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是一種氛圍”——步入上海書展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主題雕塑下這行標語與“我愛讀書,我愛生活”呼應,恰是盛夏八月上海書展的鮮活注腳。書迷翹首以待的2025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昨天開幕,雙主場首開先河——上海展覽中心與上海書城共同擔綱,4.2萬平方米空間化身書海,1267場活動等待讀者共赴書香之約。
作為上海乃至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盛會之一,它不僅是閱讀盛宴,更是一座城市每年一次的精神集結。身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為什么還要走進線下的上海書展?答案或許藏在“鏈接”與“入口”里。
鏈接人與書的文化集市
在短視頻和人工智能精準推薦的浪潮中,有人會問:在家就能在線看書、刷各種知識節(jié)目,為什么還要冒著酷暑去擠人潮、翻紙質書?
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鄧建國看來,書展把閱讀從個人行為,變成整座城市的文化盛事。這種參與性與沉浸式的文化現(xiàn)場讓人意識到閱讀不是孤立的滑動屏幕,而是一種活著的文化鏈接。他形容上海書展如同大型文化集市,讓人愿意放下手機,走進人群。由此,虛擬時代“想象的共同體”變成線下真實共同體——同好在書展上如部隊會師般相互看見、攀談、握手、擁抱和鼓勁。
這份“看見”,是書業(yè)亟需的行業(yè)信心與專業(yè)引領。今年上海書展首設“長三角方志文化專題展區(qū)”、“舊書新知”全國邀請展、“長三角品牌實體書店展區(qū)”,力邀全國及長三角地區(qū)專業(yè)人士、從業(yè)者齊聚。
比如,以“方志長河·遇鑒江南”為主題,長三角方志文化周在上海書展開幕日啟動,推動優(yōu)質文化資源直達市民讀者。在上海展覽中心主會場的方志文化專題展區(qū),上海方志文化活動貫穿始終,并特設江蘇日、浙江日、安徽日,圍繞精品志鑒、特色地情讀物等地方志成果,陸續(xù)開展新書發(fā)布、名家講座、嘉賓對談、作者簽售,以及非遺體驗、蓋章打卡等多場活動,吸引更多市民讀者探入海派文化富礦,閱讀上海這部大書。
如何平衡專業(yè)深度與大眾需求,讓更多人文科普類讀物飛入尋常百姓家?入選2024年度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在上海書展首發(fā)的《文逾九章:吳文俊》解碼數(shù)學泰斗的科學人生,描述吳文俊的中學讀書、交大求學、負笈法國、回國報效、自主創(chuàng)新的生命歷程。
“讓高深的科學成就變得可知可感,讓科學家的精神品格觸手可及。”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陳華棟談到,多次帶隊參加上海書展,在科學家主題出版領域形成“學術與科普并重”鮮明特色,從《劍指蒼穹——錢學森的航天傳奇》《為國鑄盾——中國原子彈之路》到《文逾九章:吳文俊》,力爭把“中國科技之魂”叢書打造成傳遞科學精神、涵養(yǎng)民族自信的精品工程。
打通全民閱讀的更多入口
經(jīng)過21屆培育壯大,上海書展已然觸達這座城市的毛細血管,打通全民閱讀的更多入口。讀書不再只是凝視文字,而是與城市共生共舞共創(chuàng)的姿態(tài)。
上海書展期間,上海新華傳媒與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長三角之聲在上海書城雙主場,聯(lián)合推出大師書房“向大師致敬”七天七講。第一季向徐森玉、朱東潤、王蘧常、熊佛西、胡煥庸、馮契、陳從周(按生年為序)七位大師致敬。大師生平涉及哲學、文學、藝術、歷史、地理等多個學科領域,為存續(xù)文脈篳路藍縷、為國計民生經(jīng)世致用、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為中國改革發(fā)展建言獻策,在各自領域享譽海內外。
上海書城一樓開辟專區(qū)展示七位社科大師生平、大師文集及后人研究著作,并提供書籍銷售服務;每天19:00-20:30,七位大師的家屬、弟子及研究學者將陸續(xù)做客七樓全媒體直播間,分享自己候大師起居生活的溫情記憶、從大師問道求學的難忘經(jīng)歷、編大師遺著遺稿的深切體會、讀大師論著文章的獨到心得……長三角之聲總監(jiān)殷月萍表示,2018年上海市社聯(lián)推出首批68位社科大師,此次在上海書城落地“大師書房”,希望在大師家屬、各界專家學者的支持下,創(chuàng)作更多符合互聯(lián)網(wǎng)收看收聽習慣的優(yōu)質內容,“讓大師的智慧學養(yǎng)成為照亮生活的一束光”。
上海書展各區(qū)分會場彰顯區(qū)域人文特色,比如,長寧區(qū)參與主辦第二屆“書香上海·東方閱讀盛典”,開啟“悅讀長寧·東方讀書會”系列活動;寶山區(qū)圖書館聯(lián)合中國郵政定制的“研學手冊”收錄書展活動信息,打造隨身攜帶的“文化護照”;嘉定區(qū)通過童聲繪鄉(xiāng)情、行走非遺、書香田園等活動推動鄉(xiāng)村閱讀……參與上海書展的46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讓市民轉角就遇到閱讀。不止于上海,從福建三明到新疆喀什,再到今年浙江烏鎮(zhèn)分會場,上海書展打破地域界限,充分釋放溢出效應。
這或許正是書展的終極意義:讓書香從殿堂滲入街巷,讓每個平凡瞬間都擁有詩意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