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德云社的“接班人”話題,簡直比春晚小品還熱鬧,大伙兒茶余飯后聊得比聽相聲還起勁。
郭麒麟這幾年確實很少回來說相聲了,偶爾露個臉,也是在影視劇里演個公子哥、富二代,讓人不禁琢磨:
這孩子是不是真不打算接他爹的班了?
網(wǎng)上各種猜測滿天飛,有人說王惠在背后掌權,也有人說郭德綱對大兒子早有安排,可現(xiàn)實呢?
比劇本還復雜。
先說股權,這事兒最扎心。
天眼查清清楚楚寫著:北京德云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人是王惠,持股99%,郭德綱自己才1%,郭麒麟呢?
零股份,連個零頭都沒有。
更絕的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郭汾陽,雖然才十幾歲,但一出生就被稱為“少班主”,各種資源往他身上堆。
郭德綱在天津開新劇場,郭汾陽一句“還不如看動畫片”都能被當真話聽,回頭還被任命為天津德云社的“總經(jīng)理”——這頭銜聽著就玄乎,一個未成年小孩管公司?
明眼人都懂,這是鋪路呢。
可回頭看看郭麒麟的童年,那真是“別人家的孩子”活成了“別人家的客人”。
1996年出生,4歲父母離異,跟著爺爺奶奶過,六年見爹不到一次。
家里沒他的牙刷、沒他的床,連吃飯都得看人臉色。
他后來在綜藝里自嘲:“我就是德云社吉祥物”,聽著是笑話,細想全是淚。
郭德綱那套“粉碎式教育”更是狠,說白了就是打壓到你沒脾氣,“你在家都不能覺得自己是主人”,吃飯得等徒弟們先吃,吃剩的才輪到他,蹲樓梯上啃青菜是常態(tài)。
別的孩子犯錯頂多挨罵,郭麒麟成了“替罪羊”,人越多罵得越狠,美其名曰“提前適應社會”。
可問題是,這教育方式真有用嗎?
郭德綱自己吃過苦,覺得兒子也得經(jīng)風雨,但這種“以愛為名”的傷害,真的能換來堅強?
還是只會換來疏離?
2012年岳云鵬專場,郭麒麟和閻鶴祥演《陰陽五行》,觀眾掌聲不斷,結果郭德綱聽完直接開罵,逼得兒子發(fā)微博道歉。
你說這算什么?
天下相聲都能“胡說”,就他兒子不行?
反觀郭汾陽,簡直是另一個世界。
玩具上萬說買就買,三個保姆圍著轉,連張云雷的“命根子”頭發(fā)都能隨便薅——這待遇,郭麒麟小時候想都不敢想。
有人說郭德綱老來得子,心軟了;也有人說,時代變了,現(xiàn)在不需要“磨性子”了。
可這反差,不就是赤裸裸的“雙標”嗎?
郭德綱嘴上說“德云社早晚是郭麒麟的”,甚至說要改法人,可郭麒麟壓根不接招。
為啥?不是不想,是心早就涼了。
十九年的冷漠,哪是幾句話能暖回來的?
他現(xiàn)在演戲、上綜藝、搞副業(yè),風生水起,靠的不只是“郭德綱兒子”這層皮,更多是自己拼出來的。
你說他不在乎家產?
可能吧,但更可能是——他早就明白,有些東西,爭不來,也不值得爭。
人算不如天算,這話真不假。
郭德綱算盡了江湖人心,卻算不準兒子的心。
郭麒麟沒活成他想要的樣子,卻活出了自己的路。
這算不算另一種贏?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