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暑期如約而至,可一貫以“避暑勝地”為夏季旅游特色的東三省,卻因突然的高溫沖上熱搜,進入六月后,三個省份的高溫天氣激增,溫度平均飆升到35℃以上。
這一突如其來的高溫,讓東北人叫苦不迭,尤其是沒有空調的各大高校,幾乎被學生們口誅筆伐。有幸坐在帶空調的辦公室,作為東北人的我,這一刻感受到無比幸福。
有俗語說過,“酷暑好過,寒冬難熬”夏天雖然熱,大不了多喝水,少穿些,都是不需要花錢的方法,但冬天需要燒柴取暖,穿厚厚的棉衣,沒錢置辦的人家往往難熬。
可是,歷史上早在清朝的乾隆年間,我國北京地區(qū)的百姓們便經(jīng)歷過一場酷熱難耐的暑期,那慘絕人寰的景象,徹底的打破了上述的那句俗語,原來熱狠了也會死人的。
我們將時間拉回1743年,那個時候的中華大地的主人正是歷史上有名的“十全老人”乾隆帝。乾隆八年,當時尚年富力強的乾隆皇帝,還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圣明皇帝。
誰知農歷五月過后,老天爺便開始顯現(xiàn)出與往常不同之處,六月初開始,天氣便一天比一天熱,不論京里京外均酷熱難耐,以往的暑期,中午酷熱,但早晚依舊有些清涼。
但今年的入伏起,天氣卻從早至晚都酷熱難當,各家的井水很快便干涸了,村口的小河也在太陽的曝曬下斷了流,正值耕種的時節(jié),剛剛種下的秧苗全挨不住如此曝曬。
幾天下來,田地干涸皸裂,莊稼因為缺水全部旱死田中,變成了干枯的稻草,最后幾天因為太陽太過酷烈,甚至有的農田里的秧苗被曬得自燃著火,村里一片哭聲。
很快,哭聲都漸漸虛弱,連續(xù)多日的酷暑,體虛的老人和孩子根本挨不住如此酷熱的天氣,很多老人被發(fā)現(xiàn)靜靜地躺在院子里,身體僵硬已去世多時,家中找不到一滴水。
而幼兒因中暑夭折的比比皆是,而京城中是富貴人家中,情況也沒有好到哪去,因為天氣太熱,家中的鉛錫用具都被酷暑融化變形,無法繼續(xù)使用,家丁丫環(huán)也紛紛中暑。
因為天氣酷熱,京城中冰價瘋漲,且時時斷貨,供不應求。富貴人家的家奴時有中暑死亡之例,到最后找人牙子買人都買不到了。中低等的人家更是窮困的連水都喝不上。
高坐北京皇城的乾隆皇帝,一開始并不以為意,畢竟他享受著至高無上的供奉,與他而言,今年的夏天與往年相比,也就是感覺熱了些,但看過各地急報,才真正重視起來。
奏折中,各地的慘狀讓乾隆有些難以置信,果真已經(jīng)熱到如此了么?這時工部的主事上前奏報,原來因為氣溫過熱,皇宮屋頂上描繪的金漆已經(jīng)融化糊成一片,請求修繕。
乾隆才意識到,今年酷暑會給自己的江山社稷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但很快,他便有些自顧不暇了,因為天氣太過酷熱,紫禁城內已經(jīng)無法安居,他只能往圓明園長住避暑。
看著各地的如雪片般飛來的奏報,他也只能安排官員出京城赴各地賑災,安撫民眾的同時,調水救荒,發(fā)綠豆湯和粥湯賑濟平民,保證各地民生,還駐城門口分發(fā)冰飲。
而在紫禁城內的欽天監(jiān),值房內已經(jīng)悶熱不堪,供值的官員們不耐酷熱紛紛回家避暑,整個值房內顯得空空蕩蕩的,空曠的大殿上,只有一條頎長的身影靜靜佇立。
此人雖然穿著著清朝供奉的官服,卻是位金發(fā)碧眼的異國人,雖然額頭上的汗水已沿著官帽滴落,但是他依舊渾然未覺,只是死死的盯著眼前的酒精溫度表,觀測氣溫。
當他看到了眼前出現(xiàn)的前所未有的數(shù)值時,震驚半晌,只能無奈的記錄好數(shù)據(jù)后,步履沉重的往自己的住所走去,這位異國人,便是旅居大清近二十年的法國傳教士哥比。
雖然當時的測量氣溫的單位,與如今的攝氏度并不一致,但是根據(jù)哥比傳教士當年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今經(jīng)過換算,復自1743年7月20日起,每日清晨與黃昏的溫度均超過40℃
在古代那樣落后的環(huán)境,沒有風扇沒有空調,從早到晚如此離譜的高溫,我們想象不出當時的百姓在酷暑中掙扎時,都遭受了什么樣的痛苦?整個京城都如人間煉獄一般。
而乾隆皇帝為了保重“龍體”,在群臣的哀告下,赴圓明園長住避暑,在最酷熱的幾天,看著每日飛馬運來的奏折:如今的兩河四省一帶,受暑災波及的民眾不計其數(shù)。
折中奏報,因為奇熱天氣,北京周邊地區(qū)大旱千里,不但屋頂上的瓦片都被酷熱的日光曬裂,紛紛掉落,連墻壁都被曬紅,讓人不敢觸及,樹木都被熱得枝枯葉落。
路上幾無行人,一些外地客商正趕上本地如今惡劣的天氣,不少旅人在路上走著走著便熱斃于路。無片瓦遮身的貧苦乞丐,幾天之內都暴斃于屋檐之下,形似髑髏。
讀著治下如此慘狀,乾隆帝也憂心如焚,一向酷愛寫詩的他,因此事寫出一首五言絕句抒發(fā)著此時的心情,詩中說,他身邊放著涼爽的冰盆和冷飲,外邊卻酷熱難當。
自己雖然人在圓明園,但是心卻和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們呆在一處??磥?,這“精神上支持大家”的精神勝利法,從古自今都比比皆是,就連一代帝王,也無法免俗。
為了讓這場酷暑早日退去,各地的寺廟僧道也紛紛出動,在廟中焚香祝禱,做法唱經(jīng)祈雨??墒牵瑲鉁夭]有如大家所求的那樣下降,到了7月25日,終于攀上了頂峰。
根據(jù)哥比神父記下的數(shù)值,進行換算,1743年的7月25日當時的氣溫已經(jīng)達到了驚人的44℃之上,赤地千里,熱殍遍地,有文人在自傳中寫道“宛如陰間阿鼻地獄”
官府已經(jīng)下令將藏冰用的官窖向村民打開了,還派來挨家傳令,“不要出門,少干活,才能保住性命”,沿途都設了據(jù)點,備了飲用水和治暑氣的藥用以周濟行人。
萬幸的是,到了7月26日,兩河四省普降大雨,這場酣暢淋漓的大雨終于降下了這難挨的酷熱,一夜之間氣溫下降了十余攝氏度,大家終于得以喘上一口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