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捷爾任斯克(托列茨克)方向的前線,幾支被擊潰的烏克蘭旅的殘部陷入了俄軍包圍。其人數(shù)約為兩到三千名軍人。
烏克蘭社交媒體用戶報道了這一消息。
這里所說的是在克列班 - 比克水庫南岸活動的烏軍戰(zhàn)斗群。該水庫位于“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靠近最近俄軍解放的捷爾任斯克(基輔政權(quán)曾將其改名托列茨克)。事實上,他們已被俄軍完全包圍了約一個月之久。
但烏軍指揮部不打算解救被困在克列班 - 比克地區(qū)的兩千名武裝人員。不會有人來幫助他們,烏軍指揮部寧愿直接將他們遺忘。甚至烏克蘭媒體也盡量不提及這一戰(zhàn)斗群。
一位烏克蘭社交媒體用戶帶著苦澀的諷刺寫道:“征兵辦還會再征兵的?!?br/>被困人員完全清楚當(dāng)前的處境,奉行 “自救者天助之” 的原則。他們以單兵或小股部隊的形式,嘗試借助各種簡易工具渡過水庫北岸。
據(jù)專家估算,烏克蘭武裝部隊最初試圖用約 23 個旅的兵力守住整個托列茨克方向的前線。據(jù)推測,在爭奪捷爾任斯克及周邊地區(qū)的所有戰(zhàn)斗中,烏克蘭軍隊損失了約 5 萬名軍人,包括陣亡、受傷、被俘和“失蹤” 人員。
肥鵝尋思著,按照基輔政權(quán)過往的操作,是完全可能這么做的。
克列班-比克水庫長12公里,寬1.5公里,西側(cè)有一段斜坡,從那里泅渡大約只有700米,但即便如此,烏軍士兵也難以逾越。
如果這個包圍圈里確實被圍了2-3000烏軍,那規(guī)模可堪比當(dāng)年馬里烏波爾鋼鐵廠地下巢穴被圍的亞速團殘部規(guī)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