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碼 I 渝碼科技
2025年8月12日,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琪在其博文中透露了一個重大消息:蘋果公司將在 2026 年推出的 iPhone 18 系列首次搭載全新設(shè)計的 A20 芯片。
該芯片將采用臺積電最新的封裝工藝,并基于 2nm 制程工藝制造,使得蘋果在 AI 算力上至少領(lǐng)先安卓旗艦 12-18 個月。
從 InFO 到 WMCM:一次“推倒重來”的封裝革命
過去四代A系列芯片(A15-A18)均采用臺積電InFO(集成扇出)封裝:邏輯 SoC 與 DRAM 通過硅中介層并排擺放。
此種封裝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成熟、成本低,但缺點也很明顯,走線長、信號延遲高,且占用主板面積大。
A 20 芯片將直接升級為Wafer-Level Multi-Chip Module(WMCM)封裝工藝。
在同一 2 nm 晶圓上完成 DRAM(LPDDR6X)、CPU、GPU、Neural Engine 的異構(gòu)集成;由于取消硅中介層與 TVS 通孔,互聯(lián)距離縮短 60%,信號延遲降低 40%。
同時,散熱路徑更短,峰值溫度再降 5-7°C,為高負載場景 AI 推理提供持續(xù)算力。
正如郭明琪報告中所言:“WMCM 讓 iPhone 首次擁有'片上系統(tǒng)+片上內(nèi)存'的完整單晶圓解決方案。”
2nm 制程:比“更快”更重要的是“更省電”
臺積電 N2 工藝首次引入GAAFET(環(huán)繞柵級晶體管)與Nano-Sheet架構(gòu),把邏輯密度一次性提升70%。
由 A18(N3E)約 1.35 億晶體管/mm2 升級至 A20(N2)約 2.3 億晶體管/mm2。
因此,在同樣面積大小的芯片內(nèi),A20 塞進了 280 億晶體管,比 A18 的 200 億整整多出了 80億,相當于額外塞進一整顆 A12 的全部晶體管,用來擴容 Neual Engine 與GPU。
同頻直接省電 30%,而漏電幾乎清零,70億參數(shù)本都大模型跑在 iPhone 上只耗<1W;意味著,蘋果敢把“數(shù)據(jù)中心級 AI ”塞進用戶口袋的底氣。
芯片“縮小”后,iPhone 18 內(nèi)部被重新設(shè)計
臺積電 N2 的 280 億晶體管+WMCM把Soc、DRAM、AI 引擎全部合封,芯片面積縮小約 15%。
蘋果順勢把雙層主板改為高密度單層,主板長度直接縮短 7-8mm,省下的空間可塞入 400 mAh 額外電池或折疊屏五棱鏡組。
同時,主板騰出的面積正好讓 VC 均熱板橫向拉長,相較現(xiàn)款散熱系統(tǒng)增加大約 10%;據(jù)實測持續(xù)游戲幀率提升 20%,核心溫度降低 5°C。
對于折疊屏而言,18 Fold 利用省出的厚度,折起后整機僅 4.6mm,成為迄今為止最薄的旗艦機。
從芯片到主板、從內(nèi)存到散熱,iPhone 18 把“省下來的每一毫米”都變成了續(xù)航、影像或輕薄體驗,內(nèi)部設(shè)計史上最大一次重構(gòu)。
產(chǎn)品首次分層: Pro 現(xiàn)行,標準版滯后
供應(yīng)鏈消息指出,WMCM 初期良率僅 55%,產(chǎn)能優(yōu)先滿足高毛利 Pro/Fold ,導致標準版被迫讓路。
總而言之,從 7nm 到 2nm ,蘋果用了 6 年;從 InFO 到 WMCM,蘋果只用了一代。
當芯片、封裝、內(nèi)存被壓縮進同一晶圓,iPhone 18 不僅是一部手機,而是一臺隨身攜帶的 AI 推理服務(wù)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