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弘一法師有言:“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此言揭示人心之奧秘?!?/strong>
此語非是簡單勸人安于現(xiàn)狀,實在是一把鋒利小刀,輕輕剖開那“天堂”表面浮華,露出其中空無的內(nèi)里。
天堂既在想象中,便永無抵達之日。我們總以為那更遠、更高的地方,才是真正值得停駐的福地。
于是,手機屏里不斷閃動著他人精裝過的生活,仿佛一扇扇通往“天堂”的窗戶;我們羨慕著,又焦灼著,仿佛自己永遠被排除在外,被遺棄在門外了。
殊不知,那些精心修飾的片刻,恰似海市蜃樓——看似近在咫尺,實則永遠在遠方。
這般追逐,恰如古人所言:“得隴望蜀”。我們被那永不知足的欲望驅(qū)動著,心神總懸在夠不著、抓不住的地方,如何能踏實品嘗眼前手中之物的滋味?
那無休止的渴望,恰似一口深不見底的枯井,投進多少珍奇也填不滿,唯余空洞回響,最終反噬了靈魂安寧。
真正的安樂,并非仰仗外物堆砌,而在于心田的飽滿豐盈。人若能安住于當下的“地上”,縱然簡陋,亦能于尋常縫隙里掘出金子般的光澤。
昔年東坡先生于黃州貶所寫道:“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p>
這并非枯坐,而是心在貧瘠處安營扎寨,于是荒蕪里亦生出“清歡”的綠意。他身處泥濘,卻將困厄日子過成了悠長的詩篇。
我曾見過一位鄰家老嫗。她終日坐在巷口舊竹椅上,膝頭一只竹籃里,盛著幾縷針線,幾枚鈕扣。
日光傾灑,她瞇著眼,一針一線縫補舊衣,臉上無絲毫怨艾,只有一種近乎虔誠的滿足與寧靜。
她縫補的哪里是衣物?分明是在一針一線里縫補出自己內(nèi)心的安然無恙。那粗茶淡飯的日子,因她心境的明亮,竟似被鍍上了一層溫潤光澤。
這“地上”的安樂,非是消極屈從,乃是看清了生命真相后,一種不憂不懼的從容選擇。
當心不被外物牽扯,便能在這片看似平凡、甚至粗糲的“地上”,耕耘出屬于靈魂的飽滿果實。
世人常以為,安樂須是華堂美器,金玉滿堂。弘一法師卻指出,那臥地猶安的知足者,恰是“安樂”的真正主人。
所謂“天堂”之虛幻,正在于它許諾著一種外在的、終將腐朽的滿足,卻忽略了內(nèi)心才是那唯一能真正開花結(jié)果的園地。
知足者,心內(nèi)自有星斗滿天。人間萬事,非唯向外求索方得圓滿。
人若能安于這腳下“地上”,讓心穩(wěn)穩(wěn)沉潛,便能于粗樸中品出真味,于喧囂外聽見清音——這便是弘一法師所點破的人間至理。
當心不再如浮萍般飄搖于欲望之海,當靈魂在“地上”穩(wěn)穩(wěn)扎下根須,這平凡日子便自能生出滋養(yǎng)靈魂的清泉。
心不為外物所役,粗糲塵埃亦能生出芳香;若執(zhí)念如枷鎖,縱處瓊樓玉宇,亦不過是金絲籠中囚鳥,在華麗樊籠里日夜哀鳴著自由的缺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