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下方播放按鈕收聽十點主播聞悅朗讀音頻
作者 | 零一讀書會
來源 | 零一讀書會
在日本的一家醫(yī)院,有一位工作了70年的心理醫(yī)生,她明明可以早日退休,過上輕松自在的日子。
卻偏偏因太受患者喜歡,竟在76歲的高齡被要求再次返回醫(yī)生崗位。
此后她一直持續(xù)工作到90歲。
無論是人人仰慕企業(yè)家,還是婚姻不和諧的中年人,都喜歡向她敞開心扉,尋覓解藥。
她就是本書的主人公,恒子奶奶。
在這個人人厭惡996工作的時代,為何有人愿意持續(xù)工作到老?
相信讀完這部傳記,每個人都會被她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所感染。
或許普通人的一生并不需要做成多少驚天動地的大事。
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做好眼前的工作、便是不平凡的一生。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
不喜歡目前的工作,但眼下又找不到更合適的;
工作沒有價值,得不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人際交往讓自己十分頭疼等等。
書中的恒子奶奶在心理咨詢過程中,也遇到過許多類似的問題。
有些人甚至因為工作而焦慮、失眠,遭遇職場欺凌。
在她看來,如果這份工作讓你一直做出巨大的犧牲,那一定要果斷離開,毫不猶豫。
倘若是在工作初期,就不必思考得太長遠。
也不要對工作期待過高,先試著去做,心里就會順其自然地接受。
心態(tài)轉(zhuǎn)變了,工作的成果也會令人滿意許多。
16歲那年,中村恒子獨自前往大阪學醫(yī)。
恒子的父母更寵愛兩個弟弟,女校畢業(yè)后,父母給她兩個選擇,要么嫁人,要么當老師。
總之,她需要盡快自食其力。
恰好她的叔叔愿意資助她學醫(yī),這對于農(nóng)村出身的恒子已是最好的選擇了。
成為醫(yī)生后,她也沒有“救死扶傷,助人為樂”等崇高理想。
僅僅因為她需要這份工作,談不上快樂不快樂之說。
她認為,為了錢而工作,是理所當然的。
與其花時間焦慮未來、思考為了什么工作,不如果斷地告訴自己:
工作是為了賺錢養(yǎng)活自己而已。
抱著這種心態(tài),恒子奶奶竟然在88歲之前,都保持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量。
并成為了醫(yī)院離不開的骨干醫(yī)生。
想想自己工作已有十余年,中途曾有過無數(shù)個改行、停止工作的念頭。
也時常羨慕別人可以整日游山玩水,去看世界。
可真正放長假休息時,卻發(fā)現(xiàn)長時間不工作,不僅容易日夜顛倒,對生活的熱情也開始逐漸消退。
整個人顯得毫無力量感。
于是開始調(diào)整心態(tài),嘗試接受工作的磨礪。
漸漸地,發(fā)現(xiàn)自己在忙碌之中收獲的不僅僅是一份薪水,而是一份充實感。
很贊同一句話:
上班最大的意義,不是那點工資,而是工作能讓你有規(guī)律的生活,有見人的機會,有穩(wěn)定的社交圈子。
工作雖苦,但至少它給予了我們證明自己的價值的機會。
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出去要頹廢。
對現(xiàn)狀不滿意時,不妨調(diào)整心態(tài)去工作,內(nèi)心也會變得充盈而踏實。
27歲時,恒子與一名外科醫(yī)生結(jié)婚,可婚后她才發(fā)現(xiàn),丈夫與婚前反差巨大。
他嗜酒如命,還特別喜歡請客吃飯。
每天晚上他都會和一幫人喝酒,大手大腳的把工資花完。
因此家里的開銷完全指望不上他。
恒子曾拿離婚協(xié)議書威脅他,可他安分一段時間后,仍舊如此。
此時恒子意識到,改變他人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
倘若繼續(xù)與他較勁,只會讓自己越加煩躁。
與其如此,不如努力工作,不再指望丈夫的任何收入。
沒有了期望,也就沒有了失望。
她將這些壓力轉(zhuǎn)化在工作中,同患者交流時,順便說說丈夫的壞話。
沒想到患者聽完心情舒暢了許多,自己的壞情緒也減退了不少。
其實生活中,與恒子類似的家庭比比皆是。
丈夫習慣性當甩手掌柜,妻子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
她們試圖改變丈夫,卻發(fā)現(xiàn)于事無補。
很多人好奇恒子為啥不離婚,她解釋道,單身媽媽和單身爸爸在如今并不稀奇。
但在她當時所處的年代,一個人帶孩子需要面臨各種復雜的社會問題。
甚至還會受到不同的質(zhì)疑:
那個家庭的孩子肯定有問題。
因此,恒子決定到孩子結(jié)婚那天,再考慮是否維持這段婚姻關系。
漸漸地,她將精神寄托于工作,和同事們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沒想到工作竟然成了她的休息場所。
孩子們長大后,恒子會和她們一起登山,放松身心,以此轉(zhuǎn)移注意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恒子的丈夫性格變得溫和了許多,酒量也減少了。
此時恒子便打消了離婚的念頭。
有時候一段關系讓你感到不舒服,在不想結(jié)束的情況下,轉(zhuǎn)移注意力。
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的選擇。
作家貝克特爾也說過一句話:
當我們試著去改變別人,或者要求別人怎樣做的時候,八成是在自討苦吃。
成年人的相處,不必強行糾正,各自舒心就好。
你越是試圖掌控一切,越是徒勞無功;越是順其自然,反而收獲頗豐。
恒子不止經(jīng)歷了婚后雞飛狗跳的生活,還經(jīng)歷了無情的戰(zhàn)爭。
但從書中,卻看不到她的絲毫抱怨,而是接受生活的磨礪。
16歲那一年,去大阪學醫(yī)的途中,硝煙四起,戰(zhàn)火紛飛,死亡近在咫尺。
所有人都生活在恐懼之中。
或許是經(jīng)歷了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驚險,恒子認為自己能好好的活著已是一件幸事。
孩子出生后,恒子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成為了一名全職主婦。
但那時恰逢精神科醫(yī)生短缺的問題。
原單位不停地打來電話,催促她返崗,因此她不得不重返醫(yī)生崗位。
此時她的父母也過來與她同住,幫她照顧孩子。
只可惜父母雖然幫她把孩子帶的不錯,但也讓恒子失去了對生活的主導權。
比如,在孩子教育方面,她沒有話語權。
再后來,連恒子在上大學的弟弟也住到了她家里。
時間一長,恒子的丈夫便哀聲哉道:
我能待的地方只有衛(wèi)生間呀。
自那以后,他在外喝酒的次數(shù)越發(fā)頻繁。
那段日子,恒子一邊要遭受丈夫親戚的指責,一邊要維持家庭開支。
她越發(fā)不敢輕易離職。
家庭的一地雞毛,和高強度的工作負荷,讓她時常飽受精神上的煎熬。
這樣的狀態(tài)大概持續(xù)了10年,她才終于從丈夫和父母的夾縫中解放出來。
換成普通人,早已無法忍受家庭和工作的雙面夾擊,但恒子卻有自己的解壓方式。
比如:
每天只需想清楚今天一天的事情就可以了,遇到天大的事晚上先睡覺,第二天早上再思考。
無論家庭瑣碎有多復雜,自己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好好對待生活。
晚餐時間會喝點紅酒,點綴一下枯燥的日子。
她在書中寫道:
只要活著,人生總是有辦法的,能吃飽,能睡好,有一份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一定沒有問題。 即便有什么不順心,也不要太在意。
豁達的心態(tài)、穩(wěn)定的內(nèi)核,不僅讓她的生活回歸到正軌,還讓她在工作上成為了不可多得的人才。
切身經(jīng)歷過生活的蹉跎,便對患者的痛楚多了一份感同身受,能更好的幫助他們走出生活的陰霾。
所以人生過得順遂的人并非沒有煩惱。
而是他們有一顆愿意縫補日子的心,能把那些零碎的糟心事,拼成一幅好看的畫。
有人說:
世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也沒有一處人事不復雜。
對此深表認同,我們在羨慕他人光鮮外表的時候,卻忽略了他們背后承受的辛酸。
恒子奶奶的經(jīng)歷,為我們打開了生活的智慧之門:
上班的意義,不只是那點工資,而是鍛煉心智,督促你不斷前進;
與人相處,不必期待改變他人,在自己的生活、興趣中尋求充實感,才會獲得快樂源泉;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過好當下,哄好自己,便是精彩的一生。
愿你我都可以在平淡的生活里熠熠生輝。
作者 | 零一讀書會,來源:零一讀書會
主播 | 聞悅,愛唱歌的主持者,公眾號:聽聞悅。
圖片 | 視覺中國,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