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1955年,黃克誠被授予大將軍銜。在共和國的開國將領中,他是因講真話被罷官次數最多的一位。他一生以敢于直言著稱,從不察顏觀色、人云亦云,也從不患得患失、違心屈服。
有人講,黃克誠天生后腦勺上長“反骨”。他一生都勇于扮演“反派”角色,在關鍵時刻始終以唱“反調”出名,其中影響最大的有10次。
青年時期的黃克誠
01 黃克誠第一次唱“反調”,是1927年12月反對“暴動”。
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后,黃克誠回到湖南省永興縣,開始秘密組織農民武裝起義。
蔣介石的大屠殺早就使一些革命者心里窩了一肚子火,在一次特別支部大會上,黃克誠傳達了湘南特委提出的暴動口號,與會人員一聽就像點著了火藥桶,要求立即行動。黃克誠說:“暴動的事,我贊成,但時機還不成熟,缺乏群眾基礎,等組建起工農武裝隊伍后暴動也不遲。”
他的同窗好友馬上指責他:“膽小鬼,就你怕死,我看你是右傾機會主義者?!?/p>
其他人紛紛加入群起而攻之的行列,這是黃克誠第一次作為右傾機會主義者遭到批判。
02 黃克誠第二次唱“反調”,是1928年1月反對“燒房子”。
湘南暴動后,湘南特委提出所謂“焦土戰(zhàn)略”,命令各縣大燒大殺,以此阻止敵人的進攻,老百姓為此不得安生。
黃克誠在討論湘南特委的指示時,堅決反對這種錯誤政策:“燒房子的做法不得人心,我不贊成。”
縣委書記嚴厲地對他說:“就由你負責燒縣城,看你燒不燒,否則我就給你處分。”
黃克誠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指揮部隊只燒了衙門、祠堂和個別商店,而把縣城的大部分房屋和商店保留了下來,但是他被撤銷了縣委委員職務。
03 黃克誠第三次唱“反調”,是1930年7月反對“攻打武漢”。
當時,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統(tǒng)治了中央領導機關,把中心城市的武裝暴動看成是決定中國革命勝負的關鍵,提出了“攻打武漢、飲馬長江”的口號。
1930年7月中旬,紅三軍團、湖南省委、湘鄂贛特委在平江縣舉行聯席會議,作為支隊政委的黃克誠提出:“現在提出奪取武漢的主張是不現實的,因為目前我們根本不具備奪取武漢的條件。”
他的發(fā)言立即受到與會者的嚴厲批評,指責他的觀點是“嚴重的右傾機會主義”。
軍團政委賀昌試圖說服他承認錯誤,他拒不認錯,大聲表示:“現在不服,將來也不服,準備再和你爭論20年?!?/p>
據此,紅三軍團撤銷了準備任命他為縱隊政委的決定。彭德懷對他說:“提了沒用不如不說,下一次你少放炮。”他說:“這做不到,明知不對,讓我不說,殺了也不干!”
04 黃克誠第四次唱“反調”,是1931年夏反對“肅反”。
當時,黃克誠擔任紅三師政委,被從反“圍剿”前線召回,肅反委員會交給他一份“AB團”分子名單,要他照單抓人。他據理力爭,愿用腦袋擔保這些人沒有問題,結果遭到嚴厲訓斥。他便讓點名要抓的人暫時上山躲起來,此事被肅反委員會發(fā)現,躲藏的人不久被殺害了。
黃克誠質問肅反委員會的人:“為何濫殺無辜?”結果肅反委員會將他逮捕,以“同情和包庇反革命,破壞肅反”的罪名,欲將他處決。
軍團長彭德懷聞訊后,火速從前線趕回,要求“刀下留人”,黃克誠才幸免一死,但被撤銷了師政委職務,到軍團司令部當了一名秘書。
05 黃克誠第五次唱“反調”,是1932年10月反對“打贛州”。
黃克誠任紅三軍團第一師政委不久,臨時中央再次推行“左”傾冒險主義,指令紅軍攻打贛州。他和軍團長彭德懷吵了起來:“彭老總,你這是半個立三路線!”結果打贛州失利,黃克誠為減少損失,帶領部隊主動撤出戰(zhàn)斗。
贛州戰(zhàn)役后,紅三軍團政治部專門為黃克誠開了一個廣昌會議,集中批判他的錯誤,與會人員指責他“一貫右傾,對抗中央路線”。
他據理力爭,拒不檢討,還批評上級推行“左傾冒險主義”,又一次被撤銷師政委職務,到紅三軍團教導營擔任政委。彭德懷找他談話說:“再提意見,你就要被攆出紅軍了?!彼f:“我又不是啞巴,怎么能有話不說!”
06 黃克誠第六次唱“反調”,是1935年1月反對“硬拼”。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挫敗后被迫長征,攻占遵義后,黃克誠向上級建議:“老根據地已經喪失,主力紅軍又受到重大打擊,剩下的部隊已經不多了。當前應保存實力,盡量避免與敵人硬拼,為中國革命保存一點火種和骨干?!?/p>
結果,他被懷疑對革命悲觀失望,缺乏信心。
部隊進到西昌,紅三軍團召開團以上干部會議,黃克誠又被點名批評為“右傾機會主義”。他再一次被撤銷師政委職務,到師司令部擔任偵察科長。
07 黃克誠第七次唱“反調”,是1942年反對饒漱石搞“小動作”。
當時,饒漱石任中共中央華中局代理書記兼新四軍政委,獨攬黨政軍大權,采取不正當手段,排擠新四軍軍長陳毅。
黃克誠時任新四軍三師師長兼政委,他實在看不慣饒漱石的所作所為,在華中局擴大會議上拍案而起,批評饒漱石:
“無論如何,讓陳毅軍長離開華中,是個很大的損失。毛澤東和朱德同志在一起工作多年,彼此也有過不同意見,但他們卻始終團結合作得很好。你剛來不久,就想把陳毅同志擠走,實在不應該。你這種做法很不光明磊落,不是共產黨人的作風?!?/p>
他的直言不諱的批評,使饒漱石敢怒不敢言。
08 黃克誠第八次唱“反調”,是1943年7月反對“搶救運動”。
1943年7月15日,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康生在延安干部大會上作了《搶救失足者》的動員報告,掀起了所謂“搶救運動”,要求對全黨干部進行一次組織審查,造成了大批冤假錯案。當時中央有指示,誰也不敢不執(zhí)行。
黃克誠在所領導的新四軍3師7旅搞了一下試點,發(fā)現有一半的人需要“搶救”,感到這與當年中央蘇區(qū)抓“AB團”分子如出一轍,便一邊向上級打報告表示反對,一邊下令在本師不搞“搶救運動”。
一些好心人勸他說:“和上面對著干,會有麻煩的?!?/p>
他說:“我一個人有點麻煩沒有關系,要是那么多人都有麻煩,可就真麻煩了。”“我寧愿錯放,也不能錯殺。”
為此,他又被扣上一頂“右傾”的帽子。
09 黃克誠第九次唱“反調”,是1946年5月反對“四平決戰(zhàn)”。
1946年4月,國民黨軍隊集中8個軍的兵力攻打四平,林彪指揮10萬大軍與敵人在四平一線展開激戰(zhàn)。
毛澤東非常重視四平之戰(zhàn),從4月6日至5月19日,先后給林彪發(fā)去10多份電報,中心內容是堅守四平、死守四平。
黃克誠從大局出發(fā),主動向林彪提出從四平撤退的建議。黃克誠看到林彪對他的建議不予理睬,便于5月12日直接致電中央,建議四平保衛(wèi)戰(zhàn)適可而止,不能與敵人硬拼。
5月19日,毛澤東以軍委名義給林彪電報:“如果你覺得繼續(xù)死守四平已不可能,便應主動放棄四平,由陣地戰(zhàn)轉為運動戰(zhàn)。”顯然,毛澤東采納了黃克誠的建議。
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有一次毛澤東與黃克誠談起四平保衛(wèi)戰(zhàn)時說:“固守四平,是我決定的?!秉S克誠說:“是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泵珴蓶|一時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才自言自語地說:“那就讓后人去評說吧?!?/p>
1959年6月,彭德懷出國訪問回京,黃克誠到車站迎接
10 黃克誠第十次唱“反調”,是1959年7月反對“浮夸風”。
當時,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上因反對“大躍進”等“左”的錯誤,上書毛澤東提出不同意見,在大會上受到批判。
黃克誠在會議中間被叫到廬山批判彭德懷,卻在會上公開表示同意彭德懷的看法。
中央常委劉少奇、周恩來等找黃克誠談話,要他與彭德懷劃清界限,但他仍“執(zhí)迷不悟”。
實在不行,毛澤東親自出馬與他談話,指責他是彭德懷的政治參謀長、“湖南集團”的首要人物、“軍事俱樂部”的主要成員,與彭德懷是“父子關系”,黃克誠一一進行了辯論,反對強加給自己的幾頂帽子,最后表示:如果說我的觀點與彭德懷的觀點基本一致,我還是承認的。
黃克誠在關鍵時刻的表現,讓毛澤東深深失望了。
8月2日,在批判彭德懷的中央全會上,有人要黃克誠對彭德懷“反戈一擊”,被他斷然拒絕。
結果,黃克誠被撤銷中央書記處書記、軍委秘書長兼總參謀長職務,打入“彭德懷反黨集團”,一頂右傾帽子整整戴了20年。
黃克誠一生因講真話被多次批判、多次罷官,但他始終無怨無悔、矢志不渝,始終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到了晚年,黃克誠在被罷免20年復出后,更是以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的鮮明態(tài)度,以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以敢于捍衛(wèi)真理的巨大勇氣,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對一些重大敏感問題坦誠地講出自己的真話。
1980年,黃克誠參加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座談會
1980年11月,黃克誠在中紀委會議上說:
“如果把建國以來我們黨所犯的錯誤都算在毛澤東身上,讓他一個人承擔責任,這樣做不符合歷史事實。過去解放新中國,建設新中國,我們這些老共產黨員都盡了一份責任,功勞大家有份?,F在把錯誤都算在一個人身上,好像我們沒有份,這是不公平的。我們應當來分擔應當分擔的責任,那才符合歷史事實,符合唯物主義?!?/p>
黃克誠在1959年廬山會議上受到毛澤東的錯誤批判和不公正處理,20年后,他能夠以公正的態(tài)度評價毛澤東,使許多人深為感動和敬佩,他的這番話也說出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共同心聲。
鄧小平在主持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過程中,始終把確立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作為“最核心的一條”,作為“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問題”,反復強調:“對毛澤東的評價,對毛澤東思想的闡述,不只是個理論問題,尤其是個政治問題,是國際國內的很大政治問題。”鄧小平特別強調:“講錯誤,不應該只講毛澤東,中央許多負責同志都有錯誤。在這些問題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種印象,別人都正確,只有一人犯錯誤。這不符合歷史事實。中央犯錯誤,不是一個人負責,是集體負責?!庇纱丝梢?,鄧小平和黃克誠對這個重大問題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黃克誠在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時,敢于突破一些歷史禁區(qū)和思想禁區(qū),講別人都不敢講的真話。特別是他對林彪的評價,在當時的政治氣氛和歷史背景下,確實需要超人的政治勇氣。當時,《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寫了關于林彪的條目,請黃克誠審定。他讀完條目后對秘書說:
“林彪的條目不能這么寫,這樣是不能向后人交代的。如果說熟悉林彪的人,我現在算是一個,也只有我這樣的人說話了?!腉’期間,雖然林彪也是整我的,但我還是要說他一些好話。”
黃克誠讓秘書把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的有關同志召集在一起,開門見山地對他們說:
“你們寫的這個條目,需要修改。你們要學司馬遷,要秉筆直書,要對歷史負責。林彪在我軍歷史上是有名的指揮員之一。后來他犯了嚴重罪行,是死有余辜。在評價他的歷史時,應該分為兩節(jié):一節(jié)是他在歷史上對黨和軍隊的發(fā)展、我軍戰(zhàn)斗力的提高,起過積極作用;另一節(jié)是后來他對黨、對軍隊的嚴重破壞,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后果。這兩方面都寫明確,不含糊其辭,才符合歷史事實?!?/p>
黃克誠用歷史事實客觀地評價林彪:
“我這個人是敢講真話的。現在我也要說林彪幾句。他和我早就認識了,井岡山會師就見到了他。以后我們分了合、合了分,有不少的接觸。在紅軍時期,朱毛手下戰(zhàn)斗力最強、戰(zhàn)功最大的是紅四軍。據我了解,林彪有指揮能力,算得上一員戰(zhàn)將。要承認這個事實。林彪生前我這么說,林彪死后我還是這么說。有人說林彪不會打仗,這不是歷史唯物主義態(tài)度,也不符合歷史事實?!?/p>
黃克誠說了紅軍時期,又說抗日戰(zhàn)爭,再說進軍東北。他說:
“林彪在東北是有很大貢獻的。去東北的時候,大概只有10萬人,進關時有120萬部隊,這不能說沒有他的功勞。如果我們說林彪是個不會打仗的人,只有鬼才信。遼沈戰(zhàn)役,他的功勞不能抹掉,也是抹不掉的。當然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但他是東北地區(qū)和部隊的主要領導人,這歷史功績不能抹掉?!?/p>
“建國以后,軍隊授銜,那是經過毛主席、經過許多同志反復考慮、權衡,才評出十大元帥,國內外都知道。如果把他寫成一個一無是處的人,不僅不符合事實,而且也難令人置信?!?/p>
有人提醒黃克誠,“文G”中林彪可是整過你的呀!的確,黃克誠被批斗時,給林彪寫過一封信,希望林彪就一些知情的事說一句公道話,然而林彪不但沒有為他說話,反而加重了對黃克誠的批判。黃克誠說:“不管他怎么對我,反正我是要公道地對他?!?/p>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在歷次政治運動中,有多少人屈從于權威、屈從于淫威,最終選擇了說假話,真話幾乎成了遙遠的絕響。黃克誠作為一個“死不悔改”的直言者,終生與真話為伍,終生與真理為伍,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寫的人。
1949年10月,黃克誠曾為一位死難者題詞:“威武不能屈,臨難不茍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本C觀黃克誠的一生,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為真話而生存,為真理而斗爭,從來沒有出賣自己的良心,也從來沒有出賣自己的靈魂。
1986年12月28日,黃克誠逝世。他的夫人唐棣華在挽聯中寫道:“即死無憾矣,仰不愧天,俯不怍人?!蓖炻搶懙们∪缙浞?,黃克誠確實當之無愧,應該永恒地雕刻在他的墓碑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