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的陽光不溫不燥,體感正好,宗某開著自家七座商務車,載著妻子吳某和一雙兒女出門,去感受大自然的旖旎美景。這本該是五一假期的溫馨畫面,卻在中午11點被撕得粉碎——后座上2歲的兒子突然沒了意識,小小的身體泛著青紫。一家人瘋了一樣沖到醫(yī)院,可“缺氧缺血性腦病”這冰冷的死亡診斷,像一記重錘砸碎了所有希望。
事情原因是這樣的,那天爸爸開車,媽媽坐第二排右邊,5歲的姐姐在第二排左邊,2歲的弟弟自己在第三排低頭玩手機。姐姐覺得座椅有點不合適,就自行調節(jié),2歲弟弟被座椅壓了頭,此時媽媽竟渾然沒有發(fā)覺。車開著開著,媽媽突然發(fā)現姐姐把座椅調得特別低,一回頭,弟弟的頭被死死擠在座椅下面。于是趕緊查看,送往醫(yī)院,但已經晚了。痛失幼子的父母,轉頭就把汽車制造商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車的問題!他們說第二排座椅調節(jié)時沒有“自動感應回彈”功能,力氣太大像鐵鉗,是個“隱藏殺手”,更怪廠家沒在顯眼地方貼個嚇人的警示標。開口就要兩百萬賠償,外加公開道歉。
法院的卷宗攤開,呈現了另一面。這輛2021年出廠、檢驗合格的商務車,《用戶手冊》里白紙黑字寫得清請楚楚:“警告:為了降低受害風險,車內必須安裝兒童保護裝置。如果未將兒童正確安置在兒童保護裝置內,則兒童可能在碰撞事故中受到嚴重甚至致命的傷害?!庇脩羰謨灾械木婧妥⒁鈨热萦兄鞔_的標注說明, 話已經說得像敲鑼打鼓般響亮了。
判決結果?法院把原告的訴請給駁回了。
這事兒被捅到網上,瞬間炸了鍋??纯蛡兛蓻]那么多彎彎繞繞,評論像刀子一樣快準狠:
同情派:
“車企太黑心,現在汽車都能自動駕駛了,咋連個防夾座椅都沒有?”
“要是座椅能感應到后面有人,自動彈回去,孩子能死嗎?車企就是想省成本!”
“車企仗著有國家標準當擋箭牌,根本不管消費者死活”。
“建議車企以后在座椅上裝個攝像頭,實時監(jiān)測后排,不然出事兒就甩鍋家長,太沒良心了?!?/p>
反對派:
“安全帶警告牌得貼擋風玻璃上?不,廠家該貼父母腦門上!”
“買個幾千塊的安全座椅比換個手機還肉疼?監(jiān)護人的責任推給廠家,這算盤打得火星子都濺我臉上了。”
“民法典1202條寫得明明白白,產品缺陷才擔責。法院都判了車沒問題,符合國家行業(yè)標準,孩子爹媽這鍋甩得,牛頓棺材板都要壓不住了——地心引力都沒這么能甩。”
“建議汽車廠家直接配育兒嫂功能得了,省得爹媽自己不動腦子?!?/p>
“法律的紅線劃得清清楚楚——自己沒牽好孩子的手,摔了跤別怨路不平?!?/p>
“自己沒看好孩子,還好意思訛車企?要是這都能賠,以后家長都不用管孩子了,出事兒就找廠家背鍋得了?!?/p>
有位律師網友分析:“根據《產品質量法》,產品缺陷得是‘不合理的危險’,座椅手動調節(jié)符合國家標準,很難算缺陷。而且車企已經盡到了警示義務,家長沒履行監(jiān)護責任,法院駁回挺合理的?!边€有人提到兒童安全座椅的普及率問題:“中國兒童座椅使用率才28%,好多家長覺得麻煩或者貴,這才是悲劇的根源?!?/p>
法律的天平這一次堅定地傾向了理性一端:那本被束之高閣的用戶手冊,早已發(fā)出無聲的嚴厲警告;國家白紙黑字的安全標準,車輛也穩(wěn)穩(wěn)達標。當父母的指尖滑過手機屏幕的時間,遠遠多過翻閱那本救命手冊的片刻,監(jiān)護的責任便出現了可怕的真空?!段闯赡耆吮Wo法》第18條不是擺設,它清晰地要求父母為孩子筑起“安全座椅”這樣的生命護欄。這起訴訟,更像是一面殘酷的鏡子,照見某些家長對自身法定義務的驚人漠視。法律不會、也不該為監(jiān)護的缺失買單。安全,終究攥在自己手中,而非推責時的指縫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