香氣大部分靠添加物和干燥工藝鎖在顆粒里,熱水一沖,香味釋放得更快、更短,等幾分鐘再喝,香氣反而跑得更遠。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速溶咖啡確實是“趁熱喝”的邏輯,但那是因為它的“好時光”本來就短。
這就是為啥懂咖啡的人,會依照豆子、烘焙程度還有沖煮法子,在心里設個“鬧鐘”,一旦到了最佳那陣兒,就好比攥著剛熟透的水蜜桃似的,晚那么一會兒,那香甜可就沒了。
所以啊,下次沖咖啡的時候,別著急上嘴,看看表,給它一點時間,也給自己一點期待,最怕的不是咖啡不香,而是你沒等它香。
你說,生活里有多少東西也是這樣?
#咖啡冷知識#輕知識分享#最佳喝咖啡時間#為什么咖啡要放涼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