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星,一個壽星長壽八方
壽星是掌管人們長壽的重要神祇,亦稱南極仙翁、南極老人。人們對老壽星常言“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吉祥之語。
壽星作為天上的神仙,在中國古代的二十八星宿中占據重要地位?!稜栄拧め屘臁酚涊d,壽星由角宿和亢宿組成。角宿與亢宿均屬二十八星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分別為第一宿和第二宿。角亢兩宿位居各宿之首,列宿之長,因此被視為壽星。
據《史記》所述,西方有一顆大星即為南極老人。南極星現于夜空,象征政治穩(wěn)定、天下太平;反之,若南極星隱而不現,則預示天下將生戰(zhàn)亂,為大兇之兆。由此可見,在古人心中,南極星地位顯赫,關乎天下太平或戰(zhàn)亂的預兆。
在古人心目中,南極星作為壽星的作用至關重要。其出現與否直接影響國運。南極星位于天之南,故得名南極。依照古代通用觀念,“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具體而言,南極星能助人延壽;宏觀來看,亦能延長國家命運。換言之,壽星還預示帝王的壽命,而君王之安危自然系于天下之太平。
壽星既然擁有如此巨大的權能,專門祀奉壽星的宮觀自然遍布各地,人們紛紛前往壽星廟祈福祝壽,按時進行祭祀。祭祀壽星的習俗起源甚早,早在周朝就已出現。在周朝,每逢秋分,人們面朝南方,恭恭敬敬地祭祀壽星。春秋時期,壽宮應運而生,成為專門祭祀壽星的地方。到了漢朝,祭祀壽星的活動更加世俗化,也更加普遍。漢朝以后,隨著儒家思想的廣泛傳播,人們將敬奉壽星與儒家推崇的“孝”道合二為一。
人們將長壽的老人視為壽星,視作國家祥瑞的象征,故稱之為“人瑞”,歷代君主對此尤為重視。古時候,人的壽命較短,老人年至七十便被視為高壽,朝廷會授予王杖;若活到八十歲以上,朝廷的賞賜則更為豐厚。長壽的老人象征著國泰民安,朝廷自然要給予崇高的待遇。普通家庭在老人誕辰之際,也會大肆慶祝一番,這正是儒家倫理道德的體現,亦即孔子所推崇的孝道。
民間家庭祝壽亦有許多講究,設有壽堂、壽幢、壽屏、壽像,還有必不可少的壽宴、壽面等。即便家境貧寒,無法擺出盛大排場,至少也要吃上一碗壽面。祝壽除了熱鬧而繁瑣的儀式,還少不了風雅的條幅、詩文唱和,這些文采斐然的行為為祝壽平添了幾分雅致。人們對老壽星說得最多的祝福語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類既夸張又吉祥的話語。
福、祿、壽三星常一同出現,各自掌管人們的不同命運:福星主司福運,祿星主司官員俸祿,壽星主司人壽夭。古代有俗話說:“五福壽為先?!笨梢娙藗儍刃纳钐幦韵M芏嘞硎芤恍┰谑赖臅r光。因此,在三星之中,壽星的地位最為尊崇。壽星的形象極為獨特,在年畫中頻繁出現。他通常飄灑著一把長長的白胡子,面色紅潤如熟透的桃子,笑容可掬,神采奕奕,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高高凸起的額頭,仿佛蘊藏著深不可測的智慧。壽星微微有些駝背,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拿著仙桃,滿臉笑容,一團和氣。
在民間傳統繪畫中,壽星身邊常點綴著松樹、仙鶴、小鹿等祥瑞之物,有時還有仙童侍立。人們將壽星描繪成長壽老者的形象,寄托了安享長壽的美好愿望。
壽星逐漸從星宿演變?yōu)槿烁窕纳竦o,在一些白話小說中頻繁出現。有人認為壽星是由歷史人物轉化而來,據說壽星曾被貶至凡間,成為貧寒儒生劉本道,后成仙回歸天庭。明代小說《西游記》中描繪的壽星形象長頭大耳、身材矮小,隨著《西游記》的廣泛流傳,這一壽星形象便沿用至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