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鄰先生,你這一次歸國,可是誤上賊船了?!?/p>
1965年7月18日,克服重重困難,歷經(jīng)十年之久,才終于從美國輾轉(zhuǎn)回到祖國懷抱的李宗仁沒有想到,在7月26日這一天,他剛剛到達北京才只有短短六天的時間,他就得到了毛主席的親自接見,這讓李宗仁高興又激動。
要知道,毛主席接見重要的客人,都沒有事先安排,都是臨時決定的,李宗仁20日才到達北京,26日就受到毛主席的親自接見,這對于李宗仁來說,自然是激動欣喜萬分的。
26日一大早,李宗仁和妻子郭德潔一道,在老秘書程思遠的陪同下,緩緩走進中南海游泳池涼棚。涼棚是游泳池的休息室,這里寬敞明亮,溫度宜人,對于年已古稀的李宗仁來說,非常適宜。
一進涼棚,李宗仁環(huán)顧四周,涼風輕拂,池水微瀾,讓人頓覺神清氣爽,不覺低頭看向夫人郭德潔,兩人的臉上都露出愉悅的笑容。
李宗仁剛步入涼棚,毛主席一眼見到他,立刻走上前去,熱情握住了李宗仁的手,寒暄起來。
兩人一面說著話一邊走進涼棚,毛主席如同老朋友一般溫暖關(guān)心的話語,讓李宗仁夫婦非常感動。
雙雙落座后,毛主席忽然望著李宗仁,而后笑道,“德鄰先生,你這一次歸國,可是誤上賊船了?!?/p>
李宗仁字德鄰。毛主席這一句話說得突兀,李宗仁乍聽之下,一下子就懵了,表情發(fā)愣地看著毛主席,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毛主席為何在兩人愉快的交談中,忽然說出這句話呢?
這一切,都要從李宗仁和臺灣省及美國的特殊關(guān)系說起。
失意人逢失意事
1948年4月,李宗仁當選南京國民政府“副總統(tǒng)”,1949年初,蔣介石宣布引退后,李宗仁出任國民政府“代總統(tǒng)”。
蔣介石敗退臺灣后,李宗仁于1949年11月20日由南寧乘坐專機飛往香港。
居住香港期間,蔣介石多次派人游說李宗仁赴臺。公開拒絕與蔣介石合作之后,李宗仁于這一年的12月5日,乘機由香港飛往美國紐約。
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yī)院,李宗仁接受了胃潰瘍手術(shù)治療。
在哥倫比亞大學醫(yī)院住院期間,已經(jīng)于1950年3月1日在臺灣宣布“復職”的蔣介石,多次發(fā)電報到美國,催促李宗仁早日赴臺“輔政?!?/p>
李宗仁得知這一消息后,在紐約公開指責蔣介石的所謂“復職”,是“違憲”之舉,明確表示不合作。
不過,雖然口頭上聲聲指責,李宗仁也知道,蔣介石已然是臺灣省的實際掌權(quán)者。
李宗仁企圖借助美國之力,為自己爭取政治利益,然而,卻事與愿違。
到美國之后,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杜魯門,只是在白宮接見了李宗仁,對其進行不痛不癢的象征性撫慰,雙方的談話內(nèi)容,一旦涉及臺灣和大陸政治議題,杜魯門就立刻岔開了話題,刻意回避。
如此,李宗仁也只得尷尬一笑,心里的痛楚,無處傾訴。
政治失意的李宗仁,隨著身體的日漸恢復,遂無奈決定在美國新澤西州盎格魯林鎮(zhèn)定居。
決定在美國定居后,居住美國的昔日的老友和部下來看望李宗仁的時候,內(nèi)心孤獨的李宗仁總是開心極了。
在自己的小院,李宗仁和他們把酒言歡,徹夜長談,以遣寂寞。
在故友舊交的把酒長談中,李宗仁恍惚間又覺似乎回到了昔年的烽火歲月,不覺感慨系之。
然而,這樣的日子,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就因為妻子郭德潔的反對而作罷。
退居美國后,郭德潔深知一家人生活經(jīng)濟壓力之大,遂對頻頻上門拜訪的李宗仁的老友們下了逐客令。
1954年3月,臺北“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宣布,罷免李宗仁的“副總統(tǒng)”職位。得知這一消息后,李宗仁計劃在美國以“中國國民黨復興委員會”的名義,組織發(fā)起“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不久遭遇失敗。
于李宗仁而言,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他的情緒低落到極點。
此時,在美國定居日久,卻依然思鄉(xiāng)情切的李宗仁,開始動了回國定居的念頭。
十年漫漫歸國路
大陸方面最早得知李宗仁回國事宜,是在1955年5月。
這一年的5月,寓居香港,曾經(jīng)擔任李宗仁政治秘書的程思遠,隨港澳代表團來京訪問的時候,在與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的李克農(nóng)會晤期間,曾詳細談及了定居美國的李宗仁的處境及李宗仁想回到祖國大陸的強烈愿望。
李克農(nóng)和程思遠是舊相識,因此,從程思遠口中得知李宗仁的這一想法后,李克農(nóng)不敢耽擱,于5月7日這一天,就專程為此事面見周總理,就此事做了匯報。
匯報完畢后,熱心的李克農(nóng)又說出了自己的真實內(nèi)心想法,他希望中央能夠積極爭取李宗仁早日回國。
在李克農(nóng)看來,早日爭取李宗仁回國,對于新中國的建設(shè)大業(yè),是很有裨益的。
可是,對于李宗仁這樣有著復雜歷史過往的人來說,其回國之旅,并非說行就立刻可以成行的,因為李宗仁曾經(jīng)是美國某些勢力企圖積極扶持意欲取代蔣介石政權(quán)的政治人物,李宗仁到達美國后,從其與杜魯門會見的談話內(nèi)容來分析,其對美國的對華政策還是心存幻想的。
綜合以上種種,中央覺得李宗仁此時回國,有在美國授意之下進行政治游說的意圖。
正因為有此猜想和判斷,對于李宗仁急切想回到祖國大陸的愿望,黨中央采取了慎重行事的原則,決定靜觀其變一段時間,而后再做出決定。
歸鄉(xiāng)情切的李宗仁哪里知道,這一等待,就等了四年,才有了確切的消息。
經(jīng)過數(shù)年的觀察和多方判斷分析,中共中央確定李宗仁歸國決心已定,1958年,毛主席在一份文件中批示給周總理道,恩來同志,此事似可告知臺灣方面,指出美國毀蔣陰謀,叫蔣注意。注意之點在美國,不在李宗仁。
中共中央對于李宗仁歸國決心的確定,既離不開毛主席的高瞻遠矚,也離不開程思遠為此次多次與相關(guān)部門牽線搭橋,積極爭取。
此外,李宗仁的舊部劉仲容等人,以及李濟深、張治中、邵力子等民主人士,都對李宗仁的順利歸國,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通過程思遠的匯報講述,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李宗仁對此感動感激在心,同時也更堅定了他要歸國的決心,因為,在他的面前,他不僅看到了一個嶄新的充滿希望和未來的新中國,更看到了昔日圍繞在他身邊的舊交好友待他的一片熱情,一片真心。
這點點滴滴的溫暖,都讓李宗仁感動極了。
1963年11月,距離李宗仁第一次提出歸國的時間,已經(jīng)過去整整8年了,黨中央認為李宗仁歸國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周總理在北京接見了程思遠,就李宗仁歸國的相關(guān)要求和政策,和程思遠當面細談。
在與程思遠的交談中,周總理對于李宗仁歸國提出了“四可”政策,即,可重回美國料理些事;可只回來看看,住一時期再回去,保證來去自由和保密;可留歐,如考慮為祖國做些事,歡迎,如經(jīng)濟上有困難,可幫助;可決心回國,歡迎。
當程思遠帶著周總理提出的“四可”政策,與李宗仁當面細談的時候,李宗仁聽完,當即毫不遲疑地表態(tài)道,我只要“一可”,回到祖國定居,安度晚年。
再次得到李宗仁歸國的明確表態(tài)后,又過了兩年,直到1965年2月3日,毛主席在一份文件上批示給周總理道,總理:似應歡迎李宗仁回國。
至此,距離李宗仁提出歸國愿望,已經(jīng)過去十年了。
為何十年之久,李宗仁心心念念始終要回到祖國的懷抱呢?即使困難重重,歷經(jīng)十年之久,李宗仁也始終矢志不渝,從未改變這一決定呢?
這是因為,新中國成立后,有三件大事深深影響了李宗仁,讓他以前對中國共產(chǎn)黨抱有的偏見完全消除,更為新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歡欣鼓舞,遂決意歸國。
這三件大事,第一件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取得的重大勝利;第二件是中國軍隊面對印度侵略者的奮起反抗、英勇無畏;第三件是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震驚了全世界。
李宗仁對此由衷贊嘆感慨道,自己干革命幾十年,舊中國仍然積貧積弱,受盡欺凌,而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新中國,僅僅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讓一個曾經(jīng)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躋身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國。
這一系列偉大成就的取得,怎能不讓李宗仁發(fā)自內(nèi)心震驚、佩服和贊嘆?
與此同時,李宗仁的那一顆歸國之心,愈加熾烈了。
搭上慈航到彼岸
1965年7月18日,上海虹橋機場,悶熱的天氣里,機場處處,人頭攢動,七月的驕陽,在人們的頭頂,灑下一片熱浪滾滾。
在這樣一個炎熱的日子里,周總理一面輕輕擦著額頭上汗珠,一面抬頭查看墻上的時間,不時將目光向遠處望去。
不一會兒,一個70來歲的老人,在航站樓處,和老伴手拉手緩緩走來,一見到周總理,老人立刻邁著矯健的步伐快速走向周總理。
那一刻,他的心情是多么激動啊,完全不像一個74歲的老人。
他等待這一天已經(jīng)等待了太久,如今,自己的雙腳終于真真切切踏在了祖國的大地上,叫他如何不心情激動到極點?
這位老人,正是李宗仁。
“總理你好!”
走到周總理的面前,李宗仁聲音顫抖地和周總理打招呼,同時與周總理熱情擁抱。
看到李宗仁心情如此激動,周總理如同老朋友一般安撫似的輕輕拍著李宗仁的后背,溫聲說道,你回來了,我們歡迎你。
李宗仁不覺喉頭哽咽,眼眶濕潤。
7月19日,周總理在上海文化俱樂部,和李宗仁進行了一次長談。
對于周總理提出的“四可”等相關(guān)政策要求,李宗仁均明確表示全部接受。
7月20日,李宗仁在夫人郭德潔、秘書程思遠的陪同下,乘機飛往北京。
在首都機場,周總理為李宗仁舉行了隆重而熱烈的歡迎儀式,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及國民黨起義將領(lǐng)等一百多人到機場,歡迎李宗仁夫婦回國。
7月26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涼棚接見了李宗仁。
喜悅激動至極的李宗仁,怎么也沒有想到幽默風趣的毛主席忽然說出的一句“德鄰先生,你這一次歸國,可是誤上賊船了”的話,讓李宗仁一下子就愣住了,不知道毛主席此話何意,更不知該如何作答。
這時,毛主席輕輕吸一口紙煙,又笑著解釋道,臺灣口口聲聲叫我們是“匪”,還叫大陸是“匪區(qū)”,你不是誤上賊船是什么呢?
聽毛主席這般一解釋,眾人頓時明白過來,都哈哈大笑起來。
反應敏捷、聰明機智的程思遠見狀,立刻回答道,我們搭上的是一艘慈航,已經(jīng)到達了彼岸。
毛主席接過程思遠的話茬說道,跑到國外去的,凡是愿意回來的,我們都歡迎,都以禮相待。
隨后,李宗仁又向毛主席匯報了自己數(shù)日來在北京的見聞和感受。
“幾天來,我們在北京地區(qū)參觀訪問,親眼看到祖國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偉大成果,感觸頗深。我們?yōu)樽鎳娜找鎻姶蠖械绞指吲d?!?/p>
毛主席笑道:“祖國比過去強大了一些,但還不夠強大,我們至少還得再建設(shè)二三十年,才能真正強大起來。我建議你到祖國的各地看一看?!?/p>
按照毛主席的建議,李宗仁歸國后不久,就和夫人郭德潔、秘書程思遠等人一道前往東北參觀訪問。
在東北,李宗仁不僅飽覽了松花江的秀麗景色,還參觀了大慶油田、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以及撫順、鞍山、旅順、大連等城市的工廠、礦山和學校。
李宗仁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當?shù)馗扇旱臒崃覛g迎,李宗仁一次次感受到新中國大家庭的熱情與溫暖。
1965年9月26日,在全國政協(xié)禮堂三樓舉辦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李宗仁感觸良多,侃侃而談。
“百聞不如一見,新中國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事實證明,社會主義制度比資本主義制度優(yōu)越得多?!?/p>
結(jié)語
1966年二三月間,李宗仁和妻子郭德潔、秘書程思遠等人一道,回到了闊別長達17年之久的廣西故鄉(xiāng),前往桂林李宗仁舊居參觀,公開表示,感謝政府管理有方,將公館保存得很好:“這些房屋,宗仁用不著了,我請求交與國家?!ぁぁぁぁぁぁ?/p>
歸國后的李宗仁和妻子郭德潔住在北京西總布胡同9號。
郭德潔病逝后,在胡友松的精心照料下,李宗仁在這里度過了近四年的安寧平靜的幸福晚年生活,直到1969年初安然離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