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柴差talk》,本欄目持續(xù)更新時事熱點。你好我是柴差(chaichai),一個野生的媒體人、段子手、殘忍的社會觀察者。
無數(shù)的你我匯聚在這里,或許,我們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愿你們歷經(jīng)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正文”
一個父親想知道孩子校服到底是什么做的,結果家沒了。
鄧建國是甘肅慶陽盤克鎮(zhèn)的一名普通家長。
2023年9月,他兒子所在的盤克初級中學統(tǒng)一發(fā)放了新校服。
拿到衣服的那一刻,他就覺得不對勁,衣服又厚又硬,夏天穿著悶熱不透氣,完全不像適合學生日常穿著的材質(zhì)。
他擔心孩子長期穿這樣的衣服會影響健康,便決定自己送檢。
第三方機構的報告明確顯示,校服中不僅含有聚酯纖維,還檢出了氨綸成分,與標簽標注不符。
更關鍵的是,檢測顯示實際棉含量遠低于合理標準,屬于嚴重不達標。
鄧建國拿著報告找到學校,沒人回應。他聯(lián)系中標生產(chǎn)校服的兆春服裝廠,對方不接電話,不作解釋。
他只是一個普通家長,沒有背景,沒有資源。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檢測報告和自己的疑問發(fā)到網(wǎng)上,希望引起關注,讓有關部門查一查。
他沒罵人,沒煽動,只是問了兩個問題:校服材料為什么和標簽寫的不一樣?孩子穿的衣服到底安不安全?
七天后,他被寧縣公安局帶走,行政拘留七日,理由是“尋釁滋事”。
警方認定他“散布不實信息,造成惡劣社會影響”。他被戴上手銬,關進拘留所。
他的視頻被下架,賬號被封禁。一個家長對校服質(zhì)量的正常質(zhì)疑,被定性為違法行為。
從拘留所出來后,他的生活徹底崩塌。
妻子扛不住巨大的輿論壓力和周圍人的指指點點,覺得這個家再也待不下去了,帶著孩子回了娘家,從此再沒回來。
單位以“行為不當,造成惡劣影響”為由將他辭退。
他整夜整夜睡不著,白天坐在屋里發(fā)呆,情緒越來越低落。
醫(yī)院診斷他患有中度抑郁癥,需要長期服藥治療。一個原本平靜、安穩(wěn)的家庭,就這樣被徹底摧毀了。
他不服。
他起訴寧縣公安局,要求確認行政處罰違法。
法院審理發(fā)現(xiàn),關鍵問題出在執(zhí)法程序上。
兆春服裝廠是在2023年12月8日才向警方報案的,理由是鄧建國的視頻導致他們一筆100萬元的訂單被客戶取消。
可警方提供的證據(jù)顯示,他們在12月7日就已經(jīng)對鄧建國做了詢問筆錄,也就是說,企業(yè)還沒報案,警方已經(jīng)啟動調(diào)查,并將家長列為嫌疑人進行訊問。
法院最終判決:行政處罰決定程序嚴重違法,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確認拘留行為違法,責令寧縣公安局賠償鄧建國3127元。
三千多塊,買不回一個破碎的家,也補不回一個父親被摧毀的精神狀態(tài)。
他要的從來不是這點錢。
他只是想知道,孩子天天穿在身上的衣服,為什么不能是合格的?
他只是希望,家長說話能被聽見,而不是被當成麻煩處理。
我們都穿過校服,現(xiàn)在我們的孩子也在穿。如果連校服這種每個學生都必須用的東西都能偷工減料,誰來管?
如果家長一開口就被抓,以后誰還敢問?誰還敢查?
這件事最讓人寒心的,不是一件劣質(zhì)校服,而是執(zhí)法跑在了報案前面。
一個家長質(zhì)疑產(chǎn)品質(zhì)量,本應由市場監(jiān)管部門介入調(diào)查,結果卻是警方先動手。
這背后到底是誰在著急?誰在害怕被查?
一個父親用全部代價換來一紙“違法”判決,這不是結束,而是警醒。
普通人說句真話不該這么難,問一句“孩子穿的衣服安全嗎”,不該付出家庭破碎的代價。
執(zhí)法不能成為壓制質(zhì)疑的工具。
當程序正義被踩在腳下,受傷的不只是一個人,是所有人對公平的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