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經(jīng)可是中年女性追求自由的代表人物,還出席過紅毯,但是沒想到的是這一次的電影宣傳,卻把自己多年來積攢的口碑打回了原型,這個人就是網(wǎng)紅蘇敏。
然而,面對這樣的爭議,她也發(fā)了段視頻,進行了回應,但網(wǎng)友也不再同情她了。
一場宣傳翻車,讓溫馨電影“跌落神壇”
8月12日,本該是電影《浪浪山小妖怪》持續(xù)乘勝追擊的日子。這部暑假檔的黑馬電影憑借8.6的高評分與接近6億的票房,成為近年來少有的好口碑原創(chuàng)動畫。
觀眾稱贊它是孩子看奇幻冒險,成人看生存寓言的佳作,尤其是影片中豬媽媽的形象,更是不少影迷的淚點來源。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因為一場宣傳活動,這部被夸為溫馨治愈的電影口碑一夜之間崩塌。不僅電影票房增速明顯放緩,甚至還引發(fā)了退票潮,評論區(qū)也是怨聲載道,徹底炸開了鍋。
原本電影方希望通過邀請幾位嘉賓站臺進一步拉近作品與觀眾的距離,但令人意外的是,這次站臺的嘉賓人選并不是專業(yè)影評人、高口碑演員,而是蘇敏和傅首爾,兩位因“逃離家庭”和“女性獨立”聞名的公眾人物。
按照流程,二人上臺與觀眾分享觀影體驗。然而,蘇敏的一番發(fā)言卻讓氣氛瞬間凝固。她提到希望“豬媽媽也能離開浪浪山”,并以自己的婚姻經(jīng)歷為例,鼓勵豬媽媽主動“逃離”。
傅首爾也不遑多讓,忙不迭地宣揚自己的“獨立人生”。
問題是,電影本身的主題是“珍惜身邊的美好”和“家庭親情的力量”,本質(zhì)上是傳遞一種對家人的理解與守護的態(tài)度。蘇敏的發(fā)言卻強行將個人經(jīng)歷嫁接到角色上,這種解讀顯然與電影的核心主題南轅北轍。
活動結束后,觀眾的反應可以用“憤怒”二字來形容。
社交平臺上關于電影的討論快速出現(xiàn)負面轉(zhuǎn)向,有人直言“早知道有蘇敏這種人站臺,絕對不會去看”,還有人干脆表示“退票了,成功勸退全家!”
一個曾經(jīng)的精神符號,為何如今成了眾矢之的?
蘇敏曾是經(jīng)歷過生活重創(chuàng)后重新站起來的女性代表。
2020年,蘇敏一段詳細記錄她自駕逃離婚姻的視頻讓無數(shù)中年女性熱淚盈眶。在長達38年的隱忍生活中,她從原生家庭的“扶弟魔”變成丈夫眼中的“免費保姆”,照顧老人、小孩操勞家庭,卻得不到絲毫尊重。
這種強烈的不平衡感讓她最終選擇開著一輛二手車毅然出走。
彼時,蘇敏的經(jīng)歷正是無數(shù)困于婚姻圍城中的女性所渴望的“覺醒”案例,她的標簽從“主婦”變成了“獨立女性”。
此后,她不僅成功與丈夫離婚,還支付16萬補償金徹底斷了經(jīng)濟關系。她用“逃離婚姻”這一為自己開辟新生活的行動獲得了廣泛的認同。
尤其是被拍成電影后走上戛納紅毯的高光時刻,蘇敏更是被奉為“女性覺醒的精神代言人”。但隨之而來的爭議也逐漸浮出水面,是否從家務桎梏中逃離,就等于對家庭情感的完全否定?“
女子覺醒”到底是現(xiàn)實自救還是被過度消費?
《浪浪山》事件讓蘇敏徹底翻車
《浪浪山小妖怪》的受眾本是一家三代共同走進影院,其核心是珍惜當前的美好生活。
而蘇敏和傅首爾卻將自身獨立人設強行嫁接到電影主旨,不僅不符合電影的本意,還帶上了濃厚的“價值輸出”味道。對于觀眾來說,這是一種消費場景錯位,更是一種不敬。
很多網(wǎng)友表示,蘇敏的發(fā)言讓他們感覺被冒犯了?!半娪白屛曳此技彝ブ械臏嘏?,但蘇敏卻告訴我家是束縛,是需要逃離的,這不是在綁架我的選擇嗎?”
顯然,蘇敏的發(fā)言激怒了不少原本對她抱有好感的觀眾?!疤与x婚姻”的道路或許對蘇敏個人是解脫,但當它被上升到推廣、輸出的層面,觀眾只會感到厭倦,甚至反感。
初心漸遠,蘇敏的轉(zhuǎn)型困局
走紅初期,蘇敏的人設是“勇敢出走”、“尋找自由”。但如今,這樣的標簽似乎更多地暗含著功利成分。
少不了代言、站臺和曝光,或許這本身無可厚非,但一旦在商業(yè)化活動中缺乏適當?shù)倪吔绺?,就極容易陷入爭議漩渦。
對于女性主義,有人選擇守護家庭,也有人選擇追尋個人發(fā)展,而蘇敏的做法看似在彼此較勁,試圖讓“逃離”成為唯一正確的真理。這本質(zhì)上是一種不尊重多元選擇的狹隘態(tài)度。
當然,背后還有更現(xiàn)實的問題,那就是這樣的站臺是否與收益掛鉤?
作為素人出身,對接好資源、維護好聲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若喪失對于場合與角色的敬意,無論一次次站臺背后是多少收入,觀眾也只會看到刻意的人設消費和“吃相難看”的背叛感。
名利場的沉浮
這一場風波,也許標志著蘇敏從女性榜樣到“人設割裂”的轉(zhuǎn)折點。她曾經(jīng)給無數(shù)人希望,但當這一“希望”過度與名利捆綁,她的“覺醒”到底還能不能持續(xù)得到真實的認同?
正如許多評論所說:“蘇敏為了自由和尊嚴拋開曾束縛自己的家庭,但如今她又是否在名利場上丟失了初心?”
這場關于《浪浪山》的翻車事件,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蘇敏的“覺醒”到底是她的生活選擇,還是為了迎合市場的一場精心表演?
面對這些爭議,她也在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認為這只是自己的觀后感。然而網(wǎng)友并不買賬!
結語
短短四年時間,蘇敏從默默無聞到光芒萬丈,又從“精神榜樣”到因吃相難看備受爭議。曾經(jīng)的她讓人欽佩,如今卻讓人唏噓。
或許,真正的覺醒并不是極端與對抗,而是尊重每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將所謂的“正確”強加給每一個人。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